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張君勱為民主憲政奉獻一生

張君勱為民主憲政奉獻一生

── 由張君勱生平看儒家與憲政(一)

在中國經歷巨變和中華文明面對幾乎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的這個大時代,張君勱先生通過他的思想和行動,對這個時代最核心的政治問題和思想文化問題作出了回應。

陳弘毅 作者: 陳弘毅
2015-02-24
陳弘毅的法學世界

張君勱為民主憲政奉獻一生

張君勱為民主憲政奉獻一生

張君勱為民主憲政奉獻一生
現代憲政發源於西方世界,19世紀後期東傳至中國和日本;到了今天,世界各國都已經制定自己的憲法,擁有一部憲法好像成為了主權獨立的現代民族國家的不可或缺的標誌。但是,有憲法並不等於有憲政。憲政思想自清末立憲運動起在中國開始萌芽,至今仍在發展階段。究竟現代憲政與深受儒家傳統影響的中國文化能否相容?儒家思想是否中國實施憲政的障礙、或是否可以為憲政主義在當代中國的發展提供思想文化上的基礎和資源?本文將從20世紀新儒家重要人物張君勱先生的儒家理念及其憲政思想和實踐出發,對以上問題進行初步的探討。
 
本系列分為以下四個部分。首先是簡單介紹張君勱先生的生平和事業。然後我們會嘗試了解張氏關於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觀點和主張。在本文的第三部分,我們會探討張氏的憲政思想。最後一部分是總結和反思。
 

求學時代接觸到西方憲政思想

 
張君勱先生是20世紀在中國力倡憲政的少數思想家和政治家之一,他同時是20世紀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的事蹟可算是現代中國憲政史和文化思想史的縮影。在中國經歷巨變和中華文明面對幾乎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的這個大時代,張君勱先生通過他的思想和行動,對這個時代最核心的政治問題和思想文化問題作出了回應。在張氏去世40多年後的今天,這些問題在中國還未得到完滿的解決,張君勱先生當年對這些問題的回應和取態,在今天對我們仍然可以有很大的啟發。
 
張君勱先生在1887年(光緒12年)出生於江蘇省嘉定縣。1897年他12歲時,進入上海江南製造局廣方言館學習,1902年,他在寶山縣參加考試而中秀才。後來,他讀到梁啟超的文章並受其影響下,決定就讀於震旦學院,後來因不能負擔其學費,改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但不久便因參加反對俄國侵佔中國東三省的活動而被退學。退學後,他曾在長沙明德學校擔任英文教師,1906年,寶山縣以公費派送他到日本留學,就讀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學習政治學、憲法學、國際法學、經濟學等學科。在日本留學期間,張君勱參加了梁啟超組織的政聞社,並在《新民叢報》發表文章。1910年,他在早稻田大學畢業並回國,考獲翰林院庶起士。辛亥革命後,張君勱因在《少年中國》發表反對袁世凱的言論而被通緝,他於是在1913年遠赴德國柏林大學攻讀政治學博士學位。
 
張君勱於1916 年回國,當時主要是因為梁啟超電召他回國參加反對袁世凱稱帝的活動。後來他與梁啟超合作從事政治活動,包括主張中國對德國宣戰(因為張氏估計德國將會在歐戰戰敗,中國作為戰勝國將獲益),與段祺瑞合作反對張勳安排清帝復辟等。張氏也曾應馮國璋的邀請擔任總統府秘書,但數月後便退出政界,到北京大學任教。1919年,張氏隨同梁啟超到歐洲考察巴黎和會開會情況,並在歐洲遊學,直至1921年回國。在這時期張氏接觸到德國著名哲學家倭伊鏗(R.C. Eucken)並拜他為師,深受他的哲學思想影響,此時張氏的學術興趣也從社會科學和法學轉向哲學。但他沒有停止他對政治和憲法的關注,例如他在這時期發表了關於英國政黨制度的論文,並把蘇聯制定的第一部憲法和戰後德國的魏瑪憲法翻譯成中文並介紹給國人。
 
1921年張氏返國後,於1922年,他和章太炎接受上海國是會議的委託,起草了一部《國憲草案》,這部憲法草案的內容受到德國的魏瑪憲法的影響,而這部草案對於後來1923年《中華民國憲法》(曹錕憲法)的內容有相當影響。1923年,因為張君勱在清華大學的一次關於人生觀的演講及事後對他的觀點作出批評的文章,爆發了20世紀中國思想史上有名的科學與玄學論戰,在這場有數十位學者參與的論戰中,張君勱站在胡適、陳獨秀等被指主張西化的知識分子的對立面,他批評胡適等人的科學主義和唯物主義,他的論點是科學並非萬能,它不能決定關於人生和倫理道德的價值觀,他尤其強調人的意志自由。他又反對對於儒家傳統的全盤否定。
 
