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沒有聽過豬子壽之,但你大概一定會聽過Team Lab。獲藝術家村上隆稱為天才的豬子壽之(Toshiyuki Inoko)是全球最具影響力數字藝術創作團隊Team Lab的掌舵人。
協作和創造力將會變得更重要
記得我第一次認識Team Lab是於2013年的時候,Team Lab當時的數位藝術作品《秩序がなくともピースは成り立つ》(Peace can be Realized Even without Order)在奧地利林茲(Linz)電子藝術大賽(Prix Ars Electronica)互動藝術類別中獲得榮譽大獎。記得當時這個由無數全像圖組成的互動數位裝置藝術,為我帶來了一場令人難以忘懷的視覺饗宴。
作為東京大學工學部應用物理計數工學科畢業生,豬子壽之曾經提出:「将来、いまよりもずっと、共同的で創造的であることが重要になっていく」(未來,協作和創造力將會比現在更重要)。豬子社長所提出的「共同協作,創造未來」,我是非常認同的,及後更因為他和團隊的作品,令我對日本的數位互動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關注了奧地利林茲的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電子藝術節自1979年9月18日起每年舉行一次,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研究人員和科學家,透過講座、工作坊、展覽和座談會討論藝術、科技和社會之間的議題,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盛事。電子藝術節每年都有不同主題,今年主題為”HOPE──who will turn the tide”,旨在透過積極的力量,激勵大眾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影響力,在逆境中繼續前行。
都大講師作品 入圍電子藝術節
今年來自67個國家的1260名藝術家作品中,最令人興奮的莫過於來自本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創意藝術學系的高級講師田禮文(Man Tin),聯同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聲音藝術家Filip Johánek和Karolína Segéňová、捷克學者Jana Horáková共同創造的視聽裝置藝術Collecting Memories of Brno。
Collecting Memories of Brno由兩部分組成:聽覺部分捕捉布爾諾(Brno)音景地圖(soundscape)的延時;視覺方面透過人工智能(AI)、機器學習處理影像,重新想像(re-imagine)了布爾諾的幻覺和集體記憶。這些元素交織在一起,探索「尋找失去的時間」的主題。在這件作品,AI不僅充當工具,還充當協作者,解釋和處理人類輸入的資料,產生新的視覺形式。透過AI重新想像布爾諾的視覺記憶,展開城市的歷史認同與其潛在未來感知之間的對話。
該裝置結合了現象學原理,特別是法國哲學家莫里斯·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的理論,強調重新透過感知理解世界的可能性。觀眾透過這兩個部分進行互動,探討AI時代下,感知及記憶怎樣持續轉變,當中「集體記憶」的概念至關重要,它是社會的共同經驗。田禮文透過AI技術過濾這些記憶,質疑其如何改變、扭曲或增強我們對共同歷史的記憶和感知。該技術不僅複製了人類記憶,還為其添加了新的視覺維度,帶有強烈的幻覺和聯想元素,顯示人類和機器理解怎樣共同演化。
這個作品深刻地探討了現代身份、記憶和知覺相關議題,挑戰觀眾重新思考人類與機器之間的界限、記憶以及數碼化約束和重新想像的過去。它為AI時代知覺現象學的討論提供了豐富的基礎,強調了這些新興協同效應的潛力和陷阱。
在今日面對各種複雜挑戰的世界中,電子藝術節提醒人們,希望不僅僅是一種轉瞬即逝的情感,而是透過利用藝術、科技、技術的力量推動積極變革的強大力量。期待看到田禮文團隊下一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