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撲火的飛蛾

撲火的飛蛾

——無心插柳未成蔭

只要我們能夠睜眼正視歷史上確曾存在的苦難,我們就能成為勇者。

本社編輯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17-09-17
書海尋珍

撰文: 陳漱渝

標籤: 丁玲女權主義文革燈蛾魯迅
丁玲的命運並不是孤立和偶然的。(網絡圖片)
丁玲的命運並不是孤立和偶然的。(網絡圖片)

我對中國新文學的愛好最初來自冰心、巴金的作品,而最終以魯迅研究為職業。撰寫有關丁玲的文章則完全是出乎偶然。

應該是在1977年至1978年間,高校恢復現代文學課程,但涉及「革命文學論爭」、「左聯」和「『兩個口號』論爭」,學界的見解分歧較大。這使要把「共識」「定論」傳授給學生的老師感到十分為難,於是北京師範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大學先後召開了三次有關學術研討會。出席者除了高校教師之外,還有一些30年代的文壇人士和學界人士。討論中與會人員大體分為三派:一派堅持魯迅、馮雪峰的立場,一派要為周揚和「國防文學」辯誣;另一派比較持中,認為當時論爭雙方各有偏頗。我供職的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負責人是李何林教授,他旗幟鮮明地站在魯迅、馮雪峰一邊。我也鞍前馬後,東奔西突,為保衞魯迅而打口仗和打筆仗。現在回想起來有些汗顏。上世紀30年代我未出生,以我的資歷和學識,哪裏會懂得什麼叫「黨內兩條路線鬥爭」?但因為這種表現,我們單位受到了丁玲的肯定。愛屋及烏,我也受到了丁玲夫婦的青睞。特別是丁玲的先生陳明,希望我能為中國丁玲研究會出點力。陰差陽錯,在1996年我居然當上了這個學會的副會長,至2014年因超齡卸任,共18年。掛了副會長的名,開會不能不發言,於是就催生了收入本書的這些文章。還有幾篇如《丁玲,女性文學,女權主義》、《一個真實的人的真實片段》、《瑣談〈北斗〉憶顏雄》等,因受本書篇幅限制,又不盡符合「敍舊」的文體要求,故未收入。本書文章雖然不多,但如實地說,篇篇都有新史料,篇篇都有原創性。俗語說「無心插柳柳成蔭」,我研究丁玲的文章雖然還未能成蔭,但相信這幾棵學術之樹是有生命力的,不至於速枯速朽。

丁玲的苦難人生

研究丁玲,自然就會涉及她經歷的苦難。她說過,我只是像一隻燈蛾,四處亂闖地飛,在黑暗中尋找光明。早在應該春花一樣美麗的童年時期,她的生活中就充滿了憂愁、憤慨和掙扎,故鄉成為了她第一個看見的黑暗所在。青年時代,作為一個年輕的媽媽,她目睹了罪惡的魔手掐死了丈夫年輕的生命。1933年,她又被國民黨的便衣特務秘密綁架,在南京幽禁了整整3年。1936年11月,32歲的她歷盡艱辛,奔赴陝北,看到了新的人、新的天地,從而燃起了新的希望之火。但不久即因撰寫《三八節有感》、《我在霞村的時候》而受到批判。上世紀50年代初可以視為丁玲事業的巔峰期,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使她贏得了國際聲譽,只是好景不長,1955年她即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打為反黨集團頭目,後多次申訴,結果是平反未成,反倒在1957年又追加為沒有右派言行的右派分子,從此離開文藝界幾乎四分之一個世紀: 其間蟄居北京兩年多,「文革」關牛棚一年,坐牢5年,其餘時間都在風雪漫天的北大荒勞改。直至1984年80歲的時候,她的不白之冤才被徹底清刷,以潔淨之身在人間存活了兩年。而這兩年中,用丁玲自己的話來說,她只落得一顆遭過千刀萬剮的心和病殘老邁的軀殼。

應該看到,丁玲的命運並不是孤立和偶然的。《黃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詞讓我銘心刻骨:「五千年的民族,苦難真不少,鐵蹄下的民眾,苦痛受不了。」這些苦難和苦痛, 其實是我們民族的共業,無須任何人去加以渲染。有人說,苦難是負能量。姑且不說物理學中有沒有「負能量」這個概念,即使有,那事物的對立雙方在一定條件下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只要我們能夠睜眼正視歷史上確曾存在的苦難,我們就能成為勇者;只要我們真正能夠以史為鑒,避免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苦難重新發生,我們就能成為智者。中國的勇者智者越多,中國的前途就越光明。還是魯迅說得好:「多有不自滿的人的民族,永遠前進,永遠有希望,多有只知責人不知反省的人的民族,禍哉禍哉。」(《熱風﹒隨感錄六十一不滿》)
陳漱渝 寫於丁玲誕生110周年

作者簡介:陳漱渝,1941年生於四川重慶,祖籍湖南長沙。著名魯迅研究專家,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名譽委員。曾擔任魯迅博物館副館長兼魯迅研究室主任。參加了1981年版《魯迅全集》、2005年版《魯迅全集》的編注工作。著有《魯迅史實新探》、民族魂──魯迅的一生》、《宋慶齡傳》、《五四文壇鱗爪》、《剪影話文壇》、《胡適心頭的人影》等專著。

