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拒封關廣播天下毒 棄良港自陷窩囊相

拒封關廣播天下毒 棄良港自陷窩囊相

特區高官如堅持不用封關,何不立下軍令狀:疫情一天不去,絕不離港外逃,包括你們的家眷在內,誓與香港醫護共存亡!能否?

編輯精選 作者: 編輯精選
2020-01-30
灼見評論

撰文:法政書生

標籤: 口罩封關林鄭月娥武漢肺炎法政書生葉劉淑儀
作者指林鄭在反修例風波中麻木不仁,肯定不會憐憫醫護性命。(亞新社)
作者指林鄭在反修例風波中麻木不仁,肯定不會憐憫醫護性命。(亞新社)
0
SHARES
872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自從林鄭28日宣布非緊急服務的政府職員可以留家工作後,據聞這兩天多個政府部門都在點算人頭,向上交代有幾人上班,幾人居家……按理應該是政府高層與公務員事務局,按照實際需要清晰指示下屬,現在反要向下級查問,反映措施出台前根本沒有思慮周全,平日也沒制定應急方案,現在各自為政,亂作一團!基層公務員要適應突如其來的措施已夠忙亂,還要浪費時間報數。

政府不務正業,如其要公務員報人頭,不如先盤點清楚香港的口罩與清潔用品的供應量,起碼包含以下參數:

一、當前市面的供應、公家的庫存;

二、分布點,多少供應前線醫護、入境人員(他們面對高風險,理應有優先權),多少可以供應市民,多少是後備;

三、未來數周以至數月的預期供應。

書生相信特區政府沒有以上數據,所以衛生官員講話沒有底氣,最混賬的是叫市民沒有口罩就少出門。這是什麼不吃人間煙火的屁話?難道家裏沒米就別吃飯了?

政府缺乏準備絕對有罪

疫情固然來得迅猛,但是口罩供應不足,政府缺乏準備絕對有罪。今日葉劉淑儀為政府開脫,說香港人口遠超澳門,不能仿效濠江配給口罩。這説法無視香港遠超澳門的優勢:自由港。香港擁有天然良港,加之碼頭設備完善,吞吐量遠勝近鄰,貨物向來享零關稅自由進出,企業從事海外貿易纍積豐富人脈與經驗,如果要全球採購的話絕對不會是問題,不但應能自救,反而可以幫上大陸一把,怎麼會淪得今天要向國務院乞求的局面?林鄭向中央喊救命,除了為國家添煩添亂,無非要強化「香港沒有大陸不行」的僞論述,其心可誅!(至於葉劉指可以利用工廈,擴充本地生產,書生倒想問問,生產口罩是否隨便找幾個散工便可?不需要嚴格衛生條件?不需要機械生產線?)

未來史家對於2020的這個口罩荒,應該有此解釋:2019年反修例運動爆發,林鄭政府疲於撲火,虛耗精力鎮壓示威,結果內部人心渙散,外部官民對立,遂對疫情疏於防範……自古都是政治腐敗然後邊患四起、天災頻生的。

口罩短缺而至於市民通宵輪候,還可以作客觀解釋;瘋搶食物的狀況,簡直匪夷所思,讓香港淪為第三世界、國際笑話。書生以為,瘋搶食物並沒有客觀基礎,完全是林鄭政府誠信破產的反映。

去年中以來,林鄭無視警察的濫捕、私刑、失職,早已失信於大部分市民,餘下支持政府的藍絲朋友,看到林鄭政府這個月以來應對疫情的表現,為自身利益計算,早點囤積一點也是理性選擇,只是每個個體的理性決策,變成了集體的非理性表現,一旦過了臨界點,隨時像銀行擠兌一樣造成滾雪球效應。

政府後知後覺,沒有一早出來發布有關數字,固然是原因;然而,由於目前政府的合法性、公信力都極低,除非林鄭和她的所謂團隊整個如癌細胞被割掉,否則香港政府的聲譽難以恢復;政府信用破產,則無論政策如何合理、資源如何充足、數據如何準確,都難以引領市民度過危機,政府公布的「事實」,也必受盡民間質疑。

客觀上,書生相信本港食物等日用品供應問題應該不難解決,靠的當然不是混賬的問責團隊,而是香港的優良海港、空港。我未有具體數據,不知道政府中人,又有沒有掌握?還是繼續忙於他們的「止暴制亂」?

口罩短缺而至於市民通宵輪候,還可以作客觀解釋;瘋搶食物的狀況,簡直匪夷所思,讓香港淪為第三世界、國際笑話。(亞新社)

封關針對什麼人?

前文提到封關是針對廣大內陸疫區的隔離,今日看到葉劉淑儀指對內地人封關無科學根據,且帶有歧視性。對於這種似是而非的論調,必須予以批駁:

一、所謂歧視性,如果有客觀基礎,便不構成歧視。目前大陸地區是疫情爆發的重災區,湖北更是病毒散播的原發地區,向來自大陸人士採取針對性措施並無不當。除非你凡事政治化,覺得這樣觀感不好。

二、所謂不能假設內地人都帶病,因此沒有科學根據封關,這邏輯更是可笑。如果這個邏輯成立,那麼所有的隔離措施都是沒有科學根據!要把人隔離,正正因為不能確定他們有沒有帶病啊!如果要等到全都確診,直接送醫院就行啦!難道葉太真的(希望?)要每個內地同胞都確診帶病才來封關?!

