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就是要破除一切邪妄的執著。知識與真理是我們應該了解與認識,懂得道理之後,還必須去實行,急道而不行道,就是「偏邪」;知而不行也是偏差,偏在哪裡呢?偏於狹小的智慧— 我思、我見、我執。
學佛若想付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為眾生服務,一定要先破除小我的障礙。好像一隻雛雞必須啄破蛋殼,才能脫殼而出,然後從小雞長成大雞,繼續延續新生命。
眾生的無明,如同被一層硬殼包圍遮蓋,想追求佛道、開啟智慧,就必須像雛雞一樣破殼而出,才能徹見宇宙天地的光明,否則,將永遠被包在硬殼裡面,暗無天日,這就是偏小的智慧。《論語》說:「學而時習之。」「學者覺也」,學是覺的開始,覺是學的終點。覺與學兩字,只有下半部的字形不同,學的下半部是「子」字,覺的下面是「見」字。
不斷練習才能進步
「學」的字形像小雞破殼而出的樣子,因為「學」的上半部如破裂成兩半的蛋殼,蛋殼不破,則小雞永遠被包在硬殼內,見不到天地之光明。我們凡夫心就是這樣,像被一層殼包圍住,要見性成佛,就必須突破這層殼,所以「學就是覺」,去除蒙蔽而覺悟;而且必須「學而時習之」,時時刻刻去溫習。「習」字是由「羽」字和「日」字所構成,如小鳥學飛,有日日不間斷、屢次振羽勤學的意思。鳥類剛展翅學飛之時,無法飛遠,儘管如此,仍要不斷練習。
一隻鳥脫殼而出,只見到天地仍是不夠的,必須再學習飛翔、訓練加強翅膀的力量,才能飛得高、飛得遠,逍遙自在,翱翔於天地宇宙之間。我們學佛若能增長慧根,就不會執著於邪妄,且能破除一切偏狹的小慧。「偏」就是不正、不普遍,偏於某一種法,因此我們一定要時時自我訓練,所謂「物以類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必須善加選擇有智慧的人,時常親近學習。
摘錄自《三十七道品講義(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