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引發的警民衝突,仇恨愈結愈深,暴力不斷升級。
一個示威女生,穿了裙子,被警察按地拖行,大腿外露,下身走光,警員沒有替她遮掩,在傳媒鏡頭下,抬入天水圍警署。
無關政見,只要有同理心,都會感到難過和憤怒。
想起陶淵明的故事,當彭澤縣令時,惦念家中兒子,生活或有困難,遂遣一個僕人回家,助兒子做點雜事。
他為此給兒子寫信,叮囑說:「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意思是:僕人也是別人的孩子,應該和善對待他。
信末還說:面對其他僕人婢女,態度必須莊重,且懷慈愛之心。
同理心太奢侈
那是東晉時代,門第階級分明,但陶淵明懷有同理心,念僕人也有父母,父母也如他一樣,愛護疼惜子女,知道孩子被欺凌,內心傷痛如一。
同樣地,無論誰的女兒,眾目睽睽,遇上走光不幸,都應為她難過,能遮掩即遮掩,原因也很單純:此亦人子也。或有人說,示威兵荒馬亂,同理心太奢侈。
但我仍深深記得,接連兩次救人的攝影記者:第一次,上水廣場天橋,遇上一個被警員追捕、慌亂跳橋的青年,他一手提着攝影機,一手捉緊跳橋青年,千鈞一髮之間,救了一命;第二次,沙田新城市廣場,一個便衣警員被多個示威者圍毆,他又提着攝影機,伏在倒地的警員身上,再救一命。
其實,他不但救了兩個人,還救了兩場危機,一個示威者和一個警員,若當中有人死亡,衝突與仇恨更升溫,後果不堪設想。
如今,警民衝突更厲害了,願開槍和擲汽油彈的人,都有惻隱之心,記得陶淵明的話:此亦人子也。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香港立法會前議員(教育界)(1991-2012)、民主黨成員、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成員、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監事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