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我失去了一位長輩和恩師:敬悼余光中老師

我失去了一位長輩和恩師:敬悼余光中老師

我是個文學的逃兵,更沒有詩細胞,絕不能算是老師的好學生,不過,老師還是非常包容和鼓勵,他對我無形和有形的影響更是碩大無比。

朱立 作者: 朱立
2018-01-02
瞥未居胡言

標籤: 中文大學余光中政治大學狼來了高雄
余光中老師走了,我們失去了一位長輩和良師,我們難過、不捨,師母和老師恩愛60多年,傷心也就可想而知。(亞新社)
余光中老師走了,我們失去了一位長輩和良師,我們難過、不捨,師母和老師恩愛60多年,傷心也就可想而知。(亞新社)

台北友人在14日上午轉發了台灣報紙的新聞,上午我們在外辦事,下午兩點多才回家,看到了電郵,就趕快看台北和香港各大報的網頁,老師真的走了,看着看着,眼眶就濕了。

打從師大英語系一年級起,我就做了余先生的學生,一晃,已經56年了。老師曾説,教書這行業的售後服務是終生的,但在内子和我看來,老師的服務還是跨世代的。1972年8月,我們結婚,老師是介紹人,這還不説,2005年兒子結婚,我們在台北宴客,老師和師母專程北上證婚祝福。那時高鐵尚未通車,老師、師母還得坐不太快的台灣鐵路局快車北上,出席十多年前曾經叫他們「爺爺、婆婆」的晚輩的婚宴,我們固然深感榮幸,也頗感不安。

在香港相處點滴

1975年5月,我在老師之後一年到了中文大學,他在中文系,我則在新聞傳播系,共事十年,聽老師公開演講外,我們更常常到老師家做客,大吃大喝之餘,還接受了老師和他文友的薰陶。1985年,老師出任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長,我們仍在香港中大,只能靠寫信或電話問好老師和師母或請教。老師和師母是香港的貴賓,常常應文友或學生邀來港,我們也受惠,每次必和他們聚餐話舊。

1970年代中,香港的大學似乎得了左傾幼稚病,學生分爲國粹派和本土派,前者擁護中共,支持江青等人批判鄧小平的教育政策,可説是革命派;後者則專注本土議題,是改革派。唐山大地震,前者和江青唱和,口號是「抗震救災,繼續批鄧」。1976年9月9日,毛澤東去世,國粹派還主辦追悼會,忙着歌功頌德。與此同時,大陸提倡工農兵文藝,左風襲港,這批人就差搞文革和批鬥老師了。台灣此時也有人倡導鄉土文學,本就非常憂心的余老師就更加憂心了,深怕台灣也被赤化,失去自由。於是,余老師就寫了《狼來了》,重筆批判僞鄉土文學,並且呼籲同文口誅筆伐。此文不長,但卻是余先生最政治的一篇,文章引來不少撻伐。老師也覺得言重了,後來還承認文章不妥,並爲此道歉。老師從沒和我提及他的憂慮,但我可感覺出來,我當時在中大,就有學生用文革語言,從儒法鬥爭的角度分析《紅樓夢》。儒法鬥爭是文革左派的唯一框架,還有,這位同學根本就是一字不漏的文抄公。好在四人幫被捕,文革的真相戳穿了謊言,香港這股左風才嘎然而止。

老師的幽默是出了名的,文章如此,生活更是如此。記得有一年中秋,我們在老師中大第二苑的宿舍做客,餐後和老師一家人到屋頂賞月,邊吃月餅,邊瞎扯。聊着聊着,月亮和「鬼」就出現了,而且還夾着一陣襲人的寒風。説着説着,老師就顫抖了起來。幼姍面對着老師,老師的驚嚇她看得一清二楚,就取笑老師說:「你看,自己先嚇得發抖,還説鬼故事呢?」這時老師不慌不忙地說:「你看看你後面站的是什麽?」這時幼姍立刻嚇得尖叫,還不自主地抖了一下。我站在老師旁邊,也禁不住打了個寒顫。

