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復甦生息 逆中求存 重振旗鼓──香港風致三十年 1940-1970年代歷史照片展

復甦生息 逆中求存 重振旗鼓──香港風致三十年 1940-1970年代歷史照片展

「香港風致三十年 1940──1970年代歷史照片展」即日起於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麥禮賢夫人藝術館展出。此次攝影展共展出三位攝影師橫跨了30年歷史時空的80多幅攝影作品。

本社編輯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12-15
灼見文化

採訪/攝影:何瑞莉 圖片:展品部分由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提供,謹此致謝

標籤: Brian BrakeHedda Morrison亞洲協會香港中心亞洲四小龍太古集團李福志東方之珠歷史照片歷史遺珍攝影基金會潘燊昌灼見原創香港黃廷方慈善基金
「香港風致三十年 1940──1970年代歷史照片展」即日起假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麥禮賢夫人藝術館展出。(灼見名家製圖)
「香港風致三十年 1940──1970年代歷史照片展」即日起假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麥禮賢夫人藝術館展出。(灼見名家製圖)

由歷史遺珍攝影基金會策劃、潘燊昌博士及灼見名家贊助、蔡加讚先生、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黃廷方慈善基金及澳洲駐香港總領事館支持的「香港風致三十年 1940──1970年代歷史照片展」即日起至2022年3月6日假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麥禮賢夫人藝術館展出。

此次攝影展共展出三位因緣際會在上世紀來到香港的攝影師:Hedda Morrison(1908-1991)、李福志(1927-2012)及Brian Brake(1927-1988),分別拍攝於1946至1970年代中期、橫跨了30年歷史時空的80多幅黑白及彩色攝影作品。

此次共展出1946至1970年代中期,橫跨了30年歷史時空的珍貴歷史照片。

此次展出作品依年代不同依序陳列,從1946至1947年戰後復甦生息,至1950年代逆境中求存,1960至1970年代重振旗鼓,成為舉世矚目的東方之珠為止。透過三位攝影師不同的攝影角度及呈現手法,在浮光掠影間見證香港過去數十年間的急遽變化。

Hedda Morrison(1908-1991)的作品主要呈現1946-1947年戰後復甦中的香港。

戰後復甦生息的1946-1947年代

首位攝影師Hedda Morrison在太平洋戰爭剛過去的1946年抵達香港,當時的香港經過3年日佔時期,元氣大傷,剛經歷過戰亂的人們難免感到前路茫茫,時有朝不保夕之感。但無論貧富,大家都努力重建生活。

街邊販售香煙的小販。(Hedda Morrison攝,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提供)

或許因為從小患了小兒麻痺致使終身跛行的緣故,Hedda Morrison十分關注基層平民百姓的生活,她雖然僅在香港待了短短半年,卻用鏡頭記錄下了在香港生活的點點滴滴。

從她的作品中可以看見戰後的香港整體尚算完整,但中環、九龍及港口難免顯得空盪,一片破敗荒涼景象。香港重光後,盟軍政府及港英政府都積極重建社會、經濟和貿易,全力重建香港。

行駛於德輔道中的電車。(Hedda Morrison攝,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提供)

據統計,1945年香港當時人口約為60萬,隨着戰爭結束大量居民回流,加上內地新移民湧入,讓香港人口在短短兩年間暴增至180萬,因此也造成房屋、糧食等供應十分緊張與短缺。Hedda Morrison這些貼近生活的照片曾刊登在紐約出版的Ths Family of Man攝影集,以及1946年香港的《政府年報》。

街頭的難民與小童。(Hedda Morrison 照片版權: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逆中求存的1950年代

此次攝影展中唯一的華人攝影師李福志,1927年在新加坡出生,因家貧自幼便送給人收養,度過了不快樂的童年及青少年時期。1947年他開展了海員生涯,在英資勝高剌號當水手,那年10月他從新加坡出發航行了5天之後,於1947年10月26日抵達香港。

李福志當海員時的照片與資料。(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提供)

