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23年的《施政報告》特首李家超提出要將香港打造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2014年10月22日灼見名家傳媒於中環恒生銀行總行博愛堂舉行十大校長論壇及創社開幕典禮後,香港高等教育在過去10年歷經風起雲湧,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今年適逢灼見名家傳媒成立10周年,本社將於10月9日再度舉辦十大校長論壇,多位校長已同意出席擔任分享嘉賓。本社自9月23日起陸續刊出2024年參與十大校長論壇的大學校長專訪精華版,足本將於現場特刊刊出,影片亦將陸續於灼見名家YouTube頻道播出,敬希垂注。
港科大(廣州)創校校長倪明選教授在台灣本科畢業後赴美深造,在密西根州立大學任教超過20年,他說,「我在美國很早也很順利獲得終身教職,在美國也和現在很多年輕人一樣,創過業,當過美國CC&T技術公司執行長,同時還在華盛頓美國國家基金委任過職。當我女兒上大學時,收到香港科技大學的邀請,與我一直想回國效力的心願一拍即合,那種惺惺相惜的感覺真是太好了。所以我二話不說,迅速決定回香港工作。」
「來香港是我人生至關重要的一步,完全改變了未來人生的發展。」由於港科大採美式辦學,所以倪校長很快就適應了,「我於2002年加入港科大,此時港科大建校11年,正是大學隊伍裡朝氣蓬勃、向上攀升的年輕人,整個學校氛圍非常好,研究氣氛濃厚,大家都滿懷對未來的憧憬和夢想,幹勁十足。港科大是高起點辦學,學校制度比我在美國更規範。記得擔任系主任的時候,系上有8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老師,真是非常國際化和多元化的學校。」那時正是港科大蓄勢勃發的黃金時期,帶動了香港高校整體向上提升,現在已有五所大學擠進世界排名前100名。
「加入香港科技大學後,我歷任計算機科學及工程系主任與講座教授、霍英東研究院院長、校長特別助理,每一段不同的工作歷程都非常愉快。後來,澳門大學透過獵頭公司和我聯繫,邀請我去澳大就職。其實,我完全沒有想過離開港科大,也拒絕了三次。」但參觀完澳門大學全新校區,和趙偉校長、校董會謝志偉主席推心置腹的談話之後,雙方覺得關於教育的思考和理念很契合,於是2015年倪校長到澳門大學擔任學術副校長,在澳大近5年推行了諸多改革創新,「當時特別想在澳門退休,到現在都很懷念我的澳大時光。」他說。
雙校互補,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因為對港科大的感情及前校長史維教授的緣故,倪校長2019年重回科大擔任首席副校長,主要業務之一便是負責籌辦港科大(廣州)。「2012年我擔任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院長期間,廣州市人民政府就向港科大拋出橄欖枝,希望我們到南沙辦學,可惜功敗垂成。」2017年,廣州市人民政府重啟合作辦學的邀請,他與校方高層均認為,到內地辦學是港科大難得的機會,於是2018年12月與廣州市人民政府、廣州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協議,2019年9月獲教育部批准籌備設立。
中國一直在推動本土教育改革,希望通過借鑒和吸收先進教育理念、實踐經驗,孕育出植根中國、接軌國際的獨特辦學模式。「這也是港科大獲邀到南沙辦學的原因。」倪校長說。經過全面而慎重的考慮,港科大決定,「港科大(廣州)不是簡單地複製港科大,而是要做一些港科大過去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兩校在『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框架下開展合作,致力培養國家需要的複合型創新創業人才。」
倪校長表示,「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構思學術架構,鼓勵兩邊合作,雙校互補共長,學位課程原則不重疊,譬如清水灣校區有計算機系,我們便成立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分析、物聯網等學域;清水灣校區有牽涉到材料的物理系、化工系、機械系等,廣州校區便將所有跟材料相關的系整合成一個先進材料學域,以資區隔,但又強相關,這是我們跨學科的突出優勢,也是和其他學校的不同之處。」
「港科大(廣州)獨創的樞紐及學域概念是港科大前任校長史維教授首先提出,我非常佩服他對高等教育的深度理解和融匯創新。」倪校長說。在學術架構上,港科大(廣州)破除傳統工學院、理學院的劃分,採用獨特的樞紐架構模式,以港科大各學院和跨學科學院為基礎,組成功能、信息、系統和社會四個連接多個學科的樞紐,致力打破學科間的壁壘及界限,每個樞紐均有多個以新興領域為研究方向和重點的學域。
「譬如信息樞紐包括四個重點學域:人工智能(AI)、數據科學與分析(DSA)、物聯網(IoT)和計算媒體與藝術(CMA)。計算媒體與藝術就是將藝術跟技術整合,讓即便是中國戲劇學院、美術學院的也能進入技術領域,也可以選擇深造讀博,藝科相融既體現科技之美,也讓整個境界和領域大不相同,實現新動能。」倪校長補充說。
學科交叉融合,打破邊界合作
倪校長認為,「大學不能是象牙塔,而是應該用實際行動去展現作為一所科技大學如何發揮社會影響力。譬如社會樞紐的理念就是成為數字社會知識經濟的主導力量,積極對接國家發展策略和回應市場需求。希望學生未來能成為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中堅力量,在日新月異的網路社會中為知識經濟做出貢獻。我們是全世界第一個實現交叉融合學科的大學,交叉學科在傳統大學很難做,但港科大(廣州)比較好做,輕裝上陣,全新規劃,沒有包袱。」