封關是否能減低輸入本港的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書生雖非專家,不嫌淺陋,把人粗分五類,作沙盤推演,希望能抛磚引玉:

第一、已確診者──應該已在居留地接受治療,不用擔心。

第二、懷疑個案(包括與第一類有密切接觸者)──應該已在原地醫院接受測試及隔離,也無需擔心。

第三、已受第一類及第二類中帶菌者感染的人士,但仍未發病者──這類「隱藏患者」最危險。目前知道潛伏期可長達14天,武漢24日封城,至今不過一周,而封城前已有500萬人離開武漢(官方承認),這當中有多少是隱藏患者(日本自武漢撤僑的班機,200人裏面就有三個感染,是1.5%)?他們在全國各地到處跑,會否自覺居家隔離?如否,則可能進入香港;況且,他們在此期間接觸的各地居民,也有可能成為隱藏患者,這類人士沒有去過武漢,不受特區政府限制入境之列!連偏遠的西藏都出現首宗個案,中國至今已經全境淪陷,這類人的數目不能低估!

第四、已經發病但拒絕/未能就醫者──這個也不能排除,網上多有消息,武漢市醫療物資緊缺,輕症者只能回家休息。只是他們帶病在身,姑且希望不會有力來港!

第五、沒有感染者──當然不用擔心。

從上察之,目前封關要針對的是第三類人。這類人數目未知,但肯定存在;既然未知,便無法聯係遑論幫助。他們病發之後,又會依次增加第一類與第二類的人數,對本地的醫療與防疫資源造成沉重負擔。

目前大陸地區是疫情爆發的重災區,湖北更是病毒散播的原發地區,向來自大陸人士採取針對性措施並無不當。(亞新社)

特區官員豈能這樣自私

林鄭在反修例風波中麻木不仁(黃絲的憎恨她不用説,藍絲的撐警,也該看出她怎樣推警察上火線「送死」),我肯定她不會憐憫醫護性命(何況她早視醫護界在示威中與她作對);只是病毒這回事,猶毒於催淚彈,兼且黃藍不分,貧富通殺。我盼望政府中主管衛生官員,如果良知未泯,自己回答以下問題:

一、如果大量醫護不幸中招,勢必拖垮醫療體系,不但防疫受阻,連市民所需一般醫療服務都會受到沉重打擊,屆時無論長期病患還是交通意外,找誰醫治?你們有啥後備方案?

二、以上第三類入境者發病後,傳染開出,要隔離觀察的人數勢必倍增,你們到哪裏去找地方蓋隔離營?

三、香港這幾年病床本已不夠,新增病患都是對現有資源百上加斤,你們能在一個星期裏搭幾個火神山醫院?

如果你們回答不了以上問題,請你們馬上封關!香港不是武漢,哪裏去找這麼多土地隔離?香港也不是大陸那套制度,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徵用民地民居。即便你建個臨時醫院,也得考慮一下規劃吧?

香港醫療體系一旦失守,別説往後恢復需時,眼前就是讓中國失去一條國際通道;需知道,各國已經陸續對中國實施局部「禁飛」,我們要對事情有最壞打算,如果大陸地區疫情失控,則對外物資進出,可能便需借道香港。

何況,説得偉大一點,香港是國際城市,匯聚四海人流,香港一旦失守,會讓疫情更容易擴散到全世界。特區官員豈能這樣自私,為了政治正確拒絕封關?

網傳北京在武漢封城之後,下達命令,嚴禁中央部委幹部私自出城。北京不是疫區源頭,措施明顯是要防止官員夾眷私逃(特別是逃到歐美去)。特區高官如堅持不用封關,何不立下軍令狀:疫情一天不去,絕不離港外逃,包括你們的家眷在內,誓與香港醫護共存亡!能否?!

更多精采文章

  • 亂港禍國為啖氣 千古罪人鄭月娥亂港禍國為啖氣 千古罪人鄭月娥
  • 罷工無罪 封關有理罷工無罪 封關有理
  • 豁免醫費乃取禍之道 衛生官僚該問責落台豁免醫費乃取禍之道 衛生官僚該問責落台
  • 香港真的敗給澳門?香港真的敗給澳門?
  • 武漢肺炎肆虐 特區坐失兩制良機武漢肺炎肆虐 特區坐失兩制良機

0
  • 暴力衝擊把香港推向深淵
  • 難為了港鐵
  • 內務委員會主席選舉的會議──以「意料之外」來處理「意料之內」
  • 《禁蒙面法》引起的兩大爭議
  • 年輕人為何憎恨中國?

