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新時代的新思想,實質上就是「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因而具有嚴密的內在哲學邏輯。現僅以對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再認識,便能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一、否定之否定規律
這是唯物辯證法三大規律之一。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否定之否定究竟是什麼呢?它是自然界、歷史和思維的一個極其普遍的、因而極其廣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發展規律」。它亦稱正、反、合三段式,反題否定了正題,合題又否定了反題。但合題又並非是正題的回歸或還原,而是一個由正反兩個對立面中合理因素組成的,故為否定之否定過程。
這說明事物、歷史及思維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否定、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過程。在進程中不斷迂迴曲折,充滿着反覆與跌宕,每次否定中仍含有繼承與肯定,故不斷否定又不斷肯定。
這個規律最早是由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發現的,被他稱之為「絶對精神」,成為其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的主要槓桿。馬克思在《1857年-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批判地繼承了其合理內核,從此成為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之一。馬克思不僅把歷史發展劃分成正題、反題、合題三段式,而且還為每個階段,指出其特徵:正題為「人的依賴關係」,反題為「物的依賴關係」,而合題則為「自由個性」。
「人的依賴」、「物的依賴」,這些較容易理解。而這「自由個性」指什麼呢?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所以馬克思主張「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這就是「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從屬於他們的社會財富基礎上的自由個性」。可見,這「自由個性」是指個人自由發展的秉性。而非「自由主義」、「自由化」等。
我們不妨用馬克思的這些觀點與方法,來分析一下近70年來中國現代化歷程;分析一下三個世紀中馬克思主義發展歷程;再分析一下幾千年來人類文明發展歷程。我們便於會驚訝地發現:在這不同層次的三種發展歷程中,我們當前皆處於合題之初始時期。合題即是歷史的轉折點,而這三個不同合題初始的重疊,更決定了我們這個新時代的特殊意義。反映這個新時代的新思想,當然也就蘊含着特殊的理論品格。這確實是一個十分有趣的課題。
二、目前正處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合題
近代百餘年來,中華民族從救亡圖存到接近實現現代化,是人類歷史舞台上十分罕見、十分壯烈的一幕。它耗時百年,幾經曲折,犧牲了幾千萬人的生命。從三年內戰到1976年的30年,是毛澤東領導的正題階段。終於成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方向與道路,使中國人民站了起來。正如馬克思所言,正題是「人的依賴關係」。動員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中國共產黨猶如「水泥」,把「一盤散沙」凝聚成一塊堅強的磐石。然而在處理人的關係中,確實也走了不少彎路。過分強調階級鬥爭,以政治運動代替經濟建設與法制建設,嚴重擴大化,尤其打擊了知識分子與黨內堅持正確路線的同志,約使近億人受到衝擊,上千萬人非正常死亡。又在路線鬥爭名義下,進行「造神」的十年文革,更把黨和國家推到危亡的邊緣。
中共第11屆三中全會後,進入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新階段。中國現代化歷程從正題,轉為反題。反題是對正題的否定,於是撥亂反正,為上千萬人平反、落實政策,強調民主、法治,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又正如馬克思所言,反題是「物的依賴關係」。這3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空前增強。反題雖然否定正題,但其中也有繼承與肯定,如鄧小平堅持的「四項原則」,即為對正題的繼承與肯定。
但在30多年反題階段,人們又過於重視對「物的依賴關係」。出現「一切向錢看」傾向,過度開發資源、浪費資源,不注意環境保護。在重物的市場經濟下又忽視了人的工作。黨內思想建設、制度建設不到位,就使腐敗現象由小到大、由淺到深、由點到面,逐步蔓延。使分配不公、貧富懸殊,日趨嚴重。對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空洞無力,只講悶聲發財,使人民的道德修養、文明素質遠遠落後於時代要求。再次面臨亡國亡黨的險境。
這樣,經歷了30多年的反題階段之後,合題就應運而生了。中共十八大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又領導人民進入一個新時代,這就是合題。合題是對反題的否定,又重提以人民為中心,從嚴治黨,加強反腐,重視人的依賴關係了。但並非是對正題的簡單回歸與還原,因這是否定之否定。合題對反題雖是否定,但也有很多繼承與肯定,如市場經濟、法治社會、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等等。
在這合題階段的今後幾十年間,又如馬克思所言,除繼續保有「人的依賴關係」、「物的依賴關係」外,更強調「自由個性」。因為處於合題的新時代,社會發展主要靠創新。大量湧現的各種創新人才,便是社會發展的真正推動力。而創新人才的基本素質,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這仍是馬克思所言的「自由個性」。他說:「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
在合題階段,人們對幸福的追求,也開始從物質逐漸轉為精神了。從「幾大件」、房、車等,開始轉為「文化大餐」、美的享受,要求自由出行,飽覽異地、異國風光。從求生存到求享受,更達到發展自己、實現人生自我完善的階段。這就是馬克思所指,合題的「自由個性」特徵。因此,經濟的供給側,就必須作出結構性改革,以適應這種社會需求。
現在有人稱新時代的中國,正興起「第三次革命」,其實這也符合三段式。當年鄧小平就把改革開放,稱為「第二次革命」。正、反、合皆是中國邁向現代化歷程中的三個必然階段,否定就是革命,否定之否定,就是對革命的革命,否定中又有肯定,改革中又有繼承。從重「人的依賴關係」到重「物的依賴關係」,再到重「自由個性」;從第一次革命,到第二次革命,再到第三次革命;從使中國人民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再到習近平新思想。這不就是正、反、合三段式哲學邏輯的真實寫照嗎!