更多精采文章

  • 悄然無聲的結束──嚴浩、鮑起靜對談悄然無聲的結束──嚴浩、鮑起靜對談
  • 父親之死因中醫?──再論魯迅的中醫思路及相關啟示父親之死因中醫?──再論魯迅的中醫思路及相關啟示
  • 反對中醫,底蘊何在?──從《驗方新編》看魯迅的中醫認知反對中醫,底蘊何在?──從《驗方新編》看魯迅的中醫認知
  • 六七的左派家庭和中國經驗──嚴浩、鮑起靜對談六七的左派家庭和中國經驗──嚴浩、鮑起靜對談
  • 民國大家的為父之道民國大家的為父之道


本社編輯部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丁玲女權主義文革燈蛾魯迅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泰國當局發布的照片,顯示疑犯被捕時的情況。(泰國中央調查局圖片)
灼見報道

曼谷購物中心槍擊案2死5傷 中國女遊客殞命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4
華為旗艦手機Mate 60 Pro最大亮點是搭載了7納米工藝的麒麟9000s,技術規格甚至媲美4納米工藝的高通驍龍系列。(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習拜會前美方先禮後兵 將更新對華AI及晶片生產設施限制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4
王文興(1939-2023)不僅以「慢寫」著稱,還提倡「精讀」。(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小說《家變》奠定文學地位 作家王文興84歲逝世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3
張翔周一深夜發表聲明,指留意到近日有造謠者一而再將校內的機密資料外洩,並蓄意扭曲事實。(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3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右) 與新聞博覽館副主席陳淑薇討論「極端天氣的應對及啟示」。(香港新聞博覽館圖片)
灼見報道

梁榮武現身香港新聞博覽館 談極端天氣啟示及應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0-01

影片

  • 陳文鴻教授:美烏集中火力攻擊克里米亞有何盤算? 美國要通過烏克蘭驅趕俄國 全面統治歐洲?
  • 雷鼎鳴:華為新手機為何能夠彎道超車? 美國愈打壓 中國愈發奮圖強?
  • 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
  • 雷鼎鳴:白宮處處針對中國制度自欺欺人?形式主義民主制度令美國走向衰敗?
  • 陳文鴻教授:如何識破美國表面和解的對華陰謀?貿易、投資有什麼長期打擊中國的戰略?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 黃錦輝教授:共和黨為何反對美國陷入俄烏戰爭太深?中國逐漸偏離歐美 不依靠西方經濟?
  • 陳鳳翔:美國向中國提出「四不一無意」是真情還是假意?為什麼中俄愈走愈近,中美愈走愈遠?
  • 陳文鴻教授: 中俄朝等陣營如何反抗西方霸權?印度怎樣與美國聯手東拒中國?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造 常霖法師
  • 媒體撒謊經濟戰 中華自強終向前媒體撒謊經濟戰 中華自強終向前 陳鳳翔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本社編輯部
  • 雄奇奪目三星堆──訪考古學黃家豪博士雄奇奪目三星堆──訪考古學黃家豪博士 編輯精選
  • 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美國金融家的忠告值得反思 張建雄
  • 許家印出事前 傳前妻已獲巨額分紅離港 恒大債務重組或添變數許家印出事前 傳前妻已獲巨額分紅離港 恒大債務重組或添變數 本社編輯部
  • 大阪中之島「童書森林」──為孩子創造與書相遇的契機大阪中之島「童書森林」──為孩子創造與書相遇的契機 馮珍今
  • 跑江湖的三把刀跑江湖的三把刀 李志強
  • 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 梁振威
  • 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張翔就有關指控發聲明 指涉及嚴重誹謗 要求校委會押後會議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本社編輯部
  • 兩次馬爾他會晤的笑話兩次馬爾他會晤的笑話 張建雄
  • 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雷鼎鳴:重返美國千里考察各州 看到怎樣衰敗的社會現狀?當權者為何不重視民生福祉 卻到處挑起戰爭? 本社編輯部
  • 三場告別:念念不忘、世俗眼光和無知偏見三場告別:念念不忘、世俗眼光和無知偏見 張灼祥
  • 災禍集中之啟示災禍集中之啟示 蔣匡文
  • 《文匯報》和炎明熹《文匯報》和炎明熹 郭一鳴
  • 飲酒與享受飲酒與享受 黃珍妮
  • 「債務陷阱」?美國才是製造者 國際應凝聚共識盡快化解「債務陷阱」?美國才是製造者 國際應凝聚共識盡快化解 編輯精選
  • 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 本社編輯部
  • 控煙策略四大範疇建議 推動香港成無煙城市控煙策略四大範疇建議 推動香港成無煙城市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

推薦作家

  • 陳鳳翔
  • 陳文鴻
  • 周光蓁
  • 譚新強
  • 艾雲豪
  • 劉銳紹
  • 李志強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陳文鴻
  • 翁美茵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