李福志不像此次展覽中的另二位攝影師出身富裕且受過攝影訓練,他僅在初來乍到香港時,投靠一位經營影樓的表親,習得攝影的入門技巧,1948年開始在山頂為遊客拍照和兜售相片維生;1951年在調景嶺為難民拍攝身分證照片賺取收入。

1950年代李福志曾在山頂為遊客拍照賺取家用。(李福志照片版權:The Estate of Lee Fook Chee)

其後,他因已成家,便搬到北區經營士多,徹底離開了攝影這個行業。直到2000年退休後,為打發時間才又重返山頂兜售昔日照片賺取微薄收入幫補家用。

儘管李福志曾在1950年代及2000年以拍照作為職業,但他從來不以攝影師自居,因為拍照對他來說不是什麼理想,只是謀生的手段。但他在1950年代左右四處拍下的照片,竟意外地留下了香港當時的面貌。

1950年代的天星碼頭。(李福志照片版權:The Estate of Lee Fook Chee)

以此次展出的其中一幅照片為例,可看見當時中環一帶有多幢新大廈落成,新建的康樂大廈(現稱怡和大廈 )、大會堂和天星碼頭就坐落在一幅新填海的土地上。

1972年的中環。(李福志照片版權:The Estate of Lee Fook Chee)

重振旗鼓的1960-1970年代

1960年代初至1970年代中期,香港經濟快速起飛,當時旅居香港的Brian Brake用鏡頭說故事,見證了香港都市景觀的蛻變。1957年從歐洲出發準備用6個月時間周遊列國的Brian Brake,在那年年底首次抵達香港。並於1962-1976年間常駐香港。

Brian Brake用鏡頭見證了1960-1970年代香港都市景觀的蛻變。

1970年代更受時代生活委託拍攝The Great Cities系列香港篇的照片,用鏡頭記錄香港如何在經濟及社會復甦下重振旗鼓,成為國際旅客熱門到訪點,更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香港在國際能見度漸開,在Brian Brake作品中可見1963年開幕的希爾頓酒店。

位於中國銀行大廈後面新開幕的希爾頓酒店。 (Brian Brake 照片版權:Wai-man Lau)

相較於戰後或1950年代,1960至1970年代的香港生活已大幅改善,在Brian Brake作品中可見其時政府已大規模擴建徙置房屋,以及1973年起政府展開了大型房屋計劃,希望將港島及九龍市區的居民遷移到新界「新市鎮」,那一年香港人口已突破400萬,短短20年,香港人口倍增。

一家大小齊作手工是許多香港人兒時集體回憶。(Brian Brake 照片版權:Wai-man Lau)

Brian Brake敘事式的攝影作品曾刊登於《生活國際》及《國家地理》雜誌,並於1977年彙編成香港攝影集。

為了進一步加強與社區的聯繫,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此次並將舉行一系列展覽相關活動,包括策展人艾思滔、攝影界翹楚及相關學者共同參與討論受展覽啟發的攝影研討會;Stories to Remember活動將邀請老年人向年輕一代分享他們對香港的回憶,及後創作受故事啟發的繪畫、詩歌、短篇小說或音樂;以及聯同資深攝影師Bobby Lee舉行留影故事工作坊,讓觀眾延續展覽的故事,用照片記錄今日的香港。系列活動歡迎市民踴躍參加。

延伸閱讀
流光迅影香港情──1950年代攝影鏡頭下的香港及新加坡

復甦生息 逆中求存 重振旗鼓──香港風致三十年 1940-1970年代歷史照片展
展出日期:14/12/2021-06/03/2022
展覽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 11:00-18:00(每周一休館)
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四 11:00-20:00
地點: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麥禮賢夫人藝術館(金鐘正義道9號)