以正、反、合三段式,否定之否定規律,來看這段近百年的國家現代史和中共黨史,我們不僅發現這三段間因相互否定而造成的變革與不同,同時又發現三段間的相互繼承與連續性。從而將階段性與一貫性統一起來了。這樣就能正確對待歷史中的各種曲折、迂迴、反覆、跌宕,而不會陷入歷史虛無主義。因真實的歷史就是如此螺旋式上升、波浪式發展的。這樣就能運用歷史與邏輯的一致性,來正確對待許多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評價,而不會犯片面性、極端化的錯誤。現有個別人,不能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毛澤東,甚至鄧小平,原因就於此。
三、如今又是馬克思主義發展進程中的合題
起源於19世紀中葉的馬克思主義,經過20世紀列寧主義的發展與挫折,目前一個「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又正在形成與發展中,它必將成為馬克思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合題。
歷經三個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實際上也經歷了正題、反題、合題三個歷史階段。自1848年《共產黨宣言》出現起,直到恩格斯逝世,是馬克思主義的正題,它是以「人的依賴關係」為主。馬克思同恩格斯一起,創立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學說,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科學規律,組織了第一國際與第二國際,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用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以消滅「三大差別」,期盼全人類得到解放。
到20世紀初,列寧否定了第二國際,成立第三國際,主張以武裝鬥爭奪取政權,建立強大的國家機器,實行無產階級專政,開展工業化建設。史達林又以工業化成果贏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建成了歐亞連片的社會主義陣營。這是對正題否定後所進入的反題。反映出「物的依賴關係」,強大的國家機器、計劃經濟、工業化成果都是「物的依賴」。雖然他們也繼承了正題中的許多口號與精神,但在不少方面卻偏離了馬克思主義,比如個人迷信、家長式一言堂、粗暴的統治方式、僵硬的計劃經濟、不重視人的自由與人權、對兄弟黨以「老子黨」自居等等。正如革命家盧森堡在1919年的〈論俄國革命〉一文中所說:「一個黨,不允許有其他聲音,這樣下去表面上說現在代表着無產階級,但是當革命的熱情在這官僚體制下被耗盡之後,腐敗、墮落、僵化是不可避免的。」結果被不幸言中。就在此言論的70年後,於1989年間,陣營突然倒塌,幾乎分崩離析。在這反題中,除中國等極少幾個社會主義國家尚存外,其餘幾乎皆蕩然無存。
由於中國是個世界性大國,中國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與進展,就成為國際馬克思主義的合題。正在發展中的「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這個合題的新內容、新標誌。這個合題依然關注「自由個性」。它反對強行輸出革命,而主張由各國人民自由抉擇、自由實踐,強調因「國」制宜,按照自己的國情,因地因時制宜,獨立自主地進行實踐創新,從而保持多樣性,不能強制推行單一的模式。這才能保持國際馬克思主義多樣性與一致性的統一。
從三個世紀中馬克思主義發展進程,我們再次看到正、反、合三段式,也即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具體展現。並且認識到「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國際意義與歷史價值,從而提高我們實踐的自覺性,並奠定我們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自信心。
四、當代更是人類發展進程中的合題
從我們已知的人類文明發展史來看,也同樣遵循正、反、合三段式的否定之否定規律。
迄今為止的幾千年文明史中,時間最早的古代文明,如西方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等文明,後來全都中斷、消失了。唯一從未中斷、延續至今的,就是以中華為代表的東方文明。它包括東北亞的日本、朝鮮半島及東南亞諸國。這是人類歷史上,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發達程度最高、延續時間最長的農耕文明,形成正題。
後來,由於16世紀歐洲發生文藝復興運動,促進宗教改革與自然科學大發展,接着又爆發工業革命與「地理大發現」,使資本主義工業文明迅速成為反題,對農業文明進行否定。促使落後國家或主動模仿西方,如日本;或被動模仿,如中國。從半殖民地狀態歷經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直至改革開放的中國特式社會主義,從此加入了全球化的現代化進程。