2006年9月,我回到台灣,在政治大學教書,2008年10月,老師八十嵩壽,政大頒授學榮譽博士給他。内子和我應邀觀禮,也出席了陳芳明教授主持的余光中著作研討會,在兩天中,我們多面地了解了老師在詩歌、散文、翻譯、學術和旅遊文學上的貢獻。會上,余老師還朗誦了自己的作品,讓我們回味無窮。同時,九歌出版社的蔡文甫先生為老師辦了場祝壽會,請楊照、高天恩、陳芳明等余先生的私塾弟子先後致辭。他們都是能詩能文的知識分子,他們的成就令我汗顏。我想,早知如此,我該自師大英語系退學,變為老師的私塾弟子,説不定我也會成爲文學家呢?會後,鄧佩瑜、孫筑瑾、林瑮珊、内子、我還和師母在餐館為老師慶生,我們餐後步過對街,到台北車站送老師和師母坐高鐵回家。在台灣,每次南下,内子和我必去拜望老師和師母。2016年9月,内子和我也想到高雄去,我們先打了電話。老師接的,聲音急促,說師母腸大出血,幼姍剛剛陪她到醫院看急診了。我們當然不敢打擾,哪知沒幾天,老師也在住宅大廈門外摔了一跤,住進了同一家醫院的加護病房。我們想南下看望老師只得延後了,一直到今年6月才行。我們倆和内子的妹妹約好,坐高速鐵路南下高雄,在老師與師母家,我們還嘮叨了一餐午飯,老師病後初癒,我們沒敢多留,飯後坐了一會,我們就告辭回台北了。

影響深遠的恩師

我是個文學的逃兵,更沒有詩細胞,絕不能算是老師的好學生,不過,老師還是非常包容和鼓勵,他對我無形和有形的影響更是碩大無比。1984年,老師編《文學的沙田》,我奉命投稿,寫了〈太空漫記〉和〈都是思果惹的禍〉兩篇散文,老師誇我的文章「筆活意多」,雖説是老師的客氣話,卻給了我莫大的鼓勵。其實,老師的詩和散文展現的才是真正「紙上一語、腦中萬篇」的功力,兩岸三地中小學教科書紛紛選刊老師的作品為學生的必讀,原因就在此。

我教書40年,不敢說是博學的好老師,但我對學生有求必應,喜好閲讀,余老師絕對是影響之源。因此,我才會在去年寫了〈他的影響比鐵軌還長〉,祝賀老師的米壽,並在潘耀明兄主編的《明報》明慧版刊出(2016年10月3日,頁D7)。老師高壽,詩文傳唱兩岸三地,他已不朽。

老師走了,我們失去了一位長輩和良師,我們難過、不捨,師母和老師恩愛60多年,傷心也就可想而知。我們想説的話很多,但真不知從何説起,請師母和姍姍眾學妹節哀,保重身體。(2017年12月28日於布里斯本瞥未居)

更多精采文章

  • 香港文學研究寶庫香港文學研究寶庫
  • 高雄的春天回來了──追念大詩人余光中高雄的春天回來了──追念大詩人余光中
  • 同迎新歲 大展鴻圖──展望中大成就與未來發展同迎新歲 大展鴻圖──展望中大成就與未來發展
  • 蓬瀛宗旨與中大校訓──道儒兩家緣份的結合蓬瀛宗旨與中大校訓──道儒兩家緣份的結合
  • 派發消費券 抗疫撐經濟好處有幾多?派發消費券 抗疫撐經濟好處有幾多?


