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我們在期許些什麼?

我們在期許些什麼?

大學生要調適心態,大學教授要調適心態,社會大眾也要調適心態。普及化的大學教育,大學生要明白到自己已非天子驕子,如果要成為優秀的大學生,那麼只能鞭策自己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潘銘基 作者: 潘銘基
2023-09-26
庠序聞見

標籤: 台灣孔子專上教育教育工作者普及教育殷海光科研高等教育
孔子,後世尊稱為萬世師表,能得此雅號,關鍵在於孔子開平民講學之風,更將知識往下傳遞,功在後世。(Shutterstock)
孔子,後世尊稱為萬世師表,能得此雅號,關鍵在於孔子開平民講學之風,更將知識往下傳遞,功在後世。(Shutterstock)

曾經有一次,在書院的新生面試,看見一位面試者腳踏涼鞋,身穿短褲,身子斜放在椅子上,呈45度,目光不在其他面試者,更不在面試官之上。雖然,當了不同類型的面試官多年,如斯情景映入眼簾,還是有一股說不出的震憾。雖曰「說不出」,但我還是說出了,提了一道問題「你認為社會人士對大學生有些什麼期許?你認為自己在畢業後會是一個怎樣的大學畢業生?」答案是什麼,當然因人而異,也沒有標準答案。該生如何作答也不重要,因為重要性已經溢出了該生以外。

本港大學生的數量

政府承諾10年內把專上教育的普及率提高一倍至60%,最終用了5年已達成目標,至2015/16 學年更增加到 70%。在1996年10月發表的《香港大學資助委員會報告》「第六章:高等教育的發展」裏,顯示適齡學生入讀率(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學額佔17至20歲年齡組別人數的比例)的增長,由七十年代的2%增至1994年的18%。如果我們說,適齡人口裏的2%是精英,大抵無人反對;可是,如果有70%的適齡人口都是接受專上教育,我們能否說100人便有70位是精英呢?顯而易見,這並不可能。

孔子,後世尊稱為萬世師表,能得此雅號,關鍵在於孔子開平民講學之風,更將知識往下傳遞,功在後世。孔門學生眾多,雖有天資聰穎的顏淵、子貢,但也有反應遲鈍的曾參,時有未達的樊遲等。孔子的施教對象不一定是社會上的精英,有教無類更是孔子的重要教學理念,可說開創了普及教育的先河。

中小學屬普及教育,本無可疑,也絕對需要。從過去的九年免費教育,到了2007年落實十二年免費教育,甚至在2017年推行十五年免費教育,起自幼稚園,終於中學六年級,當中包括了九年(小一至中三)的強迫教育。專上院校學額,也出現了過剩。以2023年為例,中學文憑試的日校考生有41000人,而2023-24學年各專上院校可提供的全日制經本地評審專上課程總學額約為45,500個,包括了約22600個學士學位及約22,900個副學位學額,以日校考生計算,即課程學額超額約一成。簡言之,只要有意升讀專上院校,便可得到專上院校的學額。

放下天之驕子的心態

在香港,專上院校學額尚有學士學位與副學位之分,雖已過濫,但還不如台灣。台灣人口2300萬,卻有149所大專院校(2021年),密度之高應是全球之冠。完全做到了只要想讀大學,便有大學可讀。能夠有着專上院校畢業的學歷,當然是好事,但最重要的是要調適自己的心態。大學就只是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培養靈活的思考模式,僅此而已。不要想着社會地位、薪酬入息等;心裏懷着的是讀大學為了學問的增益,快樂便可從中而來。

這讓我想到了從前在預科「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裏讀過的一篇文章,那便是殷海光先生的〈人生的意義〉。文章裏有着這樣的一段:「當我少年時,同學間常以為問舍求田的人,是沒有大志的。因為,當時大家只談理想,只談學問。萬一有人談錢,大家一定笑他的。這是當時一般知識份子的價值觀念。」〈人生的意義〉是殷先生在1966年4月8日的演講稿,演講地點是台灣政治大學。那個時候要讀上大學並非易事,求學不應該志在問舍求田,而當只談理想與學問。想不到在2023年的今天,問舍求田真的不要想太多,讀大學也只能是談理想與學問。

大學生要調適心態,大學教授要調適心態,社會大眾也要調適心態。普及化的大學教育,大學生要明白到自己已非天子驕子,如果要成為優秀的大學生,那麼只能鞭策自己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單純的成為「大學生」,這三個字不會使人成為天之驕子。教導精英,一點即通,不用多費唇舌;普及教育則不然,老師任重而道遠。顏淵聞一而知十,子貢聞一而知二,即使孔子復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或許也會有筋竭力疲的一刻。但無論如何,大學裏的教育工作者也就重新燃起了作育英才的熱誠。

