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當港澳兩地樂見蘇嘉豪以「最年輕議員」的身份當選,期望逐步革新澳門民主運動;警方迅即以「加重違令罪」起訴,再加上立法會建制派的配合,蘇嘉豪已經被中止職務,甚至有機會被褫奪議員資格。
對經歷過覆核社運人士刑期、全國人大釋法、民選議員被取消資格的香港人來說,澳門正在發生的危機並不陌生,但是,如此高調的政治打壓,在澳門算是第一次。
由香港延伸到澳門的政治打壓
一直以來,澳門的民主運動較為溫和,官方的強烈打壓亦不太明顯。直至2014年「反離保」遊行後,雖然最後官方作出讓步,同時收緊社會表達訴求的空間。同年8月,澳門民主派舉辦民間公投,期間最少5人,因《個人資料保護法》或《加重違令罪》被補,但到目前為止,檢察院未有進一步作出任何檢控。
自香港挑起「港獨」的討論,澳門建制媒體同樣向民主派,四出扣上「澳獨」的帽子。曾被《環球時報》點名批評支持「澳獨」的蘇嘉豪,當然首當其衝。蘇嘉豪面臨被褫奪議員資格,事緣去年5月,參與抗議「暨大一億」遊行後,前往特首官邸遞信,事後被指沒按警方指示離開,被控「加重違令罪」。情況令人疑問:假如蘇嘉豪犯法的話,為何需要事隔一年半,進入議會後才作出檢控?官方亦未能解釋這個不合理時段,自然令人質疑是一場政治打壓。
澳門民主派的逆境抗爭
相比香港,澳門民主派的抗爭環境更加惡劣。單單以立法會組成為計,間接選舉及特首委任議席佔了近六成,已經肯定壟斷立法會(澳門只行簡單多數制通過法令)。民主派只可以靠參與直選,贏取議席,於僅有的政治空間,監察政府。
但是,直接選舉之中,民主派同時面對建制派的「公私夾擊」。首先,傳統社團大多依賴,澳門基金會的大額公帑資助,以「公營」方式運作;其次,是依賴博彩及地產商人資助的同鄉會,主要以「私營」方式營運。再加上,以專業人士包裝的「新中產」。面對資源豐富的建制派、社會保守風氣及惡劣的環境結構下,澳門民主派真正是逆境抗爭。
當香港有事,澳門人總會默默地支持。正如雨傘運動爆發後,近千名澳門人曾經集會聲援;2014年習近平訪澳,蘇嘉豪亦在習下榻地點撐黃傘請願。現時蘇嘉豪被中止議員職務,澳門民主派正受全方位打壓,香港人豈能獨善其身?要在中國天朝主義下捍衛自主,香港和澳門應是命運共同體。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