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生活 懶得唏噓:忙將新愁蓋舊愁,COVID劫後三年,雞手鴨腳首飛曼谷……

懶得唏噓:忙將新愁蓋舊愁,COVID劫後三年,雞手鴨腳首飛曼谷……

3年沒有坐飛機,一切變得雞手鴨腳。以往是「一擊即中」,現在看到電腦版面,竟然猶豫不決,信心跑往哪兒去?生命的安排,上天有數,該留便留,該去便去,兩者以外,往往是噪音。

李偉民 作者: 李偉民
2022-12-24
下里文人

標籤: 哲學新冠疫情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生命力香港人
新冠疫情玩弄了港人3年。(Shutterstock)
新冠疫情玩弄了港人3年。(Shutterstock)

倒運時,跌落地,會壓着狗屎。

天有不測之風雲。人,禍福無常;喔,天不敵「勢」,勢不敵「運」!如名曲Turn! Turn! Turn!,轉轉轉,這道理,明白已久。

香港是一個開放城市,汪洋中的小船,外面有什麼政治、經濟、病毒的風浪,很快,洶湧過來,小船晃擺,生存之道只能左傾右倒,搖呀搖,風浪退後,又「死過翻生」;哎,香港人像艇戶,都是「嚇大」的……

風浪洶湧 港人都是嚇大的

想想:從50年代以來,棘手的難民潮(包括困擾了香港達25年的越南船民問題)持續到80年代。香港歷史上,1956年、1967年、2019年都有大暴亂,傷亡多人,想起都心碎。友人的丈夫在2019年動亂中,因和人爭拗,在中環被推跌死的;另一個世侄女,由於搞抗爭,情緒不穩,自尋短見。世界的政治角力,很快像一把飛刀,「片」到這邊桌,香港新聞熱鬧,但大家心情卻低落。我家外婆說得好:「壞消息?唔知好過知!」

還記得香港無數的經濟危機嗎?50年代,西方列強因為中國支援北韓打仗,對它實施禁運,香港的進口貿易立刻停頓,眾多市民失去生計。70年代,我們受中東戰爭影響,曾經痛過兩次石油危機,石油每桶價格從幾美元上升至十多元。那時候,到了晚上8時,全港大範圍停止供電,旺角變成漆黑空城。我問爸爸發生什麼事,他搖頭:「世界末日!」但地球沒有停頓。

越南難民。(Wikimedia Commons)

對,我還記得的5次金融風暴:1973年股災(石油危機及外商置地敵意收購華商牛奶公司所引爆)、1981年股災(中英就香港1997年的談判陷入僵局,全城恐慌,人們跑去超市搶米)、1987年股市大崩潰(叫”Black Monday”,當時紐約股市因工業指數暴跌,全球金融市場恐慌);那個年代,香港股票仍是「紙張」交易,一個法律客戶找我哭訴:「大鑊!上環的股票經紀走佬,我放在他那裏數十萬元的股票失蹤了!」

近年的,大家可憶起1997年的亞洲金融海嘯?東南亞的股票市場急瀉,香港的房地產價格價錢跌了三分之二。我律師行的一個律師,竟然炒了十多間房子,於是全部「爆煲」破產,還欠了我巨款,逃之夭夭。此外,2008年,美國未能解決次按風暴,全球經濟雪崩;香港人人愁眉苦臉,那時候,中環的銀行區,每天都有苦主在街上抗議,大叫銀行賠償投資損失:「還我雷曼債券!」每次,這些龍捲風來臨,失業的失業、破產的破產……

2008年雷曼債券事件。(Wikimedia Commons)

可怕的病毒

今次,玩弄香港的是COVID病毒。為了它,我從2020年到2022年,都沒有離開過香港,所有外出的活動,全部停頓。以往,也許「飽死荷蘭豆」,我常坐飛機,一個月在天空兩次;現在,適應下來了,心比鏡淨,想起人在天空,奇怪地害怕起來。

說起可怕的病毒歷史:1967年,麻疹在香港肆虐,死了很多人;媽媽歇斯底里,常常叫:「這個不能碰!那個不能摸!」1970年,肺癆「打橫行」,香港死了1000多人,現在許多人照X-ray時,發現肺部有小白點,可能是當年的後遺症。2003年,「沙士」襲擊香港,大家初嘗口罩苦味,離世的約300人!

