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悲劇的誕生——甲午928風雲,敲響了香港沒落的喪鐘?

悲劇的誕生——甲午928風雲,敲響了香港沒落的喪鐘?

這不能全怪「三子」及有關的「有識之士」。書生論政,從來就只談理想、一腔熱血、擇「善」固執、不顧實際、對人性的陰暗面缺乏了解和警惕,對鬥爭與戰略,毫無實戰經驗,因此很容易被騎劫與發生偏差。因為躁動,不曾深思熟慮,低估可能出現各方複雜的情況,因此必然荊棘滿途。加上群眾運動的時空互動變數太多,極難控制,如何能統一行動,如臂使指?單看跟政府談判的準備和過程,就破綻百出。

彭泓基 作者: 彭泓基
2014-10-29
中華智慧與人生管理

悲劇的誕生——甲午928風雲,敲響了香港沒落的喪鐘?

悲劇的誕生——甲午928風雲,敲響了香港沒落的喪鐘?

悲劇的誕生——甲午928風雲,敲響了香港沒落的喪鐘?
0
SHARES
352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那些不能銘記過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轍。」
——喬治・桑塔亞那(註一)
 

甲午928風雲與香港的劫數

 
甲午年秋,9月28日,一群大、中學生,在政府總部外靜坐、悠閒地罷課、聽講。原應是一場世界矚目、完美的「愛與和平行動」,本可揚名國際,成為「世界和平示威」的典範。可惜晚上正要結束時,卻在學民思潮的黃之鋒,一聲號令下,群眾衝進公民廣場,從和平演變為衝擊,騎劫了整個民主運動,拉開了甲午928風雲的序幕。能夠贏得「東方之珠」的美譽,是經過一代代聰穎理性、刻苦耐勞、堅忍不拔、勤奮不懈的香港人的努力,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下,方能成就世界一流的繁華都會。如今,這一切,正面臨著一場浩劫,不知何時落幕,結局如何?正待考驗。
 
還記得在世紀的轉折,金融海嘯後,香港正處風雨飄搖間,有一次在馬會會所巧遇師妹羅范椒芬。她當時身處高位,權傾朝野,任重道遠。言談間,問我如何看港情,我說:「回歸後,適逢轉折,泰極否來,將逢劫難,最少有17年的逆運,須待鳳凰涅槃,方能重生。」當年的「戲言」,很不幸而言中。日前在灼見名家開幕典禮的盛會上重遇,笑問:「昔日預言,果應驗乎?」她苦笑搖首而無語。
 
從佔中到雨傘革命、從愛與和平到衝擊法治的基石,這次席捲全港的風潮,把社會完全撕裂,幾代人百年來辛苦建立的勤奮理性、聰穎高效、優雅品質的形象,數十年凝聚的民主發展的態勢,甚至會把經濟繁榮的成果,付諸一炬,正是「眾成其勢,一人堪毀」。(註二)再回頭,已是百年身!歷史上許多悲劇,皆源自崇高的理想,偉大的目標。這次人們的「起義」,相信已敲響了香港沒落的喪鐘。政改、梁振英、黃之鋒、學聯、佔中三子等,只是早已超負的駱駝背上,那最後一根的稻草。眾業共緣,劫數難逃。‬‬
 

悲劇的誕生

 
因果循環,緣起性空。物先腐而後蟲生。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悲劇」,往往是由人類的愚昧與劣根性所造成。本質上是遭受苦難和災禍,最終陷入困境,甚至滅亡。其中的「不幸」,千變萬化,無窮無盡。期間「衝突」不斷,無法解決,逐漸分裂和對立,在多種力量間發生對立的緊張關係。而這些對立的獨立力量,彼此矛盾對抗,同時存在着相互的聯繫,互為牽制。悲劇的誕生,正是在這種對立和聯繫中向前開展、惡化。而它悲慘的結局,往往是衝突發展到了相當劇烈的程度,而又根本得不到解決的結果,相互糾纏不清,最終踏進「共擁滅亡」的境況。這種「悲情」,往往是偉大文學作品的題材,也是激勵人心的動力,蕩氣迴腸。(註三)今天的香港,經歷了數十載的繁榮昌盛,早已把「居安思危」的古訓拋諸腦後,終於要面對無明業力的報應,能不令人搖首歎息?
 

