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3年來經過多番變異之後,如今最重要的兩個特徵就是傳染力超強和殺傷力大減。3年來國內抗疫防疫的經驗,總結起來,就是實事求是,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果斷執行。現時最兇險的時期已過,當全世界大部分地區不論根據何種理由或基於什麼考慮,都已經基本上全面放開的時候,國內不可能繼續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不但影響經濟復常的步伐,更會妨礙內外雙循環的互動發展。因此中央在10月二十大圓滿閉幕,11月新一輪外交活動(包括東盟10國,G20和中東諸國)完成之後,隨即在12月初決定邁開復常的步伐。
政府從大局出發,掌控形勢,及時應對,通過調整動態清零,放開管控限制,有利於重新激發經濟的成長活力和動力,目的是讓全國人民積極打防疫針,注意個人衞生,增強免疫能力,還抗防的自主責任於民,是以人為本的戰略轉移,是過去3年一場全民抗疫長期的人民戰爭進入新階段的新措施。因為已研發出噴鼻劑和口服劑疫苗,政府今後的工作重點是盡可能讓人民接種,以提高在全國範圍(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打防疫針的比率,增強整體免疫力。
大規模修建方艙醫院 保障醫療資源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全國各地已經大規模興建方艙醫院,為全面推進放開作出充分準備,現已大有成績。在這個基礎上,12月初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推出20條新措施之後,迅速煞停各地層層加碼的錯誤,及時撥亂反正。大疫不過三年,是時候適當地復常。如今全國在迎接徹底放開的同時,各地亦正加快進行方艙醫院建設。方艙醫院是指一種臨時搭建便於移動的醫院。它的特性是機動性能強,建造速度快,建設成本低,專為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而設,加上在全國範圍已建成的健康碼和行程卡系統,已經有一套完整制度和運作經驗,將來什麼時候如果需要重新恢復使用,已經有充分累積,可謂易如反掌。
根據國家公布的有關數字,今年5月底全國已建成或正在建設的方艙醫院,數量已達到33家,遍布全國12個省份和19個地級市,總床位數量高達3.5萬張。過去半年來,方艙醫院的建設進程進一步提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上月初提出要繼續加強方艙醫院建設之後,全國各地在全國一盤棋,黨建引領和舉國機制,聚焦辦大事的有效推動下,例如廣東省目前已經有21個地級市總共規劃建設的方艙醫院床位數量將高達18.7萬張,遠遠超過國家規定的省級標準。方艙醫院建設大潮洶湧而來,是為了進一步堅持科學防控,為遏制病毒蔓延作出萬全準備。
從12月初到如今,再從現在到春節期間全面復常放開之前,國內感染人數在短期內會上升,筆者認為其實已經早在預期之內。廣東省的常住人口高達1.26億,規劃建設的方艙醫院床位共約19萬張,相對而言,醫療資源仍然緊缺,未能夠承擔龐大的人口基數,現在是從速填補這個缺口,修復這個短版(按:缺點)。
方艙醫院的建設不是建設一座建築物,放上幾張床位那麼簡單,需要有完整配套的醫療資源,包括專業醫護人員和醫療設備。必須承認,在全國範圍內,社會面的醫療資源仍然短缺,不容易通過壓力測試。一旦需求增加,對醫療系統會造成極大擠壓。過去3年,國內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為了能夠承擔今天準備全面復常開放,爭取了時間建設全國性的醫療系統,快速地在全國各地建設較為完整的醫療資源布局。如今國內在抗疫防疫這個國之大策方面既已決定要全面放開,大規模修建方艙醫院的意義就是:在全面開放的動態社會之下,人民生活如常自由流動,一旦被病毒感染之後,視乎嚴重程度,可以選擇居家隔離或者轉移到方艙醫院。建設永久性方艙醫院的意義在此。
建設永久性方艙醫院 屬未雨綢繆
現階段全國各地正提前規劃建設更多的定點和移動醫院,加快永久性方艙醫院的建設,目的是為了預防新的病毒在全世界蔓延的情況再次發生時,國內的社會醫療保障資源可以迅速投入使用。政策性的方向十分清晰明確,建設永久性方艙醫院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今後的預防,是「治未病」的超前思維。一但出現大規模不可預知的因素(包括地震,山火,旱澇,流感或不可抗力),以至被生化武器攻擊等類戰爭狀態出現時,任何突如其來的危機都可以有足夠充分的準備。
過去3年新冠疫情的性質可以說是全球範圍的突發性公共衞生事件,中國經受了嚴峻考驗,已經積累了相當成熟的處置系統和應對方法,可以預防任何類似的黑天鵝或灰犀牛事件出現。這就是底線思維,居安思危。在沒有遇到新的危險之前,先要做好準備。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大規模修建永久性方艙醫院,既是為了當下,更是為了未來。一旦出現突發性全國危急事件時,可以處理得更為穩妥,可以搶佔防控的黃金時間,可以起到阻嚇外敵的作用,可以免遭被突然襲擊所帶來的混亂,以至財產折耗和生命損失。
筆者認為,對國內的政策決定和具體措施需要從較高的層次進行理解和分析。國內目前大規模修建方艙醫院之外,還有不少由地方國企主導的人才公寓,其實就是各類簡易居住小區,類似最近香港特區政府提出要建立的大批組裝合成簡約公屋。概念上不謀而合。筆者由於工作上的關係,過去3年,來往香港和內地共8次,兩地加在一起合共隔離了126天。例如在珠海特區建設的格力明珠人才公寓小區,筆者從2021下半年起,有好幾次都被分配到這些人才公寓居住過,運作相當良好,一切已上軌道。筆者絕對不是擦鞋,但深信國家在抗疫防疫的政策方面掌握分寸拿捏準確,有其深層考慮。地方上出現一些層層加碼,核酸檢測方面出現所謂「發國難財」問題,估計中央早晚必會後發先至,在適當時候予以清理,嚴厲處置,絕不手軟。
疫情將逐漸受控
現時國內正值主動群體感染的高峰期,網上有關這方面的訊息多如牛毛,有些或許略嫌誇大,但完全可以理解。儘管被感染後病情輕重程度不一,而且一般不用被緊急送進ICU,7天後可以康復;但染病期間咳嗽吞嚥時,或會好像筆者認識的一些朋友描述般,感到像是被刀片割喉似的。按正常估計,今後一段時間之後(在農曆新年之前)疫情將會逐漸受控。
中華傳統醫學總結的經驗是大疫不過三年,而每年的通常周期是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生於小寒,長於大寒,盛於立春,弱於雨水,衰於驚蟄,完於春分,滅於清明,止於立夏。在過去3年抗疫防疫的成功基礎上,一定終抵於成,自不待言。現在是大寒和立春之間的關鍵時刻,香港特區的疫情仍然可控,近期每天或將仍會持續有高達數萬人每天被感染,但這情況始終會快將過去。
這方面其實香港特區現屆政府掌握的分寸可圈可點,問題是對於社交媒體充斥的負能量渲染和宣傳顯得無能為力,這方面的表現差強人意,未能通過公共渠道有效宣傳。港人習慣了議論紛紛各抒己見,個人自由,自我權利和私人行為重於公共自由,集體權利和公共道德,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事,也只能夠這樣了。總而言之,現時是抗疫的必經階段和復常的必由之路,光明在前頭,2023年值得我們充滿期待。
原刊於點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