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悲劇英雄戈爾巴喬夫

悲劇英雄戈爾巴喬夫

戈爾巴喬夫的出現,本身是蘇聯政經發展的產物,他的大膽改革激起了世界各地對民主自由的追求,但中國內部的改革力量卻在「六四」後遭遇覆滅的命運,然而「六四」餘波卻令柏林圍牆最終全面崩塌。

王耀宗 作者: 王耀宗
2022-09-13
求知集

標籤: 一黨專政六四事件共產主義冷戰戈爾巴喬夫蘇聯
蘇共最後一任總書記戈爾巴喬夫的葬禮9月3日於莫斯科舉行。(Shutterstock)
蘇共最後一任總書記戈爾巴喬夫的葬禮9月3日於莫斯科舉行。(Shutterstock)

相信30歲以下的讀者,很少人聽過這個名字──早前逝世、享年91 歲的蘇共前總書記戈爾巴喬夫(Gorbachev)。蘇聯共產主義的龐大帝國在1991年解體。當年12月25日,戈氏坐在總統府辦公室內,簽字正式辭去蘇聯總統職位(這職位設立了僅一年多)。1917年列寧建立的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從此消失,而戈氏就任蘇共總書記亦只有6年。

當時電視台要求他一邊簽字,一邊將攝影機移近,而最後推到他簽字時的大特寫為止;但戈爾巴喬夫拒絕了,他認為這種拍法是對他的侮辱。戈氏堅持先在文件上簽字,然後才公布辭職,以自己的方式保持了尊嚴。

東歐人民眼中英雄 卻受俄國民眾唾棄

無疑戈氏是20世紀的政治巨人之一,他在蘇聯推動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及經濟改革──「開放」(Glasnost)和「重構」(Perestroika),希望藉此改變蘇式史太林的政經體制,建立一個真正民主社會主義國家。他結束了東西方冷戰,曾經給予這個世界一個充滿希望及理想的年代,於政治學家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所稱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在東歐從極權共產主義中解放的人民眼裏,他是真正的英雄。但弔詭地,他卻受到本國人民唾棄,在1996年總統大選,他連1%的選票都拿不到;俄國現任總統普京亦曾說「蘇聯崩解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

戈氏1980年進入蘇共政治局,年僅54歲就擔任蘇共總書記。在1982至1985年間,政治上3任蘇共總書記逝世,繼任危機深重;經濟上,布里茲涅夫執政18年,經濟發展停滯,消費工業落後,生產力低下,商店門前人們大排長龍,布氏大力推動軍事工業,但與美國的軍事競爭陷於無底深潭。年輕的戈氏乘勢崛起,順理成章;令人想不到的是其大膽構想及果斷實行,讓人耳目一新。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根源於對原始資本主義剝削的批判。19世紀中葉,社會主義已成為一股在歐洲極有影響力的思潮;到19世紀末葉,歐洲出現廣泛的工人階級社會運動,爭取階級平等。但傳入俄國而且取得成功的,卻是列寧式革命的共產主義學說及實踐。

列寧的革命推翻沙皇王朝,建立共產主義體制,其內容包含3點:第一,革命的知識精英建立政權,實行民主集中制,工人淪為「受教育」的階級;第二,俄國是相對落後的國家,因此革命主要目的是發展生產力,特別是重工業;第三,列寧以一黨專政代替無產階級專政,建立國安部門,剷除異己力量。

從1929到1953年,史太林統治蘇聯24年,這段時間的特色,成了全世界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形態(毛澤東時代正是實行此種模式;南斯拉夫模式則是例外)。政治上的極權,已不需多說;經濟上,建立中央計劃指標、決定投資及價格,強調重工業發展,忽視消費工業,榨取農業支援工業等。

蘇聯的經濟改革始於赫魯曉夫,但成效不彰。踏入70、80年代,蘇聯經濟弊病更嚴重:消費品嚴重不足,生產效率、人民工作積極性低,農業欠收,與西方科學水平相距日遠。最重要的是,中央集權體制令人們慣於接受命令,喪失個人及地方積極性。其次,計劃體制形成一個「特權層級」(nomenklatura),構成改革的重大阻力。

最大錯誤乃政治改革過激

從這個角度看,可理解為何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是雙箭齊發,甚至是政治先行,經濟隨後。他要先打破人民及地方的惰性,發揮其積極性,打破特權層級的壟斷,消滅改革阻力;其後在經濟上引入市場機制,鬆綁價格制度,以利潤導引生產,刺激生產積極性。就主觀而言,戈氏當然不想分裂蘇聯國土及瓦解蘇共;但事物發展往往不按人的意志而行。於1990年中,他在莫斯科國立大學的同學會聚會中公開表示,他所推動的改革措施恐怕已失去控制了。日後的發展果然如此。

