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弘揚當代水墨 兩代人的藝術志業

弘揚當代水墨 兩代人的藝術志業

——藝倡畫廊主持金昌玲專訪

「我很慶幸我回來了,跟母親一起,將我的興趣變成我的事業。」Daphne 道。

本社編輯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16-12-25
灼見專訪

撰文:葉芷樺 攝影:文灼峯

標籤: 新水墨運動水墨畫畫廊當代藝術藝倡畫廊金昌玲
藝倡畫廊35周年展覽,畫廊主持人金昌玲小姐熱情介紹展覽作品(圖片:灼見名家傳媒)

弘揚當代水墨 兩代人的藝術志業

藝倡畫廊35周年展覽,畫廊主持人金昌玲小姐熱情介紹展覽作品(圖片:灼見名家傳媒)
很多人以為經營畫廊是附庸風雅的事業,每天到不同交際場合,衣著光鮮,悠哉悠哉。 藝倡畫廊主持人金昌玲小姐(Daphne)卻說,這些只是外人看到的表面而已。從事藝術事業,也要「吃飯」。畫廊日常處理不少藝術品買賣和收藏,逃不掉一個「生意人」的標籤。事實上,畫廊可以成為慧眼識英雄的伯樂,也可以擔當藝術思潮的領軍人物;走過35個年頭,藝倡畫廊先後相中丁雄泉、趙無極、高行健等黑馬,被譽為藝壇伯樂,又樂意挑起後者的重任。Daphne 指,母親金董建平當年創立畫廊,其中目的是帶動香港當時的藝術文化,千禧年後的「新水墨運動」是當中的代表作之一。

洗盡鉛華 當代水墨絕色再現

2003年起,本地水墨大師呂壽琨率領一眾畫家,包括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等,展開「新水墨運動」,希望重新彰顯和定義水墨畫的價值和地位。2008年,香港藝術館舉辦「新水墨藝術:創造、超越、翻翔」,金太獲邀擔任活動策展人一呼百應,在芸芸作品中去蕪存菁。這場運動對於金太及一眾水墨畫家是場實驗:歷經長達3,000年歷史變遷、飽受文化衝擊的水墨畫,在當代的土壤中,將以怎樣的姿態成長?對觀眾而言,這無疑是對水墨畫別開生面的認識。當代藝術中,「何謂水墨」的命題久經討論,Daphne 承繼母親的理念:「我想,當代水墨不應拘泥於水和墨、點和線、絹和紙的框架,這對畫家來說,太狹隘了。通過抓住水墨寫意飄逸的神韻,創作方法和材料都不應受限制。」
展覽當日吸引最多觀眾的是用燃燒的香支代替毛筆作畫的王天德。他以水墨畫托底,蓋以香支燒破的宣紙,營造山水間的層次深渺。展覽開幕當日,更有觀眾即席臨摹作品,引來不少賓客圍觀讚嘆。水墨也可躍然於紙外,如張羽的實驗藝術中,用茶呈現水墨化開的形態,精密優美,是一種靜態神秘的蔓延,在素淨的畫紙,展現蓓蕾綻放的千姿百態。
Daphne 指每幅作品都讓她愛不釋手,其中對王天德的作品最念念不忘。
「新水墨運動」至今不下十載,金太此舉如同在水波不興的湖面扔下石子,漣漪不斷。至今回顧,Daphne 滿意地說:「現在拍賣行已開設水墨畫分類,反映行內對水墨範疇的重視,是一個顯著的改變,更是難得的突破。」現在新水墨已自成一派,Daphne 雖滿意但絕不滿足。她透露,當初母親有意成立水墨畫博物館,可是計劃經年,至今尚未在寸土尺金的香港找到落腳之處,水墨愛好者只好繼續翹首而待。