幾千年的正題,就是「人的依賴關係」。主要依靠人力勞動,東方文化更是「以人為本」。國家治理主要是對人的治理,形成大一統的封建主義體制。
否定這個正題的反題,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也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這個反題確實也是「物的依賴關係」,科技大發展,對世界物質財富大力開發,挖掘出無盡的能源、自然資源與技術資源。使整個人類擁有的物質財富,遠遠超過人類有史以來的總和。但目前反題也遭遇嚴重挑戰,資本主義的零和博弈與叢林法則,弱肉強食,造成兩次世界大戰,至今人類仍籠罩在核毀滅的恐懼中。由於信仰衝突,又出現形形式式的恐怖活動,此起彼伏,防不勝防。資本主義的貪婪,對自然資源進行無節制地掠奪性開發,加上人口爆炸,超過地球承載能力,使人類面臨資源嚴重匱乏。對環境肆意破壞,又造成嚴重氣候反常與生態環境惡化,物種大量滅絶,新病毒層出不窮。致使地球已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唯有遷往太空卻又無處可遷。人類近乎面臨絶境了。
所有這一切,表明反題確已走到了盡頭,又輪到第二次否定的時候了。習近平提出的「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命題,之所以受到許多國家及聯合國的響應與共鳴,就因這一命題代表着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合題,是新時代信息文明對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否定。這個否定之否定,目前正在逐漸展開並清晰起來了。
同樣,這個否定之否定,也不是回歸重複正題,而是繼承了正題與反題中的一切合理因素。因而,這合題正是人類歷史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必然表現。這個合題,同樣也是近百年來東西方文化碰撞融合再創新的一個必然結果,完全符合人類文明史的發展邏輯。這個合題,既包含西方文化創新進取的活力,也包含東方文化包容、和諧、共贏的穩定。這個合題,既關注人和物,更關注「自由個性」。未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本質上就是馬克思所言的「自由人的聯合體」。
我們唯有從這個合題的層面出發,才能處理好我們同大國、鄰國以及世界各國的關係,才能避免各種戰爭與衝突的威脅,才能恢復地球的生態平衡,使人類能繼續生存發展下去。
由於信息革命興起,促使工業文明將被信息文明所取代,而信息化、網絡化的普及,使這個合題的實現,既有主觀上之需求,又有了客觀上的可能。它必將成為全人類的共識與共舉。因此,「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之口號,不久必將會被「全人類聯合起來!」所取代。
五、三個不同合題初始時間的重疊
當我們運用正、反、合三段式的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分析中國現代化進程、馬克思主義發展進程及人類文明發展進程後,發現我們所面臨的時代,恰好正處於這三個不同層次歷史進程的同樣合題階段。這可能就是稱之謂「新時代」的標「新」之處吧!
這三個合題的重疊,當然是指三個合題初始時間的重疊。因三個不同層次歷史進程中的合題,其合題階段的周期也是具有不同層次的。中國現代化進程總共為上百年,合題階段約為30多年,到本世紀中葉完成。而馬克思主義發展進程,已有170年,合題階段至少也要80多年,至於人類文明發展史,反題階段為300多年,合題至少也要上百年。因此,所謂三個合題的重疊,只是指它們初始時間相重疊,而非整個過程的重疊。正如古人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而百里之行、萬里之行,同樣也始於足下。現在就是三種「足下」的重疊。
我國所處的新時代,能恰好是三個不同層次歷史過程中合題初始時間的重疊,形似偶然,卻又實屬必然。這是我國特殊歷史地位所決定的。我國不僅是世界性大國,還是人類兩大文化中東方文化的傳承者,故負有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同樣又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建者、實踐者,故肩負高舉「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大旗的神聖責任。
我輩能有幸生逢這三個歷史合題初始的重疊時代,實踐新時代的新思想,創造新時代的新成果,實在是一種非常難得的人生機緣。人生能有幾回搏?讓我們努力奮鬥吧,在奮鬥中享受幸福!
誠然,無論哪種合題,皆絶非發展的終結,而恰恰是新發展歷程的萌點,合題就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地位與作用。人類社會永遠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的運動過程。
筆者已入耄耋之年,早無他求。但能碰到這一歷史轉折點與重疊期,深感幸運。僅以一孔之見,以饗讀者。望能引起大家的興趣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