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心動 • 山水──洗滌心靈之旅

心動 • 山水──洗滌心靈之旅

香港藝術館即日起展出中國山水畫展——「心動.山水——虛白齋藏畫選粹(一)」,以山水畫為引子,按照畫意不同,設計了清心之旅、探秘之旅、勝景之旅、雅興之旅、文學之旅和靈性之旅等六條旅遊路線。

馮珍今 作者: 馮珍今
2021-10-05
字旅相逢

展品圖片由香港藝術館提供,謹此致謝。

標籤: 中國山水畫仿古劉作籌文徵明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石濤臥遊虛白齋郭熙香港藝術館黃公望
「心動.山水——虛白齋藏畫選粹(一)」即日起至2022年2月16日假香港藝術館展出。(灼見名家製圖)
「心動.山水——虛白齋藏畫選粹(一)」即日起至2022年2月16日假香港藝術館展出。(灼見名家製圖)

山水六旅──虛白珍藏

談及旅遊,人們通常會說「遊山玩水」,「山水」不單純是指大自然的真山真水,而是中國人對自然的代稱。

中國「山水畫」與旅遊的關係至為密切,跟西方寫實的「風景畫」不一樣,山水畫以寫意為主,畫家透過山水景物,表達精神境界,呈現的是「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強調意境,並非「一時一地」的感覺。

一直以來,中國山水畫已有「臥遊」的觀念。「臥遊」一詞,可追溯至千多年前,南朝畫家宗炳喜歡遊山玩水,但晚年因無法出門遠遊,便將遊歷過的山水名勝繪成作品,掛在臥室觀賞,於是產生了「臥遊」之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論及山水畫時,亦曾經說過,「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遊者,有可居者。」人們可能因為不同的情況,未能親身遊覽真山真水,但仍然可以藉着觀賞山水書畫,追隨古人徜徉於山水之間,享受箇中的樂趣。

中國山水畫從隋朝開始出現,至北宋達到高峰,畫中的山水,讓觀者走入其中,在高高低低的山水之間,穿越行走,登高望遠,欣賞美好的景色……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甚或達至「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

「虛白齋」是收藏家劉作籌先生(1911-1993)所創立的私人收藏,齋名取自清代書法家伊秉綬所書隸書橫匾上的「虛白」二字。1989年,劉作籌把其書畫珍藏捐贈予香港藝術館,藏品多達600多項,涵蓋5世紀之六朝至20世紀的當代作品,其中以明清時期最為豐富,包括當時的主要流派,如「吳門畫派」、「松江畫派」和「揚州八怪」等作品,而「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則於1992年揭幕,成為永久的陳列專廳。

香港藝術館近日籌劃了一個中國山水畫展——「心動.山水——虛白齋藏畫選粹(一)」,藝術館館長(虛白齋)朱瑞平指出,「中國山水畫並非只是景象的描繪,更寄託了畫家的個人情懷與理想。畫家以隱逸、詠懷、奇觀、紀遊、仿古和園林書齋為題……」

香港藝術館「心動.山水」展覽。(作者提供)

「心動.山水」展覽以山水畫作為引子,按照畫意的不同,設計了六條不同的「旅遊路線」,包括清心之旅、探秘之旅、勝景之旅、雅興之旅、文學之旅和靈性之旅。

在館長朱瑞平,以及一級助理館長許欣玲的導賞下,走進化身為啟航站的「虛白齋」,大家從這裏出發,讓眼睛去旅行,可真是賞心樂事。

清心之旅——隱逸山水

以歸隱為題的山水作品,在中國很早便出現,不少士大夫因宮廷鬥爭和政局動盪,或被放逐,棲隱江湖,或被迫棄官回鄉,隱居不仕,寄情書畫,以山水表現平靜的理想生活,明末清初的「遺民」,不甘受到滿族統治,拒絕出仕清廷,也透過隱逸山水以明志。而士人隱世之地,如畫中描繪的,大抵離不開──溪山林泉、涼亭小屋及漁舟小艇……都是人們心中的桃花源。

陸治(1496-1579)的《仿王蒙山水圖》(1549),畫中款識提及陸治山居數月,畫的下方見一士人抬頭與上方水榭內的人對望交談,而右方亭榭內的童僕,貌若準備筆墨,供主人創作,顯而易見,畫中人正居於蕭森寂靜的山林之內。