鶴立雞群 為當代藝術開闢荒土

「拋石子」對於金太來說,不是第一次。追溯到80年代,上環荷里活道藝術精品店舖林立,多以古董收藏和傳統字畫為主,固然不乏捧場客,但當代藝術始終寂寂無名。金太留學歸來見此境況,便決心創立首間以當代藝術為主題的畫廊。畫廊從置地廣場的首個畫展開始,當時尚未有固定的場所,金太便用自己的居所暫時充當畫廊雛形。Daphne 指,「藝倡畫廊是當時香港第一間代理當代藝術的畫廊,鶴立雞群。現在當代藝術的畫廊超過100間,為人熟悉的 Art Bazel 每年都在香港舉辦大型展覽,可謂百花齊放。」
金昌玲小姐與母親金董建平合影(《藝倡畫廊35周年》)
畫廊主持人的眼光主宰了畫廊的靈魂。畫廊多次慧眼識人,丁雄泉、趙無極、高行健等尚未成名的畫家,今天大多登上藝壇寶座,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師。那箇中的竅妙想必更引人入勝。然而 Daphne 搖搖頭:「當中沒有什麼祕笈可言,靠的全是『緣分』二字。」
起步之際,中國正值改革開放初期,訊息流通沒有現在那麼方便,香港與海外交流更為頻繁。Daphne 的外祖父——著名船王董浩雲時常航海出差,廣結良朋。董老先生熱衷藝術,曾買下不少海外華人嶄露頭角的佳作以作支持,因此結緣。金太早年赴洋留學,對海外畫家作品「中西合璧」的思維多少有些理解和共鳴。
金太在與藝術家的通信中流露出憐惜之意,她提及一些藝術家為了融入西方藝術界而奮鬥,卻在東方藝壇無人問津。這位藝術家便是董老先生的朋友趙無極,他的故事讓 Daphne 最為津津樂道。Daphne 指,現在聲望甚高的趙無極跟 30年前比較,實在不可同日而語。當年趙無極在法國薄有名氣,初進東方藝壇,金太在香港藝術館向收藏者介紹畫家趙無極的作品時,收藏者大為驚嘆:「原來西方有如此優秀的華人畫家!」俄亥俄州立大學藝術史講座教授安雅蘭指出,若非有早年藝倡等畫廊的努力,個別未能躋身內地主流的華人藝術家可能已被埋沒,更遑論被冠上大師之名。自此,金太創立畫廊的初心更為堅定,決心要將這些「還沒拋光的金子」帶到公眾面前。
趙無極,1-12-82 24-1-84, 1982-84,Oil on canvas布上油彩,200x166cm(藝倡畫廊提供)
為了增加畫家及其作品的知名度,Daphne 和金太不辭勞苦地帶着作品奔走,成為海外藝術博覽會的常客。早在高行健獲諾貝爾獎前, 藝倡畫廊已開始代理他的作品,更於紐約設展,反應極佳。今年5月,香港法國五月活動中,法籍華人高行健的作品自然榜上有名。藝倡畫廊展出他的《墨光》一系列水墨畫作品。有別於其他同受西方藝術訓練薰陶的畫家,高行健只用了一種顏料素材——墨。他運用墨的深淺,營造不同畫面的遠近深淺,呈現晦澀的日月風沙。
高行健, 風月, 2016, 91x156cm, 宣紙上墨(藝倡畫廊提供)

將藝術帶進群眾 為「文化沙漠」除名

香港素來被扣上「文化沙漠」的㡌子,Daphne 認為這個時代早已過去。「現在經營畫廊比以前容易多了。你無法想像,在80年代經營畫廊有多困難,那才是真正的文化沙漠。」金太初創業時,曾邀請企業收藏藝術品,也曾嘗試跟港鐵合作,希望讓藝術走進社區,更立志在香港培養一批有素養的收藏家。誠然,這些項目都獲得不少成就,但最費煞思量的還是普羅大眾的藝術教育。
藝術欣賞講究薰陶。偶爾有幾個學生放學途經展覽,在門外探頭探腦或進來一窺究竟。這些都叫 Daphne 感動,她說:「有些學生捧着作業到來,說要完成美術科報告;有些站在作品前發呆,說看不懂等等。她這些都是值得鼓勵的。其實一開始誰都看不懂,當代藝術重在感受,多給自己和每幅作品時間,看着看着就懂了。」畫廊在舉辦展覽時,更請來藝術家和學者,為觀眾提供導賞講座,大多座無虛設。早前設於香港中央圖書館的35周年展覽也吸引了不少觀眾,中外旅客都駐足流連。Daphne 踩着高跟鞋陪客人走遍會場每個角落,道盡每幅作品背後的故事。Daphne 感嘆道:「其實關注藝術的大有人在,而畫廊只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平台走進藝術。」