社會的撕裂、單純而天真的港人

 
離港北上,參加一個文化會議,差不多去了一個多星期。迢迢千里,仍忐忑地惦掛着港情。這幾天,跟國內的朋友見面時,劈頭第一句,就是「你們香港人為甚麼這麼愚蠢?把一個全人類皆艷羨的、好好的香港搞成這樣?」無論怎樣解釋,他們都無法理解,對於國內外的競爭對手,早已幸災樂禍,竊竊心喜。 從此,香港人多年來在中國人心裏建立的形象,已然不一樣。想到家園的「沉淪」,港人的執迷與無明,痛心疾首!
 
甫下機,立刻致電一位傳媒好友,查詢港情最新的發展,聆聽與交流。他興高采烈地告訴我,10月28日是佔中滿月的大日子,一起去金鐘「慶祝」,如何?聽着他勃勃的興致,雖有點同情,實帶着尷尬,只好誠心地告訴他一點國情、國內人的感受,試圖從不同角度,讓他看清外間的形勢和反應。這是一個錯綜複雜、積累多年矛盾、毫無出路的困境。若大家缺乏同理心、堅持己見、繼續僵持、不謀妥協,甚至恃勢凌人,祈能一戰功成,相信衝突升級無可避免,最後的結局是悲觀的,甚而可能導致嚴重傷亡,兩敗俱傷。交談間,他突然翻臉,說我完全不明白他們的想法、香港發生了甚麼事!沒有理想!還罵我「愚蠢、無知」!原是溫馨理性的交流,聽到這突如其來的評語,不覺愕然。記得自出娘胎,從來沒有人給予過我這樣的評價,難道我可能真需要「三省吾身」?原來「忠言」竟是如此的「逆耳」。也許,這段多年深厚的友誼,亦從此勾銷。
 
9月30日,身在上海,心繫香江。從依稀斷續的網上電視中,知道佔中已擴散至旺角及銅鑼灣。我立刻發一個短訊給我向來敬重的同學程翔兄,指出運動的策略完全錯誤,空有赤子之心與「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氣,卻違反了最基本的政治法則與《孫子兵法》的智慧。首先,如毛澤東所言,政治是盡力爭取最多人的支持,盡量減少敵人的「遊戲」。佔中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設法去爭取沉默的大多數,卻去擾民而犯眾怒,是種下了彌天的禍根。把原來市民的同情,一朝喪盡!《孫子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他們對中華文化、中國歷史、中國國情、政治權謀、人性醜惡、客觀形勢、權力本質與王朝法則完全不顧(或無知),只一心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是一種盲動!理想也必須要有智慧,才能成功實踐。此役不知己,不知彼,如何能不敗?
 
這不能全怪「三子」及有關的「有識之士」。書生論政,從來就只談理想、一腔熱血、擇「善」固執、不顧實際、對人性的陰暗面缺乏了解和警惕,對鬥爭與戰略,毫無實戰經驗,因此很容易被騎劫與發生偏差。因為躁動,不曾深思熟慮,低估可能出現各方複雜的情況,因此必然荊棘滿途。加上群眾運動的時空互動變數太多,極難控制,如何能統一行動,如臂使指?單看跟政府談判的準備和過程,就破綻百出。歷史教訓我們:「合則強,分則弱」。民主運動,本身就帶着自我的意識,若缺乏明確的目標、敷眾望而有魅力的領袖,如何能「合」?如何能勝?當年司徒華就曾說過:「凡群眾運動,必須有清晰的目標,加上審時度勢,知所進退,方可有成。」
 
雨傘革命把社會完全撕裂,將幾代人辛苦建立的勤奮理性、聰穎高效、優雅品質的形象和經濟繁榮的成果付諸一炬。 (亞新社圖片)
 