陸治《仿王蒙山水圖》。

至於建於水邊的高腳水榭,也是士人嚮往的居所,如張宏(1577-約1652)的《溪山秋色圖》(1628),畫中人物居於深山中,獨自在水榭中讀書寫字作畫,享受清幽雅趣,未嘗不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隱逸生活。

張宏《溪山秋色圖》。

所謂「漁樵隱逸行吾素,耕讀逍遙隨我情」,郭熙亦曾指出「君子之所以愛山水者」,皆因「在於避塵囂而親漁樵隱逸。」趙左(約1570-1633後)的《秋江漁隱圖》(1615),描畫出「天空水闊任縱橫,輕舟隨泊沙州間」的境況,畫中江河分隔兩岸,遠近有石塊、山坡、峰巒層疊……而黃葉禿枝,則盡顯蕭瑟的秋意。

趙左 《秋江漁隱圖》

探秘之旅——奇觀山水

中國的山川有不少與宗教神話傳說有關,自古人們便認為深山秘境,遠離俗世塵囂,是神仙居住之地,如黃山相傳是黃帝煉仙藥的地方,其超凡的景觀亦成為詩人和畫家的創作靈感。中國山水畫多蘊含禪趣,主要是因為畫家本是文人,又學道參禪,甚至可能是道士、僧人。他們描繪仙界的山水畫,大多憑想像而來,從而表達對美好世界的嚮往。

龔賢(1619-1689)筆下的仙境,甚為值得推介。其《山水圖》(無紀年),為水墨紙本手卷,刻畫出連綿的山林全境,淙淙的流水……山林的盡頭有層層洞窟,似有透視之感,如有一條小路,將人領進無盡的空間,尋幽探勝,此地人跡罕見,而數間房屋則藏於樹林之間,若隱若現。

龔賢是清初知名的詩人,又長於山水畫,他吸取了宋人的「積墨法」,作品中的山巒林木,多半經過多次皴擦,層層加積,反覆渲染而成,墨色濃重厚潤。

龔賢的《山水圖》。

唐岱(1673-1751後)為清代著名之宮廷畫家,康熙曾御賜他「畫狀元」的稱號,其《秋山不老圖》(1733),更深受皇帝欣賞,整幅畫運用了較統一的墨綠色,混合植物顏料配製而成,叫「汁綠」。

畫中雲煙中隱約可見山景、步道,畫家引領觀者沿着這些步道行走,經過平原、山谷、瀑布、溪流,還有大小不同的村落,「走」畢整幅畫卷,猶如走進仙境般。畫中描繪了不少樹叢、喬木等,樹上還有點點紅葉,說明這幅畫的季節,名為「秋山不老」,帶來長生不老的期盼。

唐岱《秋山不老圖》

勝境之旅──紀遊山水

明中葉以後,江南經濟繁榮,交通便利,士大夫到處遊覽,大量遊記和詩文因而出現,還有圖文並茂的地方志和旅遊書鐫刻印刷。畫家遊遍名山大川、古蹟名勝後,亦會將景物繪成畫作,以遊歷為主題的山水畫亦由是而興。

當城市與近郊名勝遊人眾多,江南文人轉移尋找偏遠的名山,作為旅遊的目的地。例如畫家梅清(1623-1697),多次到訪黃山,並喜以黃山奇景入畫。

髡殘(1612-1673),是清初四僧之一,喜愛遊歷。他在於47至49歲間,曾於黃山居住了一年多,黃山雲煙變幻的奇景,為他帶來莫大的震撼,黃山之旅,讓他在山水間尋找到心靈棲息之所。《黃山千仞圖》(1661)寫於南京天闕山房,他以獨具特色的造景方式,表現黃山聳峻矗天、層林疊嶂,深谷幽澗,長松古木、白雲靈動的景象,景真情切。

髡殘 《黃山千仞圖》。

石濤(1642-1707)亦擅長山水畫,他反對仿古,主張創新,提出「筆墨當隨時代」之說。1695至1696年間,石濤得到兩位富商友人之助,曾客居真州,於此地讀書作畫。真州即今日的儀徵市,此乃南北交通要衝,至今仍為旅遊勝地。石濤到處遊歷,飽覽名山大川,「搜盡奇峰打草稿」,形成蒼郁恣肆的獨特風格。其《真州除夜圖》,運筆靈活,墨氣淋漓,空間感強,大抵從此地擷取靈感而作。

