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常被境界所轉,看到別人好,就想比他更好;看到別人的生活優渥,就希望自己能更富有;看到別人的孩子聰明,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更聰明。無法滿足的追求,往往就會脫軌偏離正道,自然招致內心的煩惱。
愛得太過也是煩惱
每個人都有愛心,而愛也必須中庸,恰到好處即可,如果愛得太過也是煩惱。有些父母親對孩子愛得無微不至,樣樣順着孩子的心,寵愛的結果,孩子反而不知感恩,無法體會父母深厚的愛。
有對很善良的夫妻,他們只有一個兒子,就把全部的愛都放在獨子身上;但是,兩人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不一致,經常為此爭吵。
父親的觀念是:要讓孩子就讀最好的學校,只要兒子顧意讀書,拿高分就好。看到兒子優異的成績,他就非常滿意。兒子要求什麼,一定悉數供給。母親則認為,只要孩子聽話,她什麼都願意做。
父母萬般寵愛,讓獨子總是一味地要求,凡是自己想要的,他都認為:爸爸一定要滿足我,媽媽也要無條件地奉獻。結果養成驕傲自大的心態,又非常依賴父母。
他在學校無法與同學和睦相處,他覺得除了家之外,沒有一個地方能容得下他,因此放學一定準時回家,在家當個小霸王。這樣的孩子真令人擔心,他長大後,如何走入社會與人相處?
我常說:「要培養大愛,將普天下的年輕人都當成自己的子女。」把愛心擴大,自然不會過度溺愛自己的孩子,也不會過度爲孩子操心。
為人處世凡事適中
佛陀敎導眾生:凡事適中就好,要取於中道。佛陀舉例──從前有個人去拜訪朋友,朋友很歡喜地準備一桌豐盛的菜招待他,菜裏卻忘了加鹽,看來好吃的菜餚,可惜全都難以下嚥。
主人吃了一口,「哦!原來忘了放鹽!」趕緊把每道菜都加上一些鹽,再嚐嚐,果然味道變得很可口。這個人心想:加上一點點鹽就這麼好吃,如果再多加一些豈不更好,若是直接吃鹽,味道肯定美味極了!
他回家後逕至廚房,拿起鹽罐就往嘴裏塞……,結果可想而知。人人都知道每道菜固然需要鹽,倘若鹽放得太多或光吃鹽巴,哪裏能下嚥?
為人處世也是一樣的道理,凡事行於中道,因此時時照顧好自心,去除癡愛,發揮智慧的大愛;能夠愛得恰到好處,就是人生幸福之源。
原刊於《生命的至情 第三集》,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