社會大眾的銳利目光

在象牙塔外觀看塔內的人士,也要調適心態。在大學裏,精英代不乏人,不過只屬少數,硬要說成位位皆是精英,則未免是癡人說夢。近年來,每逢大學迎新營,傳媒便將目光投放其中,看看大學生有否做些傷風敗德的事情。可悲的是,此等於德有損之事確實是時常有之,世風日下,道德淪亡,正中了媒體的下懷。當然,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傳媒對於好人好事大抵興趣不大;反之,傷風敗德之事最為吸引讀者的眼球。

迎新營之低俗遊戲,以及朋輩欺凌,舊生在各間專上院校的校訓底下,究竟如何能夠擔戴得起聖賢格言,循而肩負起輔導新生的使命,委實教人搖頭歎息。「博文約禮」、「明德格物」等,皆出傳統儒家經典,而且結構相近,四字為句,分別關注學術與德行的發展。「約禮」與「明德」,二者不約而同將目光集中在行為之上。曾經在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的學生報裏,看到一篇1999年題為「大學校訓意義何在?!」的報道。當時,香港的專上院校都在處於一個升格為大學的浪潮之中,有些大學還未有校訓,甚至指出要視乎學校的發展才會決定會否起草校訓。這種想法,似乎有理,其實不然。校訓是全校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所代表的既是辦學理念、治校精神,更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所謂教風、學風、校風,即學校的文化精神,全杖校訓才可得彰顯。因此,如果對德行的追求乃是辦學者仍需考慮的因素,那便無怪乎學生的道德水平成為了社會大眾的笑柄,而辦學者除了科研的追求以外,究竟是否措意於培養大學生的德育水平,更引起了我們的關注。

參觀圖書館的迎新營

迎新營做些什麼,沒有成法可言。雖然,那怕是只有短短數載歷史,籌備迎新營的舊生,總會說出了許多不可不做的迎新營「傳統」。在大學裏,研究上追求創新,在弘揚優秀傳統時要守舊,迎新營理當是屬於與時並進的一類。

經過了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學生們都仿如白紙一般,沒有籌辦學生活動的經驗。這是壞事,但也是好事。今年中文大學的迎新營恢復了晚上住宿,不用再過去兩年的日營模式。不知道是哪裏來的勇氣,中文系的迎新營居然接納了學生事務處的建議,參觀大學圖書館成為了活動之一。

大學圖書館是一所大學的心臟與命脈,甫入大學即參觀之,自是十分正常。我的大驚小怪,只是建基於昔日對迎新營只圖玩樂的刻板印象。社會大眾對此也不表關心,無人報道如此正向健康的中文系迎新營活動,媒體都只會注意到別人的不好,然後擴而充之;好人好事,我們心裏知道便是了。

大學是社會的縮影。如果大學只提供精英教育,這樣的縮影並不真實。現在,我們走的是普及教育的路線,專上院校滿載百分之七十的同齡人,「縮影」便有了名副其實的注腳。此時,我重新想起那位穿着涼鞋和短褲來參加面試的學生,他代表的正是社會裏的一部分人。如果他一切都明白了,便不必讀大學;在大學裏學習一些未嘗知悉的事情,也就不會枉費未來4年的光景。

更多精采文章

  • 困卦(澤水困)──水庫底滲漏,水差不多流乾了困卦(澤水困)──水庫底滲漏,水差不多流乾了
  • 全球科研誰最強?最新排名出爐:美中爭鋒,台灣不在百名內全球科研誰最強?最新排名出爐:美中爭鋒,台灣不在百名內
  • 滕錦光教授:如何為發展緩慢的香港創科產業注入強心針?滕錦光教授:如何為發展緩慢的香港創科產業注入強心針?
  • 林泉忠:普選真的會危害國家安全嗎?──從台灣及沖繩的經驗看林泉忠:普選真的會危害國家安全嗎?──從台灣及沖繩的經驗看
  • 何文匯談《論語》的智慧與我思何文匯談《論語》的智慧與我思

  • 與香港中文大學一起成長的學系
  • 公開的秘密
  • 林群聲:面對新挑戰

潘銘基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研究所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伍宜孫書院副院長暨通識教育主任。並任香港作家聯會副會長、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常務理事等。研究領域包括儒家文獻、漢唐經學、歷代避諱、域外漢籍、博物學等。曾獲2012年度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模範教學獎。著有《賈誼新書論稿》、《孔子的生活智慧》、《顏師古經史注釋論叢》、《孟子的人生智慧》、《賈誼及其新書研究》、《漢書及其春秋筆法》、《字書裡的動物世界》、《漢字裡的動物世界》;散文集《煩囂與寂靜》、《疫下叢譚》等。
View all posts
標籤: 台灣孔子專上教育教育工作者普及教育殷海光科研高等教育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穆迪下調中國信貸評級展望至負面,財政部對此表失望,但強調無須憂慮。(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受累經濟和地方債 穆迪降中港評級展望 財政部表失望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2-06
周庭宣布「棄保潛逃」,特區政府矢言全力追捕。(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李家超勸周庭自首 否則只有終生逃亡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2-05
于君教授給人感覺親切感十足。
灼見專訪