石濤《真州除夜圖》。

靈巖山位於現今蘇州西郊,地處太湖之濱,清代乾隆曾到此一遊,因此山上的山道被稱為御道。黃震(約18世紀)筆下的靈巖山通景,景致開揚,描繪細膩,除了可掛在展廳觀賞之外,更有「導賞」或「旅遊指南」的作用,讓觀者按圖索驥,作為遊覽真實靈巖山的指南。

《靈巖讀書圖》原為黃震寫給其友畢沅之作。圖中寫下的松嘯亭、迎暉亭、靈巖塔至今仍在,畫家還特意在山腳繪上園林,作為送給好友讀書、避世之所。

黃震《靈巖讀書圖》。

雅興之旅——園林書齋

中國的園林大致可分為「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園林的設計有其獨特風格,可說集建築、園藝、書畫、文學、雕塑於一身,呈現的是自然山水之美。中國的園林藝術,源自山水意識,目的就是將山水移植至身邊,帶來仿如「身在此山中」之感。

園林書齋亦是入畫的好題材,特別在明、清時期,園林與繪畫更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畫中常見人物活動的場景,如讀書賞畫、迎友喫茶、撫琴對奕等,充滿文人意趣。部分作品更圖文並茂介紹園中景點,引導觀者遊園,亦方便園主遠行時隨身攜帶,以慰藉鄉思。

如程庭鷺(1796-1858)的《北墅八景冊》(1856),畫家所繪的景色,盡見江南市郊園林優雅景致,於此可遠離塵世、養生韜晦,也許是不少文人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畫中繪出不同主題,包括「焚香讀書」、「廊下論畫」、「閒話春耕」、「月夜攤書」、「桐蔭品茗」、「竹徑漫步」、「與友嚐酌」、「觀花賞畫」,以詩配畫,寄寓文人的隱逸情懷。

《北墅八景冊》之「焚香讀書」
《北墅八景冊》之「廊下論畫」
《北墅八景冊》之「閒話春耕」
《北墅八景冊》之「月夜攤書」

《北墅八景冊》之「桐蔭品茗」
《北墅八景冊》之「竹徑漫步」
《北墅八景冊》之「與友嚐酌」
《北墅八景冊》之「觀花賞畫」

又如顧麟士(1865-1930)的《高梧軒圖》(1921),圍牆內建有樓高兩層的書齋,滿室書香,文人倚案而讀,園內樹木多姿,編植竹林,加上精緻的盆景,以及古樸的太湖石,呈現清幽的環境。畫家設色清麗雅逸,具有淡雅秀麗、清新明快的特色。

顧麟士《高梧軒圖》。

文學之旅──詠懷山水

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自唐朝開始,文人常引詩入畫,畫中的圖像與詩文互相呼應,深化主題,引起觀者共鳴。這些畫家,大多是失意的文人,或因宦途挫折、或遭國破家亡之恨,遂借詩畫以抒情解憂。

文徵明(1470-1559)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與唐寅、沈周、仇英合稱為「明四家」。他五十七歲辭官歸鄉,回蘇州定居,專事創作。在《竹林深處圖》(1527)中,他引用趙孟頫的詩:「竹林深處小亭開,白鶴徐行啄紫苔。羽扇不搖紗帽側,晚涼青鳥忽飛來。」以寫景抒情。樹後的離群孤鶴,頗有自況之意。

文徵明《竹林深處圖》。

明末畫家文從簡(1574-1648)為文徵明曾孫,入清後退居林下,以書畫自娛。在《松蔭書屋圖》中,他藉王維《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的詩意,把文人隱逸孤高之情,呈現紙上。原詩為:

桃源一向絕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
到門不敢題凡鳥,看竹何須問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裡,東家流水入西鄰。
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畫家以末二句入畫,繪出主人親手栽種的松樹已經很老了,樹的表皮都像龍麟一樣,可見主人歸隱此地多時,著書立說亦久矣。

文從簡《松蔭書屋圖》。

靈性之旅——仿古山水

中國畫素有所謂「仿古」一支,畫家透過「仿」前人的特徵和風格,同時亦會融入個人的感情及時代風格。師法古人,當然離不開前輩大師,如董源擅長以「披麻皴」繪畫江南鬆軟的丘陵土山;米芾著名的側筆「米家點」,營造煙雨淒迷的景色;范寬細碎的「雨點皴」表現陝西華山的侵蝕地貌;倪瓚逸筆草草的「折帶皴」,表現水岸岩石斷層,還有一河兩岸構圖等。他們的畫法各有特色,風格經典,已成為一代宗師。

