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2022年最多人談論的一部電影,非《壯志凌雲:獨行俠》 (Top Gun: Maverick)莫屬。空戰電影,自古有之,但一齣電影之可以成為經典,除了故事、演員外,電影可以帶給觀眾的氣氛和感覺,往往具有更關鍵的影響力。
《鐵達尼號》(Titanic)的故事一點也不複雜,但在沉船的3小時14分鐘中,讓觀眾感受到冰山、冰水中的愛情,就成就了經典;《壯志凌雲:獨行俠》中的任務,也並不複雜,基本上來說也其實是1977至1983年《星球大戰》(Star Wars)最初三部曲消滅「死星」故事的翻版,但就算沒有IMAX,機師們面對G力時出現的「面容扭曲」其實也是此劇的另一主角,也相信是此電影同樣會成為將來經典的原因。
推高了的天花板
這個說法並無貶意,相反正正是由於此電影的「真實」和「一絲不苟」,讓觀眾終於「感受」到,原來空戰是有G力的,原來之前的空戰電影是那麼的不真實的,那麼以前究竟看的是什麼?些即為古天樂所說的「推高了天花板」,讓一套電影的「最高標準」推高了層次。
我在看《壯志凌雲:獨行俠》前,才第一次看1986年的《壯志凌雲》第一集;看罷《壯志凌雲:獨行俠》後,又特別看了我國2017年第一齣空戰電影《空天獵》來比對。老實說,《空天獵》的空戰場面也不錯,但在我欣賞這齣電影的時候,我對「空戰電影」的要求,已經是《壯志凌雲:獨行俠》的要求,而不是1986年《壯志凌雲》的要求了。有競爭才有進步,我國2017年的空戰電影追上了1986年的《壯志凌雲》,總算是追上了,哪怕是遲了一點。
除了空戰電影,2022年最多人談論的另一部香港電影,肯定了聲稱是「史上最強科幻電影」的《明日戰記》,目標在「推高香港科幻電影的天花板」。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明日戰記》當然絕對算作「中國科幻電影」的其中一部(看有份參與的製片商名單便可清楚)。作為美國傳統科幻電影片集《星空奇遇記》(Star Trek)忠實影迷的我,當然不認同有人認為「科幻不需要劇情」的論調,所以我是抱着很高的要求評賞電影的。《明日戰記》畫面上算是處理得不錯,劇情也算是勉強合理,當然與2017年《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有不少的距離,但整理來說也有70多分的水平,成功推高了「天花板」,值得支持。而我想說的重點其實是中國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的作品。
中國科幻代表《三體》
劉慈欣最出名而被「電影化」的作品無疑是2019年的《流浪地球》,但其最瘋魔全球的作品其實是一系列三本的《三體》。作為科幻小說迷的我,說實在的對很多其他的科幻故事也不滿意(包括對《星球大戰》),但對於《三體》,仍是覺得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喜愛得不得了。一個外星種族將於450年後侵略地球讓人類宗教、科技、政治等產生變化;九維宇宙的質子開展至二維宇宙的侵略計劃;終極敵人的太陽系二維化計劃等等,讓人如劉姥姥進入大觀園。
此外還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設定,就是《三體》中人類的太空船加速至接近光速的時候是要在船艙內注滿特殊液體的,否則所有人會在船艙內因加速而變成「肉餅」﹗這個設定,不論在《星空奇遇記》或《星球大戰》中也一點沒有被提及!既然《壯志凌雲:獨行俠》中急速加速至10G已經讓人G力昏迷,太空船中的人被加速壓成「肉餅」是絕對有可能﹗
《流浪地球2》正在開拍中,《明日戰記》也鐵定會有續集,我國科幻文學起步雖遲,但如果他朝有日,我國真係有膽量把《三體》電影化(荷里活也未敢開拍),肯定將會是電影上的另一個科幻經典!
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在不同賽場上也要追趕,但中國人就是能追﹗能趕﹗期望不久將來會出現更多我國的科幻經典,甚至科幻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