朱立

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新聞學院碩士、博士。1975年5月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曾任當代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新聞與傳播系講師、高級講師兼系主任。1991年7月赴澳大利亞,在昆士蘭大學新聞系任教授。1995年元旦,任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院長兼講座教授。2006年8月,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聘爲專任教授,2013年2月退休,獲政大聘爲名譽教授。 從事新聞教育近四十年,曾獲中國大陸多間大學聘爲榮譽教授,2004年春獲聘爲劍橋大學沃夫森學院訪問院士,2012年12月,獲第四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臺灣地區貢獻獎。傳播與發展、傳媒制度、中共的新聞與傳播、國際傳播為主要的學術興趣。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文大學余光中政治大學狼來了高雄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李小加表示,公司希望解決一個mission impossible的矛盾。
灼見專訪

【專訪】港交所離巢後創立滴灌通 李小加當大園丁 要栽小花小草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8
布林肯表明今次事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亞新社)
國際觀

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4
中總會長蔡冠深(中)與兩位副會長王惠貞(左)及楊華勇(右)出席記者會接受採訪。(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中總會長蔡冠深:在世界舞台推廣香港優勢,為工商專業界提供服務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行政長官李家超主持「你好,香港!」啟動禮。(政府新聞處)
灼見報道

「你好,香港!」展開全球宣傳活動 50萬張機票送旅客 8萬張贈香港居民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布林肯訪華期間,將尋求討論俄烏戰爭。(美國國務院圖片)
國際觀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1

影片

  • 基金教父雷賢達:平錢時代一去不返,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無懸念?
  • 黃錦輝教授:飛船事件引發中美外交風波如何平息?為什麼美國對中國有所求?
  • 承繼600年輝煌傳統 如何仍是歐洲最具創新能力大學?如何在高端研究之餘,仍能創造盈餘?──郭位教授與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校長對話
  • 專訪陳致校長:愛國教育要怎樣推行才有效?香港高等教育有什麼機遇與隱憂?
  • 曾鈺成:中央與港人對雙普選期望有多大落差?完善選舉制度如何製造有利條件?
  • 陳妙霞博士:如何透過刺激腳底反射區自療? 怎樣按摩治療長新冠腦霧、鼻子、咽喉等症狀?
  • 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中美關係繼續主宰中概股表現?哪些板塊能推動恒指向上?
  • 黃錦輝教授:美國死心不息打壓TikTok所為何事?華府一名官員的意見 反映美國文化自信不再?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 馮珍今
  • 觀點與角度觀點與角度 常霖法師
  • 淺談教育未來學淺談教育未來學 馮穎匡
  • 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 馮文正
  • 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本社編輯部
  • 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 張建雄
  • 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 編輯精選
  • 生存的力量生存的力量 廖書蘭
  •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教授逝世 享年67歲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教授逝世 享年67歲 本社編輯部
  • 《毒舌大狀》觀後感《毒舌大狀》觀後感 張宗永
  • 看破美國經濟和就業的真面目看破美國經濟和就業的真面目 張建雄
  • 張楨出版新著《剎那芳華》:紀念永不散場的情誼張楨出版新著《剎那芳華》:紀念永不散場的情誼 本社編輯部
  • 美軍導彈擊落中國氣球 外交部強烈不滿抗議美軍導彈擊落中國氣球 外交部強烈不滿抗議 本社編輯部
  • 可為配偶做的10件事可為配偶做的10件事 羅乃萱
  • 婚姻觸礁婚姻觸礁 黃珍妮
  •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本社編輯部
  • 善用科技推動高增值物流業善用科技推動高增值物流業 黃錦輝
  • 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 本社編輯部
  • 再談這片「三葉草」──交椅洲人工島規劃方案再談這片「三葉草」──交椅洲人工島規劃方案 張量童

推薦作家

  • 温愛詩
  • 卓王詠詩
  • 張樹槐
  • 常霖法師
  • 張宗永
  • 劉銳紹
  • 曾國平
  • 尹瑞麟
  • 段崇智
  • 彭泓基
  • 梁鳳兒
  • 馮穎匡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