元四家的黃公望(1269-1354),用長「披麻皴」表現土山多林的地帶,更符合江南水鄉一帶的山石體貌。王原祁(1642-1715)的《仿黃公望山水圖》(1703)追摹其風格,筆致細密嚴謹,畫中以「披麻皴」所繪的山石及平面坡台、橫點小樹、淺絳山水等,可見黃公望的特色。前景松樹高聳挺拔,礬頭石塊緊扣,峰巒渾厚起伏,層層向上,可見王原祁在經營位置上別具心思。

王原祁《仿黃公望山水圖》。

楊晉(1644-1728)是清代宮廷畫家,其《仿沈周江山勝覽圖卷》(1710),正如畫題所述,圖中的人物造型及風格,均仿自明代吳門畫派的沈周。畫卷描繪的盡是文人遣興的題材,例如遊山、聽瀑、清話、眺帆、放棹等閒適活動。畫家行筆方禿,以雅淡花青及赭石設色,書法題字都帶有沈周的風格。

動畫短片——全景式山水

為配合這個別出心裁的展覽,館方還特別製作了一部以全景式山水作布局的動畫短片,重新演繹傳統中國山水藝術的獨有景致,讓觀眾如親臨其境。

短片以楊晉的《仿沈周江山勝覽圖》為主軸,中間亦穿插了展覽中十多張畫作,讓觀眾與畫中人物同行,一起遊山玩水,穿梭於不同題材的山水畫作中,沿途飽覽名山峻嶺,尋覓昔日帝王足跡,體驗清溪垂釣、漫步竹林及觀瀑聽泉……探索可行、可望、可遊、可居之道。

是次展覽的入口,在設計方面,亦模仿龔賢《山水圖》中的洞窟,邀請觀者通往超越時空的世界,欣賞畫家筆下的大自然面貌。

展覽的入口,在設計方面,亦模仿龔賢《山水圖》中的洞窟。(作者提供)

朱瑞平亦指出,導覽手冊中有特別設計的6個「旅遊路線」的印章圖案,讓觀眾有如遊客收集印章的感覺。此外,展廳中每幅畫作的作品介紹上,均標有其所屬「旅遊路線」的印章圖案,讓觀眾更清晰地體驗不同路線的特色。

「心動.山水」的第一期展覽展出27件山水畫作,展期至明年2月中旬。朱瑞平表示,第二期展覽將繼續保留6條「旅遊路線」的設計,並更新安排畫作。

疫情期間,大家無法出外旅遊,未能登山涉水,喜愛藝術的朋友,何不走進香港藝術館,來一趟洗滌心靈的山水之旅?

「心動.山水──虛白齋藏畫選粹(一)」展覽
日期︰即日至2022年2月16日
地點︰香港藝術館3樓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尖沙嘴梳士巴利道10號)

更多精采文章

  • 至樂揚文化    為善再捐珍至樂揚文化 為善再捐珍
  • 《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
  • 鑑藏留佳話,至樂藝展尋──至樂樓主人的鑑與藏鑑藏留佳話,至樂藝展尋──至樂樓主人的鑑與藏
  • 冬至‧月如鈎──融合經典的練筆冬至‧月如鈎──融合經典的練筆
  • 當藝術遇上科技──「想識‧賞析中國山水畫」展覽當藝術遇上科技──「想識‧賞析中國山水畫」展覽

  • 古龍 • 謝賢 • 一步一刀
  • 粵劇盛世能否再現?阮兆輝:建立粵劇學院培養全方位人才
  • 注意力經濟戰中的裁判官和犧牲者

馮珍今

出生、成長於香港。自小是個「書癡」,及長卻成了「影癡」。早歲畢業於中大新亞書院中文系,其後獲中大教育碩士。從事教育工作多年,遊學巴黎一年。現為自由寫作人,兼及寫作教學。近年喜遊走四方,亦愛讀書、寫作……著有散文集《見雪在巴黎》、《我的學生二三事》、《不一樣的學生》、《字裏風景》、《字旅人間》,童書《奇幻泡泡與石頭貓》、《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遊記《走進中亞三國——尋找絲路的故事》,人物專訪《字旅相逢》、《字旅再相逢》及《字旅樂相逢》;另編有《中學生文學精讀.劉以鬯》、《指空敲石看飛雲——小思散文集》等書。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國山水畫仿古劉作籌文徵明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石濤臥遊虛白齋郭熙香港藝術館黃公望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宋濤(右)親到東湖賓館會晤馬英九,雙方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表達各自立場。(馬英九基金會圖片)
灼見報道