同時,為培養學生在全球化競爭中成為跨文化領導者,港科大(廣州)以英語為基本工作語言和教學語言。在「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概念下,兩校具備互補的學術框架,提供錯位發展的學位課程。課程及中央研究設施也互相開放,鼓勵兩校老師積極探索合作,並共同指導學生。學生也可同時修讀兩校提供的學位課程。兩地師生可以在更廣闊的學術框架下,自由選擇研究和學習主題,並獲得更靈活、更好的支持。
進入人工智能時代,高等教育的教學與科研也面臨挑戰,「科技在變,產業在變,教育不能不變。港科大(廣州)的老師也要學習找出最好的教學方法,學習善用AI工具,」倪校長指出,大學教育面對的挑戰,是讓學生「把知識裝到自己腦子裏」,並轉化為能力和素質。「港科大(廣州)是內地率先在全校範圍內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學校。即然人工智能的發展是無法阻擋的趨勢、工具,未來的重點便應該是老師要思考、探索並改變傳統評核學生的方式和方法。」
對於近日熱門的話題,大學科研成果如何轉化成新質生產力?倪校長表示,「過去港科大的教授很會發表論文,世界排名很高,但會寫論文並不代表具有影響力,重點在於科研成果能否被看見、被轉化、被應用。無人機公司大疆的創辦人汪滔,在就讀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時創業,他的成功經驗影響深遠,因此港科大開了一系列創業課程,希望幫助學生在創業時少走冤枉路。」
「香港已經喪失了太多機會,如果再不行動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什麼機會都沒有。」他認為,「香港高校這麼好的世界排名,影響力卻未能如願發揮,很可惜。香港如何重新定義自己、贏回信心很重要。中國與時俱進、守正創新,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的路徑上,香港必須和祖國同頻,抓住這個重要機會。」港科大(廣州)便是希望給中國的孩子有不同的眼界、不同的選擇。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創校校長簡介
倪明選教授,1980年獲美國普渡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學位,曾任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校長特別助理、霍英東研究院院長及計算機科學及工程系主任與講座教授;澳門大學學術副校長、電腦及資訊科學系講座教授;密西根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微電子系統結構項目主任、美國CC&T技術公司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IEEE終身會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論文引用超過47,000次(據Google Scholar),曾先後獲得8次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成功申請28個美國、中國授權的專利,並指導74名博士畢業生。
積極參與中國內地學術事務,曾先後獲得中國計算機學會海外傑出貢獻獎(2009)、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10)、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1),以及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14)。
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八
延伸閱讀:
打造恒大成為最佳博雅+專業大學──專訪香港恒生大學何順文校長(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一)
推動職專教育聯盟 助力應用科學發展──專訪香港都會大學林群聲校長(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二)
優秀師資培訓基地 發揮香港教育特色──專訪香港教育大學李子建校長(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三)
博雅教育需與時俱進新舊融合──專訪嶺南大學秦泗釗校長(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四)
結合中西技術,說好中國故事──專訪香港浸會大學衞炳江校長(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五)
科研轉化應用 發揮區域優勢──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東莞)魯春執行校長(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六)
向創新型世界一流大學目標邁進──專訪香港理工大學滕錦光校長(十大校長專訪系列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