編輯精選

View all posts
標籤: 口罩封關林鄭月娥武漢肺炎法政書生葉劉淑儀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曾鈺成認為,新班子必須具備堅定愛國愛港政治立場。
灼見專訪

李家超班子出爐 曾鈺成:新班子具備堅定愛國愛港政治立場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5
灼見名家傳媒社長及行政總裁文灼非(右)詢問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左),如何考慮美國這個因素。(灼見名家圖片)
名家觀點

陳茂波:港人要有「底線思維」迎接不同挑戰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4
陸恭蕙博士表示,可持續發展不止幫助企業前進,亦在幫助香港前行。(陸恭蕙博士錄像截圖)
2022財經峰會

陸恭蕙:ESG促進企業發展 助力香港繼續前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4
維園的燭光晚會(1990—2019),曾是香港的「城市地標」。燭光帶出點燃者的戚戚然,也寄以和平、自由的期望。(賀名慧攝,2019)
今天與時光隧道

八九請願未了情 燭光仍在記憶裏

作者: 丁望
2022-06-24
大灣區教育資源中心聯同多個機構成功訪問552名專上學生,發現逾六成人願到內地工作發展。
灼見報道

調查:逾六成大學大專生願內地就業 首選大灣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3

影片

  • 文相濡:從李家超得1416票反對8票起卦剖析運程 任內困難重重如何險中求勝?
  • 林翠華教授:老爸老媽為何不快樂?
  • 曾鈺成:李家超新問責班子有什麼特點?如何達至中央與港人期望?
  • 嚴浩:減肥為什麼不能衝動?晚餐應該怎樣吃才有效果?多吃健康的油才可以減肥?
  • 雷鼎鳴: 美國軍事、工業、傳媒複合體如何影響國策?世界一哥為什麼愈來愈不受各國歡迎?
  • 何毓贄校長x彭智華:學會品賞紅酒有什麼好處?香港可成為葡萄酒中心嗎?
  • 文相濡:用梅花心易為李家超起卦 占卜馬航客機失蹤及英國脫歐均應驗
  • 曾鈺成:智庫有助施政,打手破壞和諧,特首應予區別
  • 陳妙霞博士:耳鳴是怎樣形成的?中醫哪些食療及穴位按摩可以醫治?
  • 林翠華教授:認知障礙是正常衰老嗎?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珍寶一別成永訣?狂瀾欲挽或未遲珍寶一別成永訣?狂瀾欲挽或未遲 關品方
  • 文相濡:用梅花心易為李家超起卦 占卜馬航客機失蹤及英國脫歐均應驗文相濡:用梅花心易為李家超起卦 占卜馬航客機失蹤及英國脫歐均應驗 本社編輯部
  • 我不算熱愛攝影我不算熱愛攝影 常霖法師
  • 陶傑:移民英國,其實沒有離開過香港?陶傑:移民英國,其實沒有離開過香港? 編輯精選
  • 不用忙歸去,字旅樂相逢不用忙歸去,字旅樂相逢 馮珍今
  • 供應鏈會大幅撤出中國?供應鏈會大幅撤出中國? 謝祖墀
  • 香港人才流失比失業更令人擔心香港人才流失比失業更令人擔心 施永青
  • 千年老二的遺害 日本仍未醒千年老二的遺害 日本仍未醒 張建雄
  • 教育界撥亂反正 要大刀闊斧先從整頓教材做起教育界撥亂反正 要大刀闊斧先從整頓教材做起 關品方
  • 50年一起走過的日子 期許香港重新出發50年一起走過的日子 期許香港重新出發 張量童
  • 《南沙方案》證明了霍英東的遠見卓識《南沙方案》證明了霍英東的遠見卓識 盧兆興
  • 獲授日本旭日雙光章 名廚尹達剛:日本食材中式烹飪 港人有口福獲授日本旭日雙光章 名廚尹達剛:日本食材中式烹飪 港人有口福 本社編輯部
  • 齊白石等大師名作  將於天際100展出  慶祝回歸25周年齊白石等大師名作 將於天際100展出 慶祝回歸25周年 本社編輯部
  • 華中師範大學香港分校開學  冀促進兩岸三地文化學術交流華中師範大學香港分校開學 冀促進兩岸三地文化學術交流 編輯精選
  • 天籟敦煌樂團、香港故宮合辦音樂會暨文化講座  慶祝回歸25周年暨香港故宮開幕天籟敦煌樂團、香港故宮合辦音樂會暨文化講座 慶祝回歸25周年暨香港故宮開幕 編輯精選
  • 教城與Microsoft合辦編程大賽 鼓勵學生智用AI教城與Microsoft合辦編程大賽 鼓勵學生智用AI 本社編輯部
  • 做好準備就不必擔心未來做好準備就不必擔心未來 潘燊昌
  • 八九請願未了情 燭光仍在記憶裏八九請願未了情 燭光仍在記憶裏 丁望
  • 看《聲生不息》有感看《聲生不息》有感 蔡世鴻
  • 有無之間──雜談虛擬偶像有無之間──雜談虛擬偶像 潘文慧

推薦作家

  • 阮紀宏
  • 蔡世鴻
  • 關品方
  • 文振球
  • 胡孟青
  • 湯文亮
  • 黃冬柏
  • 陳文鴻
  • 張灼祥
  • 施永青
  • 謝祖墀
  • 黎漢偉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