「悲劇」發生前,雙方應力圖冷靜,臨危勒馬

 
如此發展下去的結果,自然是激進分子當道,最終變成各自為政、無法統一、山頭林立的烏合之眾。從一個崇高的理想,因為不顧大局、不明大勢,而演變成動亂,這是很可惜的事,是會遺禍社會的。以目前形勢,無論「黃」、「藍」,皆處困境,無論誰對誰錯,都應設法統一思維,誠意地努力達成協議。讓大家有一個下台階、暫時偃旗息鼓、相互反思的時刻。但無論協議如何,相信必有一群死硬的激進分子絕不退縮,因為「沒有人能代表他們」!香港的法治是必須要維護的,萬法皆空,甲午928風雲終有一天會落幕。不論他們的出發點如何,若這批「視死如歸」的「敢死隊」屢勸不退,在「眾怒難犯」的形勢下,相信下場必不會愉快。但無論如何,總有一天,大家必將回復理性,共同尋求未來的路向,香港才有曙光,否則只會繼續沉淪,玉石俱焚。家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關乎香港的存亡之際。我不認識佔中的主腦,希望程兄能三思,並把我的看法轉告他們。其後,我還有一些資訊傳給他們的群組,希望大家能從多角度去思考目前的困境。可惜,不久,我就被人從這個群組中踢了出來。很明白忠言逆耳的道理,對他們,我只好噤聲,因為我已成了「異類」!聽說在這個不理性的浪潮中,多少人為了「黃」、「藍」而絕交,甚至脫離父子(父女)關係。際此百年一遇的考驗,香港人的聰明才智,哪裏去了?
 
陡然醒悟,民主的核心精神原應實事求是、理性客觀、開誠討論、兼容並包,但當感性蓋過理性,一切討論皆徒然,猶如「秀才遇着兵,有理講不清」。最後,恐怕除了「狹路相逢勇者勝」,「槍桿子出政權」外,還有其他出路嗎?相信沒有人願意見到這樣的下場,願天佑港人!
 

甲午928風雲與89六四

 
四分之一世紀匆匆溜過,中國人仍受着六四夢壓的煎熬。當年的學生運動同樣有着崇高的理想,為抗貪腐與通脹而挺身,若當時的學生領袖們能審時度勢,全身而退,趙紫陽能有機會掌政,社會不曾撕裂,仇恨不曾增長,相信這幾十年的中國歷史,將會完全改寫。今天的中國,成就絕不止此!那一個關鍵時刻,人們若能作出智慧的的抉擇,當能造福億萬同胞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念之差,可以留芳百世,可以遺臭萬年。回顧今天的甲午928風雲,學生與群眾同樣為着崇高的理想而奮鬥,但分別在於當年在北京,並沒有擾民,所以得到廣大市民的同情和支持,至今不衰。回顧今天的香港,佔中運動已發展至不只擾民,甚至挑戰法治精神的邊緣,若仍不知進退,正是危如累卵,其險可知。學生們的「軍師」、香港大學的陳教授,亦已理性地分析、苦口婆心地勸退,可惜仍忠言逆耳。若仍不知進退,「悲劇」情節的上演,相信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成敗榮辱,亦將繫於一念之間!更令人心痛的,是若當年六四的歷史重演,劫後餘生,怨恨與仇緒必然高漲,人們不求自責,只會歸咎於別人!這一代的香港人,亦將背負着仇怨,終其一生,甚至希望代代相傳,銘記着這「暴政」的「仇恨」,醞釀着另一個社會計時炸彈。
 
如此無明,將使香港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賴以維生的經濟命脈,亦將自殘。相信,經此一役,任何有遠見的商家,都不會再選擇香港作為中國或亞太區的總部,對長遠的投資,亦會三思。香港未來的競爭優勢蕩然無存,只會衰敗。無論如何,新的移民潮已成定局。
 

結語

 
儒家的「三達德」(智仁勇)是成事的要訣。鄭子產說過:「眾怒難犯,專欲難成。」眼看這些年輕人,帶着「崇高」的理想,堅毅執着,有勇無謀,缺仁無智,不顧別人的死活,只顧追求自己的「理想」(其實只是短視目的),敗象已呈而不自覺。不期然想起《聖經》的警句:
 
