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榮鴻曾(Prof. Bell Yung) 原籍無錫,於上海出生,香港長大,中學畢業於九龍華仁書院,隨後赴笈美國,先後獲得加州大學工程物理學士、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博士及哈佛大學音樂博士。他於2012年更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曾先後任教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加州大學、康乃爾大學,現為匹茲堡大學音樂系榮休教授。榮教授一生翱翔文理之間,在音樂中結合科學研究與人文精神,建構共融新領域,於學術上取得驕人的成就。在這成功的背後,他最感激的是一直對他悉心栽培的恩師──趙如蘭教授。他們的故事可說是千里馬遇上伯樂的最佳典範。
千里馬遇上伯樂,成功有賴恩師鼓勵及悉心栽培
千里馬與伯樂的故事眾人皆曉,而這個故事也正正發生在榮鴻曾教授與他的恩師趙如蘭教授之間。為了紀念恩師,榮教授亦編著了《在你溫厚的笑容中蕩漾:紀念哈佛大學首位華裔女教授趙如蘭》,記錄了與恩師相處的一點一滴,可見趙如蘭教授對榮教授的恩重如山。趙如蘭教授是哈佛大學首位華裔女教授,主要教授當時不被北美重視的中國音樂。兩人於1976年邂逅於波士頓,趙如蘭憶述與榮教授相識時道:「榮鴻曾當時在MIT攻讀物理博士,鋼琴彈得很好,也是波士頓地區中國學生合唱團的一員,後來更成為該團的指揮。有一次我在城裏演講,要提到中國民謠是怎樣唱的,便問該團能否替我示範,他們毅然答應到我家排練,我和榮鴻曾便這樣認識了。」
他們認識不久後,榮教授便需要作人生中一個最重要的決定,就是在繼續於物理學發展,成為一個為科學家;抑還是把握機會學習自己最愛的音樂。面對這個人生轉捩點,沒有在恩師的大力支持及鼓勵下,榮教授不會走上音樂之路,獲哈佛大學音樂系研究院以獎學金取錄。他初入讀哈佛時,便選擇了跟趙如蘭教授一對一的中國音樂課程,學習了一年後正式拜趙如蘭教授為師。榮教授憶起當年學習中國音樂時說:「這是我首次接觸中國音樂專業的書,我就像學走路的嬰兒,而要老師提攜、扶着,每一步都是走到新的世界、得到新的經驗,這與讀物理完全是兩碼子的事。」就是這樣,榮教授這匹千里馬在伯樂趙如蘭教授的循循善誘、春風化雨下,茁壯成長,後來更成為偉大的音樂學者。
亦師亦友亦是知音,並肩同行「寂寞的路」
畢業後,榮教授與恩師每年保持見面最少一至兩次,他們不是相遇在世界各地的音樂學術會議上,便是榮教授到恩師的家小住數天探訪。榮教授最深刻的是恩師經常要求他改口稱呼自己為平輩的稱呼Iris,但是榮教授卻因為尊師重道的觀念,怎也說不出口來。驀然回首,他才領略老師要求的箇中含意:「她視我為知音,也希望我有同感。無論在思想、學術、工作、興趣和做人上,她總是讓我懷念,也真正明白知音的深意。可惜我已經失去機會接納她這稱呼的要求了!」可能因當時北美不太重視中國音樂,只有他們師徒倆在這條寂寞的路並肩同行,令師徒倆變成知音人。
由兩人的故事中,我們不但感受到那份溫馨真摯的師生情,更認識到老師在教育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正如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除了在傳道、授業、解惑及教導學生基本知識的同時,老師更要適當地鼓勵學生,因材施教,發掘學生的潛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各展所長,貢獻社會。
正面教育多鼓勵,勿動輒責罵孩子
榮教授多年來在大學春風化雨,作育英才,桃李滿門。在談及教導年青人方法時,榮教授認為責罵是最壞的一種教育方式。他認為家長不應該以責罵的方式教導自己的孩子,教師也不應該經常責備學生。他回憶自己的成長時說:「我覺得自己很幸福,不論父母、老師及同學也很好,也沒有罵我。」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榮教授認為即使年青人做錯事,也是很自然的,皆因每一個人都會做錯事。的確,正所謂「聖人也有錯」,當學生做錯事時,老師當然是要坦率地指出學生所犯的錯處,好讓學生明白需要改善的地方。也要透過積極鼓勵,讓同學在錯誤中學習,避免重複犯錯。與此同時,同學們也要勇於面對錯娛,虛心地接受批評,痛定思痛,改過自新,力求進步。
推薦書目
榮教授希望同學多認識中國文化,因此推薦一本他從小便喜歡的書給同學。
這就是中國四大小說之一的《紅樓夢》,相信同學對書中內容定必略有所聞,甚至早已讀過。在書中,作者呈現很多中國的文化和傳統,又勾劃了許多當時的社會現況,特別是家庭的問題。舉例說,書中談及中國音樂、食物、演戲,又有婆媳關係,包羅萬有,十分有趣。榮教授相信同學看畢書本後,定必對世界有更深入的認識。
此外,榮教授也十分欣賞作者的文筆,認為《紅樓夢》有助同學提升文學修養,他也經常翻看,百看不厭。當同學閱歷更豐富時,對書中內容也可能有不同層次的領悟。
切忌沉溺於網絡世界,多閱讀認識書中黃金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人們總是「機」不離手,無時無刻都對着手機上網聯天或是瀏覽最新的各類資訊。榮教授語重深長地說:「現在幾乎每一個人都是玩手機,我覺得年輕人就別打太多的遊戲機,反而應該尋找更多知識,多閱讀不同的書籍,開拓自己的思路。」很多人希望榮教授使用Facebook與人溝通,榮教授卻不以為然,因為他注重的是一些比較實在的事。他補充說,若我們每一個人都只依靠上網跟別人聊天的話,就不會認識到真正的好朋友。在網上世界有很多noise(嘈音),大家好像有很多說不完的話題,但很多的對話內容卻可能是不切實際的。他勤勉年青人看多一兩本書,遨遊知識世界,找尋書中的黃金屋,讓自己開竅,學習一些人生道理。對於網路世界的認識與運作,相信各位同學比榮教授更熟悉,也可能對榮教授的話有不同的意見。但是,榮教授的話正正提醒了我們過份沉溺網路世界所產生的問題。 網路世界的資訊爆炸,着實對學習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同學也要善用資訊,明辨是非。中國文化也講究「中庸之道」,希望同學緊記榮教授的教誨,切勿過份依賴或沉溺網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