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達文西已經過世500年,他豐富的觀察筆記依然留給後人無限的學習與想像空間,範圍涵蓋了解剖學、植物學、地質學、製圖學、音樂、軍事工程,在他死後,大多數的手稿已經遺失或遭竊,留存至今的7000多張,有許多仍難以解讀,各個領域的專家得以透過達文西的作品,對自己的研究領域取得新的見解。
今年4月,意大利的伽利略博物館為達文西手稿集冊中最大的一本《大西洋手稿》建立了具有搜尋功能的資料庫,1100多張對開的書頁以開放的數碼檔案形式,期待開啟更多研究,持續探究達文西的智慧。或者,將有一個國際合作團體,把所有的達文西筆記完整翻譯並加以數碼化。然後我們就會看見達文西最精彩的樣貌。有如達文西追求知識永無止境,他的筆記本也已準備好讓人重新發現,並等待着後世探索。
紀念達文西逝世500周年此際,這位藝術家的筆記本也經歷了一次復興。歐洲各地的博物館換上了達文西手稿的展覽。最值得一提的是,達文西的筆記內容也流傳到了他曾研究過的各個主題的專家手上,包括醫學、機械工程與音樂。這些專家回溯數個世紀,探究達文西的作品,為他們自己的研究取得新見解。達文西的筆記本顯示還有太多事物等待我們學習。
達文西使用由右至左的工整鏡像書寫文字,在紙張背面或角落記錄一切。如今這些紀錄有些是零散的紙張,有些則裝訂成今日我們所知的筆記本或手抄本。書寫內容沒有明顯順序,就算是同一張紙上的內容也是如此,而且相似主題常出現在相隔數年的不同紙張上。每次他觀察到什麼事,腦中就會浮現某個問題,接着又帶出另一個問題。
我們很難理解達文西這種無與倫比、能超越前人成就的能力。其實他是靠着不斷反覆詰問研究主題,並推翻自己原本的判斷而達成的。對達文西而言,科學準則——觀察、假設與實驗——對藝術也至關重要。他流暢地遊走在這兩個領域之間,用這個領域中學到的知識來補足另一個。
從達文西的某些素描中看得最清楚的,就是在不同主題間完全無拘無束的跳躍,看見一個人的心智能以這種廣闊無比的方式運作。達文西想回答這一連串的問題:為什麼晚上看得到星星,白天卻看不到?一棵樹的樹枝與樹幹粗細的比例為何?分隔水與空氣的是什麼?靈魂在哪裏?打噴嚏、打哈欠、飢餓、渴望和淫慾是什麼?
達文西把他對自然世界的觀察以及創意設計,以素描與書寫的方式記錄下來,這些筆記透漏了達文西如何靠着不斷反覆詰問研究主題,並推翻自己原本的判斷,最後得到驚人的發現。雖然達文西的繪畫比較出名,但豐富的手稿與素描才能展現出他天賦的內在運作模式。每一張都展現了他豐饒的心靈――各式各樣他測試過的假說,以及他踏上的知識、科學與哲學旅程。
達文西的探問、假設與發現,就交託給了那些追隨他腳步的人。數世紀之後,我們仍在追趕他的步伐。
全文未完,了解更多內容 請參閱:《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9年5月號
更多精彩內容在《國家地理》雜誌
三聯、商務、中華、誠品、7-11及OK便利店有售。
《國家地理》雜誌 訂閱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