在1921-1929這段期間,張君勱也發表了不少關於政治和憲法問題的文章,他曾寫道:「自歐游目睹德國民主政象之成功,認定憲法為立國大本。既譯俄德憲法於先,又自起草本國之憲法,樂觀厥成,自屬心理之自然。」除了論政以外,張氏又通過辦學來培養參政人才,1923年,他應當時江蘇省省長的聘請到上海創辦國立自治學院,後來改名為國立政治大學,由張氏擔任校長。但在國民黨政權日益強大之際,張氏作為黨外人士的活動空間便愈來愈受到限制,尤其是因為他對於國民黨一黨訓政的政策持批判立場。1927年,政治大學被迫關閉。1928年,張氏和李璜創辦的《新路》雜誌被國民黨政府查禁。1929年,張氏更在上海被綁架,在章太炎和杜月笙與綁匪交涉並繳交贖款後才獲釋,一般相信此案與國民黨人員有關。之後張氏第三次赴歐,並在德國講學。
 
《中華民國憲法》。(National Arichive Press  public domain)
 

追求中國的民主憲政

 
1930年張氏回國後,先後任教於燕京大學和中山大學,並在1932年與張東蓀、羅隆基等人創立中國國家社會黨,提倡民主政治和國家社會主義,但他們受到國民黨政府的打壓,張氏被迫放棄大學教職,國家社會黨創辦的學校學海書院也被封。在抗戰時期,國內出現向國民黨政府爭取憲政的運動,張氏積極參與,並成為了國民參議會和國民參政會的成員。1939年,張君勱在雲南大理創辦中國民族文化學院,但由於他的政治立場,他在1941年曾一度受到軟禁,民族文化學院也被迫停辦。1941年,國家社會黨與一些其他民主黨派組成中國民主同盟。1945年,張氏代表中國政府到美國簽署《聯合國憲章》,在美國,他與中國民主憲政黨的代表商討該黨與國家社會黨合併事宜。兩黨終於在1946年完成合併,成為民主社會黨。
 
1946年是張君勱先生一生的憲政事業的最高峰,因為他獲國民黨政府邀請參加在1946年1月舉行的、由國共雙方代表和「協力廠商面」的民主人士共同參與的政治協商會議,商討和平建國和用以實施民主憲政的新憲法的制定等問題。在這次政協會議,各方一致同意達成五項協議,其中具有最重大憲政意義的便是《憲法草案案》,此案包含憲草修改原則共12條,反映了國、共、和協力廠商面就怎樣修改國民黨政府原來提出的憲法草案(即1936年的「五五憲草」)所達成的共識,亦即是它們對於中華民國(從訓政進入憲政階段時)即將訂立的新憲法應該建立怎樣的政治體制和民權保障制度的共識。
 
12條原則中不少是張君勱大力向國民黨爭取的,其出發點是建立一個比「五五憲草」更民主、更符合權力的分立和制衡原則、更能保證政府向人民負責的政治體制,也代表著張君勱所提倡的立憲方針,就是調和、折衷孫中山和國民黨五權憲法思想(包括政權與治權的區分和國民大會的制度)和西方民主憲政思想。《憲法草案案》通過後,張君勱進一步參與《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的起草,並成為了其主要起草人。1946年底由制憲國民大會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些關鍵部分,便是張君勱起草的,因此,張君勱先生曾被稱為「中華民國憲法之父」。因為張氏支持這次制憲,他被迫脫離了民主同盟的陣營。
 
1949年後,張君勱流亡海外,並堅持其對在台的國民黨政府的一黨專政、拒絕落實《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的民主憲政制度的批判立場。他在美國的生活清苦,但他堅拒國民黨政府願意提供的經濟上的支持。在海外,他一度希望建立一種「第三勢力」,去追求中國的民主憲政。他在晚年有不少著作,包括《新儒家思想史》和《中國專制君主政制之評議》等書,他也有應邀到世界各地講學,足跡遍及英國、西德、瑞士、印度、韓國、越南、新加坡、香港、印尼、澳洲等地。1969年在三藩市因病辭世,享年82歲。
 