專訪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希望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2-05
黎海寧出身藝術世家,成長於香港。(灼見名家製圖)
字旅相逢

舞、舞、舞,永無休止!──編舞家黎海寧專訪

作者: 馮珍今
2023-12-04
李家超說,香港保持多方面優勢,港人不應該「唱衰」自己或自我「柴台」。(香港經濟峰會2024圖片)
灼見報道

李家超:本港經濟穩步前進 港人不應妄自菲薄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2-04

影片

  • 張翠容:敘利亞是以巴戰爭第三戰場?中國大力投資敘利亞 在中東有何戰略部署?
  • 雷鼎鳴:美國早年打壓日俄手段對中國有什麼啟示?對華制裁打壓愈強 愈適得其反?
  • 專訪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腸癌年輕化的趨勢與原因是什麼?如何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希望?
  • 郭少棠教授:被綁架的家園?以巴戰爭的歷史啟示 於無聲處聽驚雷:巴勒斯坦的悲歌
  • 嚴浩x吳文華:哪些天然食品可以打掃血管?怎樣嚴選健康糖、油及可可?
  • 張翠容:以巴衝突的第二戰線:真主黨成伊朗馬前卒?中東地緣格局如何重新洗牌?
  • 蔣匡文博士:中美貿易戰對中港經濟損害有多大?東方崛起 中國哪些實力已經超越美歐?
  • 陳文鴻教授:休戰之後 以色列會與敵人上談判桌嗎?猶太人駕馭歐美政府會出現什麼政治危機?
  • 關品方:以色列暗藏核武 正部署殲滅巴勒斯坦?英美航武戒備 欲震懾中東國家?
  • 楊詠盈主任x鄭家寶校長:怎樣透過故事繪本創意教小學數學?用什麼方法照顧不同程度學生需要?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善惡分明?善惡分明? 常霖法師
  • 陳文鴻教授:休戰之後 以色列會與敵人上談判桌嗎?猶太人駕馭歐美政府會出現什麼政治危機?陳文鴻教授:休戰之後 以色列會與敵人上談判桌嗎?猶太人駕馭歐美政府會出現什麼政治危機? 本社編輯部
  • 不要再叫Da Vinci,應該叫Leonardo呢!不要再叫Da Vinci,應該叫Leonardo呢! 鮑慧兒
  • ESG神話與優化不同持份者的可持續價值 ESG Myths and Optimising Sustainable Values for Different StakeholdersESG神話與優化不同持份者的可持續價值 ESG Myths and Optimising… 何順文
  • 何文匯談《論語》的智慧與我思何文匯談《論語》的智慧與我思 陳家偉
  • 荒誕過後的深層反思──介紹王卓祺、梁韋諾、楊云《從修例風波到反中動亂──利維坦缺位下的荒誕劇》荒誕過後的深層反思──介紹王卓祺、梁韋諾、楊云《從修例風波到反中動亂──利維坦缺位下的荒誕劇》 施林海
  • 我們離「金融中心遺址」有多遠?我們離「金融中心遺址」有多遠? 陳景祥
  • 炮循SEN學生融入社會服務 努力成為「樂齡生力軍」炮循SEN學生融入社會服務 努力成為「樂齡生力軍」 張灼祥
  • 2023年中國發功美國失守2023年中國發功美國失守 張建雄
  • 從能源三難悖論看兩電協議修訂從能源三難悖論看兩電協議修訂 梁天卓
  • 專訪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希望專訪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希望 本社編輯部
  • 青春的交集青春的交集 謝祖墀
  • 遊弋中原大地記遊弋中原大地記 廖書蘭
  • 熱愛香港文化的「南洋孖寶」熱愛香港文化的「南洋孖寶」 鄭明仁
  • 舞、舞、舞,永無休止!──編舞家黎海寧專訪舞、舞、舞,永無休止!──編舞家黎海寧專訪 馮珍今
  • 基辛格逝世享嵩壽100歲 促成中美建交最為人樂道基辛格逝世享嵩壽100歲 促成中美建交最為人樂道 本社編輯部
  • APEC遠勝IPEF的因由APEC遠勝IPEF的因由 張建雄
  • 蔣匡文博士:中美貿易戰對中港經濟損害有多大?東方崛起 中國哪些實力已經超越美歐?蔣匡文博士:中美貿易戰對中港經濟損害有多大?東方崛起 中國哪些實力已經超越美歐? 本社編輯部
  • 粵劇承傳與青年粵劇承傳與青年 劉銳紹
  • 甴曱的粵語故事甴曱的粵語故事 黃氏

推薦作家

  • 鄭明仁
  • 孫明揚
  • 雷鼎鳴
  • 袁彌昌
  • 張翠容
  • 文振球
  • 傅瑰琦
  • 施永青
  • 彭泓基
  • 湯文亮
  • 吳文軒
  • 何漢權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