「不悔改的城有禍了!」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註四)
 
若真有一天「覆巢」,仍希望上天有好生之德,盡力保存多一些「完卵」,給予他們重生的機會。「和大怨必有小怨」。就像當年的文革,當狂熱的風潮過後,多少人將會後悔,做了多少愚蠢的惡事?熱切祈望,在「悲劇」尚未發生前,港人能盡快回復理性,不致遺憾終生,禍延子孫。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註:
(一)《香港,1967》,余雨信著,卷首語。
(二)《止學·用勢篇》,隋朝文中子著。
(三)《矛盾與衝突》——評關品方博士《對決》,彭泓基,灼見名家網站。
(四) 《聖經·馬太福音》11.20-24;27.34。
 

更多精采文章

  • 郭正亮教授:國民黨政策與民意有落差 選民由藍轉綠(灼見名家圖片)郭正亮教授:國民黨政策與民意有落差 選民由藍轉綠
  • 中國經濟要避免日本的覆轍——專訪日本經濟學家津上俊哉中國經濟要避免日本的覆轍——專訪日本經濟學家津上俊哉
  • 邁向哈佛:一個中國女生的名校夢邁向哈佛:一個中國女生的名校夢
  • Pokémon GO:APP 營收模式啟示錄Pokémon GO:APP 營收模式啟示錄
  • 不能依賴藥物的鬼祟冠心病不能依賴藥物的鬼祟冠心病

0

彭泓基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香港大學理學士。中華智慧管理學會創會會長、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副協席教授、中央政策組諮詢委員、香港市務學會會長,院士及顧問。九十年代任雷射電腦副董事總經理,獨力拓展中國大陸市場,建立全國網絡。近年專心鑽研中華文化,致力融和中西智慧於現代管理,創六慧管理,尤擅《易經》管理學。著有《於無聲處》、《遵道而行》、《靜待黎明》等。
View all posts

編輯精選

林鄭月娥強調,以「封區」形式要求區內居民強制檢測,並非只做一次,政府日後一定會加以採取。
灼見報道

新增81宗確診 本港染疫人數破萬 政府圍封佐敦疫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3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不認為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會違反「循序漸進」的原則。(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2
有深圳口岸辦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暫未有農曆新年經深圳灣口岸到深圳的人數預測。(亞新社)
灼見報道

進入深圳者分流到市外隔離 預約過關每日名額2000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2
2020年1月21日及23日台灣及香港分別發現第一宗新冠肺炎病例,一年過去,台灣及香港呈現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情景。(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報道

香港與台灣抗疫一周年 相同疫情下的不同情境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1
容教授表示,對理大而言,由於建築、地質學、 應用科學、工程學院等許多學系都對月壤抱有極大興趣,因此,希望能向國家申請少許月壤到港,以便展開相關研究。(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專訪

理大研發表土採樣儀器 助力嫦娥五號成功攬月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1

影片

  • 馮檢基:葉劉淑儀BNO建議弄巧反拙 中央宜保留港人回流太平門《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
  • 施永青:後特朗普時代美國不太平 拜登繼續制約中國會發動熱戰?《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 雷鼎鳴:蓋棺論定特朗普破壞美國政治根基 內外施政一敗塗地《灼見政治》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 編輯精選
  • 置業的迷思置業的迷思 常霖法師
  • 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 本社編輯部
  • 羅乃萱:正向教育如何幫助子女?羅乃萱:正向教育如何幫助子女? 本社編輯部
  • 下月11日六星連珠下月11日六星連珠 蔣匡文
  • 大歷史看美國與中國大歷史看美國與中國 廖書蘭
  • 牛年說太歲牛牛年說太歲牛 文相濡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本社編輯部
  • 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 王永平
  • 秋冬防「蛇」突襲秋冬防「蛇」突襲 温愛詩

推薦作家

  • 顧小培
  • 胡燕青
  • 余遠騁
  • 温愛詩
  • 廖書蘭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雷鼎鳴
  • 丁望
  • 黃錦輝
  • 蔣匡文
  • 馮孝忠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