儒家與憲政:從張君勱先生的生平和志業談起系列之一
 

更多精采文章

  • 發展規管與房屋短缺發展規管與房屋短缺
  • 根治校園欺凌的策略根治校園欺凌的策略
  • 尋找真相的路途中,世界都迷失了尋找真相的路途中,世界都迷失了
  • 撫平心裏的創傷:美國大選帶來的人生課程撫平心裏的創傷:美國大選帶來的人生課程
  • 書法──蘊含豐富華夏文化的藝術書法──蘊含豐富華夏文化的藝術


陳弘毅

香港大學法學學士,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1984年獲香港律師資格,並開始任教於香港大學法律系。1993年起任香港大學法律系教授,後來曾擔任系主任、院長,並兼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著有《香港法制與基本法》、《香港法律與香港政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導論》(英文版)、《法治、啟蒙與現代法的精神》、《法理學的世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治軌跡》、《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法治探索》、《法治、人權與民主憲政的理想》、《西方文明中的法治和人權》等書及中英文論文百餘篇。
View all posts

編輯精選

梁家傑表示,公民黨劃上句點,是因為「沒有人肯接任主席、沒有人肯接任執委」,亦無從籌款,因此很難繼續。(梁家傑Facebook)
灼見報道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8
左起: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以及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教授。(主辦方提供)
灼見報道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3
協助傳統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升級轉型,實現智能化先進製造。(Shutterstock)
灼見創科

從研發到製造 推動新型工業化

作者: 香港科技園公司
2023-05-23
佛山市一家開發氫能燃料技術的企業來港考察,與本地能源科技及政商各界會面交流。
灼見報道

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3
任景信認為,無論是對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或是碳排放,數據聯通絕對有好處。
灼見專訪

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碳數據處理應用增加 綠色科技成資本新寵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2

影片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敘利亞歷經天災、內戰如何重建? 美國制裁下的文明古國新面貌
  • 黃錦輝教授:G7計劃把北約亞洲化會否得逞?王毅與沙利文會晤能夠改善中美關係?
  • 數碼港CEO任景信:綠色科技如何成為資本新寵、年輕人鍾情的事業?企業怎樣發掘碳數據商機?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阿富汗、敘利亞為什麼是輸出難民最多的國家?揭開塔利班政權神秘面紗
  •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如何智鬥軍閥排長?怎樣三招擊敗日本憲兵教頭?有沒有做過國民黨特務?
  • 太古集團唐偉邦:屋頂耕種,也是可持續發展?今日廢棄之物,是明日可用資源?
  • 曾繁光醫生:社交焦慮症是怎樣形成的? 用什麼方法克服與治療?
  • G20綠色金融推手馬駿博士:推動雙碳要年花16萬億元,錢從何來?歐盟徵碳稅,劫貧濟富?
  • 雷鼎鳴:白宮把美元武器化怎樣害人害己? 全球多國去美元化將有什麼災難後果?
  • 全球高等教育有何值得相互借鑑之處?全球化下的大學面臨哪些困境與危機?──郭位教授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系列總結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宿世的善根宿世的善根 常霖法師
  • SEN:教育界最核心的挑戰SEN:教育界最核心的挑戰 陳家偉
  • 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 陳家偉
  • 小紅書勝IG小紅書勝IG 項明生
  • 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 編輯精選
  • 21世紀兩個最重要組織:金磚和上合21世紀兩個最重要組織:金磚和上合 張建雄
  • 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 陳景祥
  • 博文約禮的三種體驗博文約禮的三種體驗 潘銘基
  •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編輯精選
  • 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Elliot Leung(梁皓一) :「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Elliot Leung(梁皓一) :「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 李偉民
  • 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 本社編輯部
  • 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 潘樂德
  • 逢危須棄逢危須棄 吳家豪
  • 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 關品方
  •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本社編輯部
  • 從研發到製造 推動新型工業化從研發到製造 推動新型工業化 香港科技園公司
  • 南韓開始衰敗南韓開始衰敗 蔣匡文
  • 移民專家的人生多元選擇移民專家的人生多元選擇 張灼祥
  • 習近平主席與《星空奇遇記》習近平主席與《星空奇遇記》 陳奕偉
  • 中年幸福婚姻特質中年幸福婚姻特質 羅乃萱

推薦作家

  • 阮紀宏
  • 張灼祥
  • 廖書蘭
  • 列家誠
  • 謝祖墀
  • 周延
  • 張建雄
  • 鄭家寶
  • 羅祥國
  • 溫志倫
  • 張宗永
  • 陳家偉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