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750年英國人瓦特發明第一台蒸汽機,工業革命就正式開始了。到現在270多年過去,工業化和全球化發展在創造出令人類社會引以為傲的現代文明同時,也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包括氣候、空氣、土壤、生物及水資源等造成非常大的破壞。
特別是近年來,地球暖化、極端氣候、生物滅絕與淡水資源問題已成為威脅人類和地球命運共同體的緊迫難題,很多國家都以碳中和、降低化學物質排放和保護水資源等為目標積極應對。要盡快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大量投資,必須利用金融手段,引導資金流向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項目。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7月4日表示,要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必須緊貼國家需要和國際投資市場脈搏,用好國家政策和自身優勢,擔當好內外循環交滙點的角色。他強調,會帶領新一屆政府發揮好國家所需、本港所長,把握國家開放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全面提升競爭力,為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努力。
最近幾年,香港政府和金融機構均積極推動綠色投融資發展,監管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資助計劃、監管要求和準則,金融機構也推出了一系列綠色金融產品。僅2021年,在香港安排及發行的綠色債務融資就達到570億美元,當中綠色債券總額達313億美元(約2441億港元),位居亞洲第一。
建「碳市通」連接中外資本
作為世界最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綠色金融」將會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開啟新篇章。要發展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綠色金融中心,香港需要與時俱進的制定綠色金融相關政策,建立與國際市場和內地市場融通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以及構建綠色金融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
一、政策:政策的關鍵是要促使金融機構的資源配置從傳統產業向綠色及可持續發展產業的轉型。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和建立獎懲機制,形成對金融機構綠色轉型的內在動力和壓力,從而引導金融機構更加關注利於綠色及可持續發展的各類經濟活動和項目,形成金融機構的資源和資金向綠色產業傾斜。
譬如說,就香港政府而言,可以提高綠色金融產品在外滙基金和強制性公積金(MPF)中的配置比例;對於中國內地政府,則可積極對應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國家戰略目標,借鑑「股市通」和「債市通」經驗,爭取政策支持,建立「碳市通」和更加多的綠色金融產品互通,打通國際資本參與中國綠色投資和內地資本參與國際綠色投資的渠道;對國際,積極對接各國政府和金融市場,支持「一帶一路」地區的綠色轉型,利用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動員和組織全球資金參與到綠色金融和綠色投資中來,力爭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國際綠色金融產品交易中心。
二、標準:標準是綠色金融規範發展的前提,香港應盡快建立一套和國際接軌並和內地聯通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積極推動綠色金融標準互通工作,粵港澳大灣區標準互通、中國國家標準互通、國際標準互通等;建立和提升可持續相關訊息披露標準,擴大對綠色金融產品補貼的範圍,鼓勵創新,研發並推出更加多種類的綠色金融產品,形成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託,以及碳金融相關的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標準,並建立相對應的綠色金融市場體系。
增設學位課程專業資格
三、人才:人才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礎,隨着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積極推進,金融機構和企業陸續加入到綠色發展中,綠色金融業務和產品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綠色金融的人才需求成幾何式增長,但相關人才的培育遠遠跟不上市場需求。
要建設香港成為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綠色金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至關重要。一、建立綠色金融人才的培養體系,包括各類相關專業培訓、專業資格和學位教育;建議本港政府資助各類大專院校推出綠色金融學位課程,建議專業協會研究中英文的綠色金融方向的專業資格標準和考試。二、制定人才引進政策,吸引更加多的國際國內相關人才到香港,包括把綠色金融人才納入專才優才計劃。
綠色發展是大勢所趨,任何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都應該積極參與進來。努力保護地球、改善環境和促進生物多樣性發展,使我們子孫後代可以持續在地球上幸福生活。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