回顧歷史,戈氏的最大錯誤是過激的政治改革,令他無法回頭。蘇聯幅員廣大,由15個共和國組成。戈氏修改憲法,給予各共和國較大的自決權力,並宣布各共和國的地方議會可自由選舉,成立全新的人民代表議會,及刪除蘇共壟斷政治權力的憲法條文等。一下子地方議會全落入激進改革派手中,地方議會選舉滋生了離心力量,間接削弱了戈氏權力。

另一方面,設立總統職位令他與原本是其權力基礎的蘇共切割,進一步弱化權力,最後成為一個空殼。經濟上,他的「500日休克療法」過早下放決策權及開放價格,使局勢更惡化。當各共和國人民選出來的領導人紛紛要求獨立時,戈氏已沒有力量阻止了。

1990年,戈爾巴喬夫(右二)前往立陶宛,企圖說服立陶宛留在蘇聯。(Wikimedia Commons)

1989年訪華 捲入中國內部鬥爭

1980年代的中國同樣走上改革道路,當年的戈爾巴喬夫亦是中國自由派知識分子的英雄,中蘇兩國在同時期的改革浪潮中重新相遇。中國在1950年初向蘇聯一面倒,60年代與蘇共大辯論,1969年爆發珍寶島戰爭,70年代聯美抗蘇,80年代放棄極端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戈爾巴喬夫於1989年5月15日訪華,被認為是中蘇兩國兩黨自1960年代關係破裂後,雙方高層領導的首次會晤。戈氏訪華受到中國改革派及自由派知識分子歡迎,誰不知無意中竟捲進中國內部的權力及路線鬥爭。

1989年4月15日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觸發了學生、工人及市民的示威浪潮,要求政治改革、防止「官倒」及壓抑物價,逾月未息。當時中共總書記趙紫陽與戈氏會面,透露了鄧小平是中國的真正掌舵人,而不是自己。其時鄧小平的正式職銜是中共軍委主席,唯只是一名普通黨員。

消息傳出後,人們嘩然,長安街頭示威浪潮中出現「老人政治下台」的標語,令鄧小平大怒。多年後有消息傳出,是趙紫陽改革派試圖利用人民及學生的示威活動,迫使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共八老」退出權力中心,此舉使鄧小平鐵了心要「廢黜」趙紫陽。不巧,趙在4月23至29日出訪北韓,犯下可能是他一生人中最致命的錯誤。

當然,戈爾巴喬夫回國後亦想不到,僅兩個多星期後中國發生了血腥的「六四」,趙紫陽事後被軟禁;而戈氏都想不到,自己的黨及國家,一年多後也會在地球上消失。

沒有放棄「民主社會主義」理想

歷史發展的確有出乎意料的結果。事情發生有其因果,因可能產生果,而果亦可能變成因。戈爾巴喬夫的出現,本身是蘇聯政經發展的產物,他的大膽改革激起了世界各地對民主自由的追求,但中國內部的改革力量卻在「六四」後遭遇覆滅的命運,然而「六四」餘波卻令東德軍隊在面對衝擊柏林圍牆的東德群眾時不敢開槍,柏林圍牆最終全面崩塌,再跟着東歐陣營全面瓦解,最後蘇聯亦倒下。

在遙遠的東方,「紅色大國」汲取「歷史教訓」,誓不能讓「黨內戈爾巴喬夫」出現,借用市場機制力量及美國消費市場,固化的體制得以重生,促成經濟奇蹟,鞏固了統治,用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力量,安然渡過西方制裁的危機。

晚年的戈爾巴喬夫深知自己的悲劇性,他沒有放棄「民主社會主義」的理想,仍然認為個人自由及民主制度在「國族建構」(nation-building)中是關鍵一環。他試圖在蘇聯建立一個融合自由、民主及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無疑是失敗了,但這些本來應該是所有從政者的理想。他在歐洲乃至西方仍然贏得廣泛尊敬;至於在俄國,最低限度,普京在戈氏生日時會向他致以崇高敬意。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逝世  終年91歲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逝世 終年91歲
  • 歷史人物功與過歷史人物功與過
  • 他結束冷戰,卻為一場熱戰埋下火種他結束冷戰,卻為一場熱戰埋下火種
  • 中美70多年的博弈中美70多年的博弈
  • 成為最討厭的歷史人物必不難成為最討厭的歷史人物必不難

