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談《星空奇遇記》(STAR TREK;我國譯《星際迷航》;台灣譯《星艦迷航記》;以下簡稱《星》)。
上文提到(見本欄2023年5月25日《習近平主席與「星空奇遇記」),習近平主席在年青時到美國交流,可能是側面的利用《星》的玩偶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近來由於身處變幻時代的我們,又來到了一個人類文化飛躍的轉捩點 — 人工智能(AI)崛起,故筆者又利用一下《星》講一下AI。
科幻電視劇的「仿生人」
時代已證明,《星》簡直是世界科技的「預言書」:手機、平板電腦等等在1987年首播的《星》第二套電視劇《新星空奇遇記》(以下簡稱《新》;STAR TREK:THE NEXT GENERATION ;國內譯「星際旅行:下一代」;台譯「銀河飛龍」)已經出現。而當中有一位劇中的主要角色「數據」(DATA ;台譯「百科」)便是「仿生人」(ANDROID ;當時手機還沒有出現,當然沒有某品牌的手機作業系統;一般來說,機器人的英譯也只是「ROBOT」),當然就是 AI 的「人型化」。
「數據」在電視劇一開始已經是主角船艦企業號(USS ENTERPRISE)的二副,軍階為「上尉」。「數據」力大無窮,行動速度和「腦部」運算速度極快、不用睡覺,記憶力驚人。可是,作為「仿生人」,「數據」在早期沒有感情,不懂幽默,甚至連「縮略形式」的短語,如「I’m」也不能說。
面對這樣的一個同伴,在《新》的世界中,當然有人不認同他是「人」,但更多的是願意與他成為朋友。從他在艦上的職位及軍階可以見到,他是不少船員的長官,甚至在艦長與大副不在的時候,可以成為企業號的「代艦長」。
工作能力上,「數據」可說是無人能及,面對著這樣的一個「類生命體」(我們永遠不知道「數據」是真有自我意識,還是只是運算的結果;但話說回來,我們也永遠不知道身邊的人是真有自我意識,還是只是生物自然反應的結果),人類選擇是否讓「他」運作、給予「他」多少的自由和權利,每一個問題也足以討論幾個世紀。但現實的我們應該也要急切思考了,因為我相信在不久後,「數據」便會真正出現。
假若,「數據」永遠忠於人類,幫助人類,當然大家會很歡迎「數據」出現;但一旦「數據」有私心,或把同類的利益凌駕於人類的利益之上,或其價值觀與人類的價值觀相衝突,人類滅亡便指日可待。當人與人之間的價值觀也可以導致衝突頻仍,「數據」在現實世界是否真的可以被當成一個人、一個朋友、一位領導,這個我實在是不太樂觀。
中西方的AI較量
說回AI ,一向的「智能XX 」其實也只是一堆的「IF⋯⋯,THEN⋯⋯」, 強如 SIRI ,其實也充斥着常態的「我不明白你說什麼」。直至 CHATGPT 的出現(雖然可能其實也只是「大數據」的展現),但終於感到「答為所問」,甚至是高強的「用文字變成圖畫或製作短片」。早在數年前開始的通識課堂,筆者已跟同學說,西方其中一個最害怕中國發展的項目就是AI。試想想,中國14億人,美國3億人,假設AI 其實真是「大數據」的「量變」或「質變」,太陽每一次由東方升起,中國一天14億人所輸入的數據量,就會是美國3億人輸入的數據量3倍多。所以,一向也很期望可以一試中國的AI。
CHATGPT 3.5,手機和電腦很快就已經可以用到,感覺已經好像到了一個新世界。近日用中國AI 「訊飛星火」,內建超過100個「助手中心」,我未有機會慢慢用,只是用一下普通對答,問一下「孫中山與毛澤東,哪位對現代中國發展更重要?」、「比亞迪與寶馬,何者能在電動車領域有更長足的發展?」、「請用香港天氣用英文模擬一段國泰客機機長準備降落香港的乘客廣播」。所得到的回答,有板有眼,玩了個不亦樂乎﹗
將來「數據」會否引致人類滅亡,我也管不了那麼多了。總之,今天的AI ,可以提升到我的生活素質,其他的,就以樂觀的心態交給「進化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