今天,身邊的人,許多愁眉苦臉,欠債、生意倒閉、失業、家庭吵鬧等等,誰不想往外面舒舒氣?在這悲愴時刻,真的少點定力,都會失眠;就算我們這些陪伴香港數十年跌宕起伏的老手,亦難免手心出汗,歐洲戰爭會結束嗎?佛家說:「光在,心自在。」《論語》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聖經》說:「要把一切交託給耶和華,信靠祂。」柴灣的三叔說:「天跌落嚟當被冚!」我則笑:「別有幽愁暗恨生」,只要一息尚存、有飯到肚,已經是人上人;身邊的壞人,也許比這些black swan或gray rhino更加可怕!

疫情下的香港機場。(亞新社)

3年沒外遊 一切變得雞手鴨腳

數月來,香港的親朋戚友開始群出旅遊,他們回來,身體都沒有「中招」,而且,世界各地逐步開關,把Omicron看作感冒。我的醫生好友說:「只要做好5件事,可以安心去別的國家:天天用N95口罩,帶備退燒藥及連花清瘟丸,口袋裏有酒精和消毒濕紙巾,早上做快速測試,吃飯時,挑餐廳的戶外座位。」

上星期,終於鼓起勇氣,決定飛曼谷一轉。因為怕飛行時間太長,容易被感染,原本想往台北,但是,台灣沒有全面開放給香港人,去日本或韓國的航程有點遠,2小時的曼谷最為理想。

天呀,3年沒有坐飛機,一切變得「雞手鴨腳」,無論上網訂機票、選擇酒店、預訂餐廳等等,以往是「一擊即中」,現在看到電腦版面,竟然猶豫不決,信心跑往哪兒去?3年時光把許多記憶沖淡。日子,叫我們忘記曾經牽掛的愛,也忘記這些生活的「技能」。

往曼谷?有什麼大不了,過往都去過數十次,但是,今次的心情被無形的黑影蓋住,出發前的一兩天,腦子一瞬間擔心這、憂慮那,醫學叫它「潛意識恐懼」。

好,終於等到出發的那一天,媽媽咪呀!中環機鐵站的check-in櫃位關了,要到機場才可以辦理登機手續;機鐵的票價是多少,又忘記了。去到機場,過關程序,竟成陌生,過了行李檢查,還要呈上身份證?怎麼航機併為「聯合班次」?店舖十室九空,似無心戀戰,又似深宵打烊;大多洗手間關閉,只許職員使用,一切一切,吊着鹽水的「半條人命」!這是熟悉的香港嗎?我這「地膽」,也茫然變了「大鄉里出城」!?

香港人,大家都不知道疫情哪天完全結束?我只知道香港人,要一步一腳印,接受生命不會停的難關,咬碎銀牙溶血吞,自己的不幸,視作別人的故事,要學習生存……唉,懶得唏噓吧,天天有新的燙手山芋,鳥南飛,鳥南返。

曼谷機場。(作者提供圖片)

領悟新的生活哲學

3年的疫情,讓我重新認識自己:我曾經以為自己不懂燒飯,以為每個月總要坐飛機,以為某些人要往來,以為自己靜不下來,以為死亡很遙遠……最大的得着,是領悟新的生活哲學,凡事,「樂觀地悲觀,悲觀的樂觀」!

到了曼谷,感覺如災難電影最後的一幕,各地還健在的人,生活開始復常,走在一起,但熟悉的大道Sukhumvit變成陌生,幹嘛少了這家店?幹嘛多了那座大廈?幹嘛街上帶着口罩看不到笑容的面孔,不再像是泰國人?

香港似是蜜蜂窩,700萬隻小蜜蜂擠在一起,有什麼風吹草動,大家便嗡、嗡、嗡,太強的危機感,但也擁有太強的生命力。來吧,熟悉的過去,就由它一年比一年陌生,我們深呼吸,面對老天爺帶來的大時代,好好演活這過客身份;然後,能夠保留過去的,便盡量保留,作為一份念舊情懷。是故,我的文字,刻意用港式俚語。

不捨,終歸要斷,斷了後,又總像藕絲,沒有脫離。我的胡思亂想,何故這3年,多在白天;而且,還在窗外有陽光的時候,這「斷捨不離」的掙扎,把一首歌Windmill of Your Mind送進了腦海:the world is like an apple,whirling silently in space,like the circles that you find,in the windmills of your mind!