駐足中環 不惑之年發掘新秀

現在畫廊的展廳設於田灣的工廠大廈,來年將重返中環開設展覽廳,Daphne 透露選址別出心裁。「我們搬到田灣後,發現香港人其實很懶,登門造訪者都是誠意拳拳的客人。因此我們還是選擇找一個方便大家的地方吧。」可是中環作為香港的心臟地帶,「秒秒種幾百萬上落」的真實寫照,如何容得下畫廊在絕處中逢生?Daphne 刻意選了離中心地帶遠一點的擺花街,既不遠離煩囂,又自成一格。對面正在施工的大廈預料落成後會作藝術發展之用,租客也以畫廊為主。客人剛與分秒必爭的股票為伴,下個街口轉角,便是一個小型藝術區,近在咫尺。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畫廊已步向「不惑之年」,未來,Daphne 看準海外機遇,寄望提攜新秀到國際舞台。她說:「要推薦一位畫家,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喜歡他的作品,不然無法打動門外客。」Daphne 提及近年發掘的一位新秀,更是喜上眉梢,那是台灣女畫家王濛沙。她用塑膠彩呈現宋畫的人物,又配合書法和佛經經文創作,開闢一條復古又不失現代感的風格。
Daphne 翻閱過往展覽的場刊,如數家珍;談及作品更是手舞足蹈,一洗帶導賞團的疲態。「我很慶幸我回來了,跟母親一起,將我的興趣變成我的事業。」Daphne 道。
Daphne 翻閱過往展覽的場刊,如數家珍;談及作品更是手舞足蹈,一洗帶導賞團的疲態。
Daphne 畢業後,在廣告公司工作五年,1996年回港接手母親創立的畫廊。金小姐道:「起初從大公司到小畫廊有很多不習慣,很多時候要『一腳踢』,很不習慣。」。時間久了,開始體會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運作模式,畫廊上下不分你我。廣告人猶如繃緊的橡皮筋,務求快人一步,走在潮流尖端,回到畫廊或算安逸之地,Daphne 則說:「工作節奏快慢,取決於你想做多少。你想多做,便要馬不停蹄參展、發掘新秀、推廣作品,一點不比廣告界輕鬆。」
問及面對上司同時是母親這樣複雜的身份,Daphne 說母女關係反而親厚許多。Daphne 婚後,金太常勸女兒少回畫廊,多照顧家庭,多分配時間陪伴三個兒女的成長等。Daphne 笑言:「哪裏會有叫員工不用上班的老闆?大概只有母親才會這樣,這是一份很不一樣的體驗。」
藝倡畫廊現址:香港仔田灣海傍道7號2305
新址:中環擺花街1號(預計於來年年中開幕)
(圖片:灼見名家傳媒)

更多精采文章

  • 大師熊海:新水墨是香港人驕傲的文化財產大師熊海:新水墨是香港人驕傲的文化財產
  • 本港劉國松的大弟子──陳成球本港劉國松的大弟子──陳成球
  • 藝臻七拾隨心往、遊逸建築水墨間──專訪藝術家馮永基藝臻七拾隨心往、遊逸建築水墨間──專訪藝術家馮永基
  • 楊國芬──當代藝術的意境楊國芬──當代藝術的意境
  • 顛覆傳統的建築師水墨畫顛覆傳統的建築師水墨畫


本社編輯部

View all posts
標籤: 新水墨運動水墨畫畫廊當代藝術藝倡畫廊金昌玲

編輯精選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他感到非常幸運,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已得到多位經濟學大師的青睞和指導。(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尋找快樂尋找快樂 譚寶碩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