國台辦主任宋濤晤馬英九 轉達習近平問候 肯定發展兩岸關係貢獻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31
李強表示,亞洲及全球正處於充滿不確定性的十字路口,應該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世界和諧穩定。(無綫新聞截圖)
灼見報道

李強:中國是和平發展中流砥柱 李家超推介海南「醫療特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30
馬英九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亞新社)
灼見報道

馬英九談南京大屠殺 語帶哽咽籲兩岸避戰謀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9
據阿里巴巴集團網站披露,張勇周二(3月28日)宣布啟動「1+6+N」公司治理改革。(Shutterstock)
灼見金融

阿里巴巴重組帶動 港股升破兩萬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9
勝出隊伍與評判團合照。
灼見報道

恒生x惠理學界精英ESG挑戰 三校聯隊勇奪2023冠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8

影片

  • 霍詠強:美國怎樣在俄烏戰爭掠奪歐洲駭人利益?中國用什麼戰略帶領世界走向和平?
  • 黃錦輝教授:應對美國不斷打壓中國高科技 中央有何新舉措?香港可擔當什麼角色?
  • 嚴浩:如何改善長新冠後遺症? 哪些食物與自然療法更見效?
  • 曾鈺成:赤字預算違反《基本法》?制定《財政預算案》有什麼原則?
  • 顧小培博士:為什麼你會胃氣漲?哪些東西潛伏在胃裏不怕胃酸?
  • 尹淑芬校長x梁恩能主任x紀煒昌老師:新時代學校管理層將面對什麼挑戰? 新力軍有什麼新教學觀點?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賣衫就真是賣衫?教你如何將綠色概念融入產品
  • 嚴浩:西醫西藥為何不能根治長新冠?推薦一種新生活方式保障健康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美國的蘇彝士時刻隨時來臨 張建雄
  • 談談「米飯」的誤會談談「米飯」的誤會 黃氏
  • 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本年最強日劇《重啟人生》的時空穿梭新高度 林綸詩
  • 中國要和美國打上一仗嗎?習近平已說明中國的態度?中國要和美國打上一仗嗎?習近平已說明中國的態度? 霍詠強
  • 如何保障發明的專利?如何保障發明的專利? 張五常
  • 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 雷鼎鳴
  • 人生低谷期有什麼意義?人生低谷期有什麼意義? 潘樂德
  • 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德銀CDS:信貸風潮未止 陳鳳翔
  • 第二屆香港國際指揮大賽結果出爐  委內瑞拉、台灣、以色列名列前三第二屆香港國際指揮大賽結果出爐 委內瑞拉、台灣、以色列名列前三 本社編輯部
  • 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 楊興安
  • 從麼地道談祆教在粵港澳的足跡從麼地道談祆教在粵港澳的足跡 編輯精選
  • 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認真負責,就是好人才? 編輯精選
  • 拍攝內地扶貧紀實獲獎 陳貝兒:鼓勵年輕人走出自己的「無窮之路」拍攝內地扶貧紀實獲獎 陳貝兒:鼓勵年輕人走出自己的「無窮之路」 本社編輯部
  • CFA如何回應人工智能的挑戰?CFA如何回應人工智能的挑戰? 編輯精選
  • 靜心聆聽靜心聆聽 譚寶碩
  • 城大郭位校長5月卸任 校董會、教務會、管理議會肯定貢獻城大郭位校長5月卸任 校董會、教務會、管理議會肯定貢獻 編輯精選
  • 學生擔當大使 介紹深度遊香港學生擔當大使 介紹深度遊香港 張灼祥
  • 恒生x惠理學界精英ESG挑戰 三校聯隊勇奪2023冠軍恒生x惠理學界精英ESG挑戰 三校聯隊勇奪2023冠軍 本社編輯部
  • 中日會成為烏克蘭危機的調停人嗎?中日會成為烏克蘭危機的調停人嗎? 盧兆興
  • 經濟學怎樣看發明專利權的好壞?經濟學怎樣看發明專利權的好壞? 張五常

推薦作家

  • 關品方
  • 程介明
  • 陳景祥
  • 李志強
  • 邵志堯
  • 鄭家寶
  • 張五常
  • 阮紀宏
  • 顏雋
  • 趙炳權
  • 張灼祥
  • 周慧儀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