生命的安排,上天有數,該留便留,該去便去,兩者以外,往往是噪音。

忙將新愁蓋舊愁。

更多精采文章

  • 疫情後提問技巧的復修疫情後提問技巧的復修
  • 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
  • 搵食難搵食難
  • 香港疫戰後的重建香港疫戰後的重建
  •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需延遲還款有客觀因素 非力有不逮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需延遲還款有客觀因素 非力有不逮

  • 花語
  • 最後一堂課
  • 留白

李偉民

資深律師;閱歷豐富文化藝術工作者,包括編劇、電台主持、話劇出品人、舞台監製、報紙、雜誌、網媒作家。作品有《活得更風騷》、《共罪命鳥》、《毗陀羅咒》、《被告:香豌豆》、《佬文青律師》、《佬文青的藝述》、《風流不被雨打去》等。
View all posts
標籤: 哲學新冠疫情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生命力香港人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宋濤(右)親到東湖賓館會晤馬英九,雙方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表達各自立場。(馬英九基金會圖片)
灼見報道

國台辦主任宋濤晤馬英九 轉達習近平問候 肯定發展兩岸關係貢獻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31
李強表示,亞洲及全球正處於充滿不確定性的十字路口,應該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世界和諧穩定。(無綫新聞截圖)
灼見報道

李強:中國是和平發展中流砥柱 李家超推介海南「醫療特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30
馬英九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亞新社)
灼見報道

馬英九談南京大屠殺 語帶哽咽籲兩岸避戰謀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9
據阿里巴巴集團網站披露,張勇周二(3月28日)宣布啟動「1+6+N」公司治理改革。(Shutterstock)
灼見金融

阿里巴巴重組帶動 港股升破兩萬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9
勝出隊伍與評判團合照。
灼見報道

恒生x惠理學界精英ESG挑戰 三校聯隊勇奪2023冠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影片

  • 霍詠強:美國怎樣在俄烏戰爭掠奪歐洲駭人利益?中國用什麼戰略帶領世界走向和平?
  • 黃錦輝教授:應對美國不斷打壓中國高科技 中央有何新舉措?香港可擔當什麼角色?
  • 嚴浩:如何改善長新冠後遺症? 哪些食物與自然療法更見效?
  • 曾鈺成:赤字預算違反《基本法》?制定《財政預算案》有什麼原則?
  • 顧小培博士:為什麼你會胃氣漲?哪些東西潛伏在胃裏不怕胃酸?
  • 尹淑芬校長x梁恩能主任x紀煒昌老師:新時代學校管理層將面對什麼挑戰? 新力軍有什麼新教學觀點?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賣衫就真是賣衫?教你如何將綠色概念融入產品
  • 嚴浩:西醫西藥為何不能根治長新冠?推薦一種新生活方式保障健康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 袁國勇
  • 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 張建雄
  • 《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 本社編輯部
  • 「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 施林海
  • 談談「米飯」的誤會談談「米飯」的誤會 黃氏
  • 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 林綸詩
  • 中國要和美國打上一仗嗎?習近平已說明中國的態度?中國要和美國打上一仗嗎?習近平已說明中國的態度? 霍詠強
  • 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 雷鼎鳴
  • 人生低谷期有什麼意義?人生低谷期有什麼意義? 潘樂德
  • 張愛玲100頁真跡手稿張愛玲100頁真跡手稿 鄭明仁
  • 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 陳鳳翔
  • 第二屆香港國際指揮大賽結果出爐  委內瑞拉、台灣、以色列名列前三第二屆香港國際指揮大賽結果出爐 委內瑞拉、台灣、以色列名列前三 本社編輯部
  • 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 楊興安
  • 從麼地道談祆教在粵港澳的足跡從麼地道談祆教在粵港澳的足跡 編輯精選
  • 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 編輯精選
  • 拍攝內地扶貧紀實獲獎 陳貝兒:鼓勵年輕人走出自己的「無窮之路」拍攝內地扶貧紀實獲獎 陳貝兒:鼓勵年輕人走出自己的「無窮之路」 本社編輯部
  • 靜心聆聽靜心聆聽 譚寶碩
  • CFA如何回應人工智能的挑戰?CFA如何回應人工智能的挑戰? 編輯精選
  • 城大郭位校長5月卸任 校董會、教務會、管理議會肯定貢獻城大郭位校長5月卸任 校董會、教務會、管理議會肯定貢獻 編輯精選
  • 中日會成為烏克蘭危機的調停人嗎?中日會成為烏克蘭危機的調停人嗎? 盧兆興

推薦作家

  • 趙靈敏
  • 曾國平
  • 胡孟青
  • 鄧兆鴻
  • 彭智華
  • 李美嫦
  • 何漢權
  • 孫明揚
  • 徐家健
  • 黃錦輝
  • 陳章華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