  • 普京的沙文主義和俄國安全空間
  • 《孫子兵法》看中美30年
  • 對抗疫情世界停擺

王耀宗

中文大學文學士,哲學碩士,澳洲昆士蘭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事務),政治系系主任兼教授,現任政治系榮譽教授。中文編著有: 《神州三十年》(1979年)、《神州四十年》(1990年)、《神州五十年》(2000年)、《神州六十年》(2009年) 、《中國問題面面觀》(1990年)、《中國學生運動的反思與前瞻》(1992年)等。 英文著述有:From Deng Xiaoping to Jiang Zemin: Two Decades of Politic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niversity of America, 2005)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n Crisis: Hong Kong’s Transformation Since the Handover (edited, Lexington Books, 2004). 英文論文曾刊登在:Asian Perspectives, Asian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International Affair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China Information, Global Asia, Security Dialogue, New Left Review, Critical Asian Studies,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and Strategic Rel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etc.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一黨專政六四事件共產主義冷戰戈爾巴喬夫蘇聯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金教授表示香港的經驗可供內地參考。(徐佳鳴提供圖片)
灼見報道

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楊博士花了8年半工讀,學會了公司整體運作方式,以及行業的經營經驗和模式,為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開始。
灼見專訪

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楊孫西博士是香港珠海學院「智珠驪探」系列活動開場嘉賓。
灼見專訪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31
梁家傑表示,公民黨劃上句點,是因為「沒有人肯接任主席、沒有人肯接任執委」,亦無從籌款,因此很難繼續。(梁家傑Facebook)
灼見報道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8
左起: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以及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教授。(主辦方提供)
灼見報道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3

影片

  • 黃錦輝教授:美債違約暴露兩黨政治出了什麼問題?中國如何協助美國處理危機?
  • 黃錦輝教授:美國朝野為什麼也爭論ChatGPT?如何讓學生正確認識AI新工具?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敘利亞歷經天災、內戰如何重建? 美國制裁下的文明古國新面貌
  • 黃錦輝教授:G7計劃把北約亞洲化會否得逞?王毅與沙利文會晤能夠改善中美關係?
  • 數碼港CEO任景信:綠色科技如何成為資本新寵、年輕人鍾情的事業?企業怎樣發掘碳數據商機?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阿富汗、敘利亞為什麼是輸出難民最多的國家?揭開塔利班政權神秘面紗
  •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如何智鬥軍閥排長?怎樣三招擊敗日本憲兵教頭?有沒有做過國民黨特務?
  • 太古集團唐偉邦:屋頂耕種,也是可持續發展?今日廢棄之物,是明日可用資源?
  • 曾繁光醫生:社交焦慮症是怎樣形成的? 用什麼方法克服與治療?
  • G20綠色金融推手馬駿博士:推動雙碳要年花16萬億元,錢從何來?歐盟徵碳稅,劫貧濟富?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曾展章: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曾展章: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 編輯精選
  • 佛誕感言佛誕感言 常霖法師
  • 除四害除四害 陳家偉
  • 與金冬雁教授對談: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與金冬雁教授對談: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 編輯精選
  • 孩子,加油啊!孩子,加油啊! 陳家偉
  • 「蛙化」也好,「蛇化」也罷:王子為什麼會變成青蛙了?「蛙化」也好,「蛇化」也罷:王子為什麼會變成青蛙了? 潘文慧
  • 一個不會發燒的病人──評港事三則一個不會發燒的病人──評港事三則 張宗永
  •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本社編輯部
  • 由知港滬到知東盟的重要性由知港滬到知東盟的重要性 張建雄
  • 一個民族兩種青年人態度 未來發展前景或會成兩樣一個民族兩種青年人態度 未來發展前景或會成兩樣 阮紀宏
  • 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本社編輯部
  • 5月兩個峰會各有心思5月兩個峰會各有心思 張建雄
  • 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立  委任王于漸劉兆佳鄭永年等56人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立  委任王于漸劉兆佳鄭永年等56人 本社編輯部
  • 書店風景書店風景 張灼祥
  • 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 本社編輯部
  • 從傳奇看唐代男女之放浪從傳奇看唐代男女之放浪 楊興安
  • 夏寶龍訪澳門 對港澳及大灣區的意義夏寶龍訪澳門 對港澳及大灣區的意義 盧兆興
  • 香港應該創建世界級和有權威性的知識型機構香港應該創建世界級和有權威性的知識型機構 謝祖墀
  • 陶傑:《奧本海默》此時此地的弦外之音陶傑:《奧本海默》此時此地的弦外之音 編輯精選
  • 2元乘車優惠是另類「維穩費」2元乘車優惠是另類「維穩費」 陳景祥

推薦作家

  • 楊興安
  • 周延
  • 莊太量
  • 益行
  • 潘銘基
  • 沈言
  • 鄭明仁
  • 陳景祥
  • 郭一鳴
  • 蘇文傑
  • 潘文慧
  • 温愛詩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