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末年始之際,最宜前瞻未來。有兩個方面,估計值得我們高度關注。首先是廣東省政府日前宣布,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將建設五大都市圈,相應發表了從2023年到2030年的發展規劃,並定下2035年的展望目標和12年的路線圖。
五大都市圈 確立大政方針
廣州都市圈包括廣州和佛山兩個城市以及肇慶市和清遠市的鄰近區縣,土地面積達到2萬平方公里。
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東莞和惠州三市以及深圳汕頭特別合作區,土地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包括珠海、中山、江門和陽江四個城市,土地面積約為2.1萬平方公里。以上3個都市圈,把大灣區內7個城市和2個經濟特區都全部納入,並擴大到周邊範圍。
這3個都市圈各有定位。廣州都市圈着力高素質發展,目標要成為全國高素質同城化示範區和全國製造業及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典範,到2035年要成為全國領先並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這是十分嚴格的要求,任務艱巨。
至於深圳都市圈,要加快構建以深圳為主中心,東莞和惠州為副中心,深汕特別合作區為增長極的「一主兩副一極」功能區,到2035年要建成具有中國氣派和世界水平的創新型國際化及現代化都市圈。這亦是一個極具野心的目標,很不容易。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要成為大灣區內的重要增長極,成為具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裝備製造基地,到2035年要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高素質發展區域,並與廣州及深圳2個都市圈深度融合互動。為達此目的,產業結構怎樣重組將會面對極大挑戰。
除了以上3大都市圈之外,還有另外2個。一個是汕潮揭都市圈,涵蓋汕頭、潮州和揭陽,目標是推進三地同城化發展,建設成為現代化沿海經濟帶增長極,聚焦和一帶一路沿途沿線國家合作。另一個是湛茂都市圈,包括湛江和茂名,目標是要培育成為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門戶樞紐。
以上五大都市圈的規劃和到2035年的發展目標,確立了廣東省今後的大政方針。長期規劃的後面,有年度計劃,項目制定,進度安排和檢測驗收;當地督導落實,中央定期問責。
廣東成為全國試點 擴大跨境貿易投資
此外,廣東省亦要成為擴大實施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政策的全國試點之一。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出通知,決定以上海市、北京市、江蘇省、廣東省、浙江省和海南省為跨境金融政策的試點,往來賬更便利,資本賬將放寬。
有關政策包括往來賬和資本賬,共8項。經常項目的措施共5項,包括方便經常項目外匯資金的收付、支持新型國際貿易結算、擴大貿易收支淨額的結算範圍、特殊退匯豁免登記、改善服務貿易代墊或分攤業務的管理。這些都屬國際貿易收支的匯兌簡易化範疇。資本項目的措施共3項,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免登記、融資租賃的母子公司可以共享外債額度,以及外債及境外上市等資本項目的外匯登記由銀行直接辦理(不用先要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這些都屬國際跨境資本的操作簡易化範疇。
至於澳門特區怎樣融合到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香港特區怎樣融合到深圳都市圈,這些方面筆者還需進一步詳細了解研究。問題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規劃之內,怎樣尋找港澳兩行政特區在一國兩制之下融合到毗鄰都市圈應怎樣作進一步的具體定位和安排。
政治或經濟主導 香港須二擇其一
筆者認為,香港特區已經到達一個臨界點,要決定本身的定位究竟是政治城市還是經濟城市,怎樣才能夠擺脫被境外勢力企圖干預香港發展融合國家大策,以及怎樣避免境外勢力企圖否定一國兩制之下香港的運作特色。這是危險趨勢,近年已見端倪。美國眾議院最近通過針對香港的法案,名為「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法案規定如果美國確認香港不再具有高度自治,就會考慮取消對香港駐美經貿辦的特權和豁免的地位。一葉知秋,這是對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具有特殊身份的否定。這是政治操作,試圖在中美關係走向緩和的背景下製造動盪情緒,引發國際資本撤離香港。港股近期成交萎縮市場乏力,或涉及美西方的資金操盤手帶風向唱衰香港,有不可告人的圖謀。
現在看來,香港一定要迅速轉型為經濟城市,避開被捲入國際政治風眼。目前看來,正如夏寶龍主任所言,唯一的出路就是盡快完成23條立法。香港政府完成這項憲制責任之後,可以和《香港國安法》互相配合,估計可以有效堵塞有關政治方面的爭拗和漏洞,然後才能夠聚焦經濟謀求發展,研究具體可以怎樣配合廣東省五大都市圈的長期規劃和目標。目前的夜繽紛活動,鼓勵投資移民來港,小步減辣和留港消費等做法,都只是中短期暫時性的權宜之計。更重要的是到2030年的規劃和到2035年的目標。相信大部分港人現在還不太清楚,有必要凝聚共識。
原刊於點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