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創新趨勢論壇2015」的第二集,徐家健分享了他對共享經濟及破壞性創新的幾點分析。同場出席「創新趨勢論壇2015」的講者,包括提倡藍色經濟創新而聞名的剛特‧鮑利教授(Prof. Gunter Pauli)、如新集團大中華區域總裁范家輝、以及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魏華星,並由香港中文大學陳志輝教授及資深傳媒人方健儀分別擔任主持及司儀。
本社整理論壇主要內容,並將逐一發表。本文為徐家健演講內容全文: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對破壞性創新的看法。我本身是做經濟研究的。事實上,大師級的經濟學者,他們做預測就是很難學的,而其他經濟學者,大都是事後孔明。我今天就是像他們一樣,看到現象,然後分析,介紹給大家,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這些真實個案。
令龍頭企業倒下的創新
第一個個案是 Netflix,聽到就想起看美劇,最初推出市場的時候,它不是做這些事,當時我在美國讀書,Netflix 是出租電影的公司,它最終怎樣成為一個破壞性創新的個案呢?
在90年代末2000年初,很多美國人想要看電影,當時還是用很大的錄影帶(VHS),大家都會去一間叫 Blockbuster (港譯:百事達)的公司租借影碟,規模很大,最高峰時期,這間公司的市值曾達數十億美元。
同樣是出租電影,Netflix 做的方法卻是不同的,它會把影碟寄到你家的郵箱,你在網上選了喜歡的電影就可以了。他們的 co-founder 在其中一次 TED 演講中,介紹過為何有這個概念:他有一次在家附近的出租電影店借電影碟,但忘記歸還,便要罰錢。他由這個觀察出發,就想到成立網上出租電影的公司。
Netflix 創新的地方是有網上推薦,網站上可以放私人資料、個人興趣,然後網站會推薦一些電影給你。另外他們也有網上選購,不用到店內租借;最近也有推出智能 studio 等等的服務,但這已是後期的事了。除了這些與科技有關外,遲還的話他們不會罰款,他們是以收手續費的形式處理。Netflix 以新的經營方式,令 Blockbuster 在十年內,由處於市值高峰,淪為結業邊緣,這是破壞性創新的第一個個案。
出租車與電鑽——什麼也可以分享?
第二個案例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出租車,即是 Uber 與的士之間的競爭。最初 Uber 為何有這個概念,就是 founder 有一次與好朋友去某一個地方,一直截不到車,於是突發奇想,不如自己設計一個手機程式召車吧!Uber 有網上交易、網上評分,這是科技帶給我們的方便,除了這些外,它也有加成收費(Surge pricing)等的功能。Uber 帶來的破壞是什麼呢?在法國,很多的士司機不滿意;早前也有本地新聞報道指的士司機認為 Uber 搶生意,情況有點像 Netflix。
第三個貨品很有趣,有一個 founder,眼見 Uber、出租酒店的也做得很好,不如嘗試租電鑽,於是起個名,開了公司,宗旨是什麼也可以 trade!他認為 Uber 能成功,是因為車大部時間都是放在停車場,九成時間都是空置沒什麼用,於是有出租汽車的出現,然後他隨着這個邏輯思考,認為電鑽的閒置率更高,一輩子可能只用幾次,所以分享電鑽一定大有市場。但結果是,這間公司幾年後便虧本結業了。我覺得這是很好的反例子。為何把三個連在一起向大家分享?是因為經濟學看問題除了看成功例子,也看失敗例子,從失敗例子中汲取教訓,不單是「制度滿足不到需求」就有商機這麼簡單。
創新出現的兩個因素:替代效應與政府管理失效
現在嘗試有系統地看看哪些破壞性創新可以延續發展下去,哪些不行。有一個詞,叫「創新的替代效應」,Uber 與 Netflix 的共通點,就是他們都是新的公司去挑戰舊有的模式。事實上,我們要思考的是,Netflix 的方式,Blockbuster 這些舊公司就做不到了嗎?Uber 的東西現在的交通系統沒能力做嗎?為什麼?
我和朋友分析 Uber 這個成功個案的時候,我們認為,除了有互聯網的成功外,現有政府的規管非常沒有效率(又或者說,是政府是在保護一個沒有效率的行業)也是因素之一,所以就有人用創新的方式去脫離現有的規管,甚至去改變既有的遊戲規則。隨着時代慢慢改變,這類型的生意就能有生存空間及營商的機會。
創新與共享不是萬能
第三個個案告訴我們這些所謂共享經濟,不是所有東西也可以共享,如出租電鑽就不是一種可行的生意,不是所有東西也能出租。那就不禁會有人思考,原來創新之餘,也要考慮業務是否sustain得到。剛才提到兩點,一方面技術上創新能幫助大家,互聯網令成本低了,也令共享經濟成為可能;第二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就是更靈活的運作方式,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這些都比較難執行,但互聯網的出現提供很多解決方法,提高效果。然而交易費用也是一個問題,為何 DVD 做得到(分享經濟)但電鑽做不到?原因很簡單,是因為郵寄 DVD 價格很便宜,但郵寄電鑽價格就貴很多,而買一個電鑽也不貴。所以事後孔明,看回這個失敗的原因,其實也是有跡可尋。
最後的總結的是,有些創新是天才、想法很創新才想到,像我這些凡夫,看回這些例子電鑽為何做不成,會認為是因為出租電鑽的市場從來不存在過,而的士、電影就是另一回事。所以若我要說一個創新的建議,我會說要找一樣有原本的需求的東西,然後只需要想方法,想想如何發揮技術,這個東西變得更好。
講者簡介
徐家健,「70後」經濟學者,在香港科技大學畢業後,有幸趕及到香港大學上張五常老師的最後數年課。可能是回歸前聽得大教授推斷香港將有十年或以上的經濟不景,於是跑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念經濟。不幸的是,芝加哥經濟學果然沒有令人失望,香港也真的經歷了一段長時期的不景氣。儘管當年老師說香港的不景與九七回歸無關,卻未損他對政治經濟的興趣,在美國克林信大學(Clemson University)經濟系任教的他,研究興趣還包括資源及環境經濟學、互聯網經濟、工業組織等。
活動簡介
「NU SKIN 趨勢論壇」是一年一度由 NU SKIN 大中華主辦的大型盛事,舉行地點橫跨兩岸三地。每年均會邀請一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大師級人物擔任嘉賓,分享時下的新觀念及新作為,藉此讓更多人獲得啟發,創造更美好的世界。過往的論壇曾邀請過全球趨勢觀察家大前研一、紐約時報暢銷書《大趨勢》作者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醫學巨擘何大一教授等世界級大師擔任主講者,藉由國際級大師的前瞻觀點,引領兩岸三地趨勢議題。
(本社並列本屆論壇協辦機構。)
封面圖片:Nuskin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