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稍為緩和,臉書上有朋友分享行業片段──假如你在上山途中,一邊跟朋友聊天,一邊欣賞山下的風景,突然腳邊草叢傳來沙沙聲響;當刻,你應該會感到有危險,心中必然會問:「是否有蛇?」
沙沙聲的來源是什麼?在找到答案之前,相信大部分人也會覺得有危險,急步走開,對嗎?這正可用作解釋什麼是「思考陷阱」,一般而言是指跳過根據和理由,直接作結論。
思考是人類獨有的能力,我們要注意的是負面的思考會導致負面情緒。正面的思考會帶來正面的情感,從而給予我們內心寧靜與力量。同樣,負面的思考常帶來負面情感及破壞我們內心的平靜,嚴重的負面情緒更會帶來身體更會破壞身體健康,所以我們這次集中討論如何避免負面思考。首先我們先了解9個最常見的思考陷阱,再探討如何拆解思考陷阱。
實證推倒 非黑即白
非黑即白指某些人對事情的看法是有對錯,中間沒有灰色地帶。相信大家也看過足球比賽,有人支持曼聯,有人支持阿仙奴。若你是曼聯的支持者,愛隊的球員犯規你可能視若無睹,但當阿仙奴球員犯規,你就會覺得阿仙奴「打茅波」,對嗎?當我們已有既定立場,當然會令我們看球賽時更具投入感及歸屬感,但這也會令我們缺乏了理性思考,情緒會容易被牽動!
感情用事的人偏向以感覺為判斷的根據,這樣亦容易落入思考陷阱,而不同的思考陷阱容易引致不同程度的不滿及壓力。若你是容易有思想陷阱的人,當你有壓力時,你就要提醒自己要用邏輯思維,要用證據以協助自己思考。
例如最近恢復面授,大部分學校也舉行考試。有同學成績未如理想,切忌妄下判斷地否定自己的能力及努力。在這個時候,可以客觀地看清事實,若全體有超過八成的同學也沒有取得試卷一半分數,以客觀數據分析,或許是考卷較深,只有兩、三名較出色的同學考獲高分的成績,全班八成以上同學僅取得五成分數左右。不要因一次失手就覺得自己很差,別人會笑我,甚至不尊重我,害怕無法升班。
我們面對孩子不聽指示,亂發脾氣時,也要避免以非黑即白的想法去看待他們的行為。小孩子發脾氣,我們有時會很容易就覺得他們不聽話,是頑皮,是想和自己作對。假如我們找出發脾氣背後的原因,例如是父母吵架,令他們感到不安,影響心情而不專心上課、鬧情緒等,那就不是想跟你作對而有那些看來頑劣的行為。若我們以非黑即白的思考模式應對,就很大機會錯過處理或理解孩子心結的良機,甚至會令他們的情況惡化。
行為實驗 檢視思考
除了以證據協助分析自己的想法,避免跌入負面的思考模式而引致負面情緒,我們也可以用「行為實驗法」檢視自己的思考模式。例如,早上見到同學,對方不與自己打招呼時,「否定自己」及「妄下判斷」的朋友會認為對方看不起自己,她們一定是不喜歡我。
此時,我們可以用「行為實驗法」,向每一個同學打招呼──微笑着說:「早晨!你最近怎樣?」簡單的片言隻語和行動,向10位同學試行後,實驗證明只有一位同學不與你打招呼。而事實上若你主動向人打招呼,基本上人人也會與你打招呼,用實證的態度去檢視自己的思考模式。
又例如,你覺得父親時常責備自己,你可嘗試以正面的語句和溫和的態度與父親說話,看看他是否仍會出言責備?結果要是當你表現正面、溫和時,父親就不會責備你。
中庸之道 面對孩子
沿用面對孩子的情況,我們不要因孩子不聽自己指示而妄下判斷,甚至否定自己,以為他們討厭自己,也要留意他們鬧情緒時的場合和對象是否只有自己。
容易掉入「大難臨頭」想法的朋友,當你有壓力時,可以先稍事休息一下,睡一覺才去自問自己,事情的中間位在哪裏?藉中間位協助自己找到理性及客觀的證據,防止自己走進負面的思考及情感中。
大家要留意的是,青年人要到了12至13歲才發展推想及邏輯思維、抽象思維,中學階段才有推斷,反省及檢視自己的思考模式。
不過,大人的一舉一動也影響着成長中的孩子。大人們若習慣性地以負面的思想、態度處理或面對問題,把一切看在眼內的孩子,正因為未發展出完整的思維能力,更容易被耳濡目染,變得容易以負面心態看待事情,那就更影響到他們日後的待人處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