更多精采文章

  • 《復甦生息、逆中求存、重振旗鼓》香港風致三十年──1940 至 1970 年代歷史照片展期延長《復甦生息、逆中求存、重振旗鼓》香港風致三十年──1940 至 1970 年代歷史照片展期延長
  • 記錄我城故事,展現戰後到復甦的足跡記錄我城故事,展現戰後到復甦的足跡
  • 流光迅影香港情流光迅影香港情
  • 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
  • 財案助疫後經濟復甦 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財案助疫後經濟復甦 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做YouTuber很容易得罪人
  • 「共同富裕」與「三次分配」
  • 元宇宙的運動世界

本社編輯部

View all posts
標籤: Brian BrakeHedda Morrison亞洲協會香港中心亞洲四小龍太古集團李福志東方之珠歷史照片歷史遺珍攝影基金會潘燊昌灼見原創香港黃廷方慈善基金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左起)長頸鹿醫生、黃大偉醫生、胡詠儀醫生、李韡玲和楊小鳴醫生在新書發布會上。
灼見醫療

《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4
奧地利駐港澳總領事Karl Ernst(左)向麥家樂頒授奧地利共和國金級榮譽勳章(Decoration of Honour in Gold for Services to the Republic of Austria) 。右為麥太太黃家舜。(被訪者提供)
灼見專訪

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3
麥家樂早年長期在奧地利、俄羅斯等地發展音樂事業,國際視野廣闊。
灼見專訪

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2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會談。(亞新社)
灼見報道

中俄元首簽署聯合聲明 重申和談解決烏克蘭危機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2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一的一對一閉門會談,歷時4個半小時結束。(亞新社)
灼見報道

習近平與普京會談逾4小時 俄方稱今商軍事技術合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1

影片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賣衫就真是賣衫?教你如何將綠色概念融入產品
  • 嚴浩:西醫西藥為何不能根治長新冠?推薦一種新生活方式保障健康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 陳鳳翔:矽谷銀行被接管 會否引發骨牌效應?白宮如何收拾殘局恢復市場信心?
  • 鄭家寶校長x 游偉樂老師x 翁港成校長:失明教師在教學上遇到什麼挑戰? 怎樣為學校及學生帶來正能量?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如何讓員工快樂地工作?留住精英人才的兩大法寶是什麼?
  • 梁賀琪:DSE如何發揮香港軟實力?遵理在內地有什麼發展大計?
  • 法國的教師甄選及學制有何優勢?法國中學教育如何培養出開放、無私的下一代?郭位教授與巴黎路易大帝中學校長對話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八成港人無建立「平安三寶」 精神健康資訊匯倡設儲存庫八成港人無建立「平安三寶」 精神健康資訊匯倡設儲存庫 編輯精選
  • 張翔:無論為自身還是中國,成為國際城市是香港成功的唯一秘訣張翔:無論為自身還是中國,成為國際城市是香港成功的唯一秘訣 編輯精選
  • 四無量心四無量心 常霖法師
  • 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本社編輯部
  • 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 袁國勇
  • Coco Bond可可債 命運淒涼Coco Bond可可債 命運淒涼 陳鳳翔
  • 《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 本社編輯部
  • 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 張建雄
  • 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本社編輯部
  • 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 本社編輯部
  • 全球南方的意見已浮見亦必須重現全球南方的意見已浮見亦必須重現 張建雄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本社編輯部
  • 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 編輯精選
  • 福島核廢水料年內排放 日官來港釋疑:經淨化對人體影響微福島核廢水料年內排放 日官來港釋疑:經淨化對人體影響微 本社編輯部
  • 金融監管重整.中華號角示警──金融戰下的中國機構改革金融監管重整.中華號角示警──金融戰下的中國機構改革 陳鳳翔
  • 女人的沉默女人的沉默 羅乃萱
  •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本社編輯部
  • 「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 施林海
  • 來自《詩經》的歲月靜好來自《詩經》的歲月靜好 招祥麒
  • 祈福記祈福記 譚寶碩

推薦作家

  • 趙靈敏
  • 曾國平
  • 胡孟青
  • 鄧兆鴻
  • 彭智華
  • 李美嫦
  • 何漢權
  • 孫明揚
  • 徐家健
  • 黃錦輝
  • 陳章華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