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展翅梨園成佳偶 揚帆藝海齊耕耘

展翅梨園成佳偶 揚帆藝海齊耕耘

──專訪高潤鴻、謝曉瑩夫婦(上)

《德齡與慈禧》是個契機,讓謝曉瑩找回自己的夢想,也撮合了她與高潤鴻的一段姻緣,兩人在2012年7月結婚。談起兩人因演出粵劇結成夫婦,謝曉瑩笑着說,「羅家英、汪明荃夫婦,可說是我們的『媒人』」。

馮珍今 作者: 馮珍今
2021-02-07
字旅相逢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標籤: 八和會館唐滌生汪明荃羅家英謝曉瑩高潤鴻鳳求凰
高潤鴻、謝曉瑩夫婦因粵劇而結良緣。
高潤鴻、謝曉瑩夫婦因粵劇而結良緣。

編按:梨園佳偶高潤鴻、謝曉瑩自小因粵劇結緣,他們特別接受馮珍今女士獨家專訪,娓娓道來他們與粵劇的甚深因緣,以及為推廣粵劇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因文長,分上、下兩篇刊出。

楔 子

2010年,因緣際會,欣賞了粵劇《德齡與慈禧》。我看的一場,飾演德齡的,正是謝曉瑩。那時候,已對這位年輕的演員,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0年「德齡與慈禧」演出海報。

歲月如流,輾轉又到了2021年。近日閱報,得知《鳳求凰》的出版,於是透過一位朋友,聯絡了謝曉瑩,她好爽快,二話沒說,便答允了邀約,接受專訪。

訪問那天,來到了葵涌,踏進「靈宵」工作室,他們練功排戲的地方。

跟高潤鴻、謝曉瑩夫婦,坐在工作室的一隅,我們邊喝茶、邊聊天,話題當然離不開粵劇。

相聚梨園是一家

謝曉瑩首次接觸粵劇,只有4歲,「媽媽偷偷帶我進劇院看戲,當時可能家中無人看顧我。」她的成長背景,是典型的中產家庭。父母都不是戲行中人,但母親是粵曲愛好者,經常到「心美曲藝社」唱曲,非常喜愛粵劇,自己是票友,但卻不希望女兒學粵劇,擔心她無心向學。

「媽媽跟我說,縱使真的很喜歡粵劇,也要先讀好書,擁有較高的學歷,將來的人生才沒那麼辛苦。」母親覺得文化水平高一點,才能在社會立足。

「每次媽媽去學唱曲,我一定做跟班,在旁邊跟着唱,她不讓我去,我就哭;但她始終覺得成績最重要,所以我拚命讀書,成績好就可以看粵劇、唱曲,這是交換條件,也是獎勵。」

就在那時候,謝曉瑩遇上高潤鴻。「我念小學時,大概在10歲左右,已認識高潤鴻,他當時18歲,已經是上了位的『頭架』(音樂領導)。」

高氏家族四代相傳,是粵劇音樂世家。爺爺高源,乃著名的「三手」師傅(掌管大鈸及二絃);父親高根,亦為著名的「掌板」師傅(敲擊樂的領班);高潤權、高潤鴻兄弟分別是「掌板」、「頭架」,至第四代,高潤權之子高永熙亦為「掌板」……

高氏三父子同台演出

生於粵劇世家的高潤鴻,母親、外公也是粵劇演員,他排行第六,是「孻子」。「我在媽媽懷孕期間,已開始接觸粵劇音樂,當時父親在啟德遊樂場當駐場樂師,家屬有許可證,可自出自入,不用買門券。家中孩子多,常到遊樂場玩耍,媽媽也不時到劇場陪伴父親。」所謂「胎教」有功,怪不得他在12歲時,於美加登台獨奏嗩吶,已贏得「神童樂師」之名。

高潤鴻12歲時已有童樂師之美譽。

「我8歲入行,14歲做掌板,有一位相熟的師兄兼好友,建議我和哥哥潤權分工,轉出去做音樂位(頭架),由打鑼鼓轉往拉二胡及小提琴……」他從小到大,都喜歡粵劇,耳濡目染,什麼都嘗試,什麼都學,「音樂位什麼都要懂,早期先接觸吹的樂器,後來學二胡,做頭架位時洋琴、三弦、琵琶……要懂得所有樂器的特性都,才能配合曲目劇情作出安排。」他的師父,是有「簫王」之稱的廖森先生。

「廖森師父精通管樂、粵樂理論及粵曲格式。他曾與爺爺『拍檔』,跟我們有三代淵源。他的戲曲知識甚為豐富,像一本活字典,行內人對他尊敬有加。我經常請教這位資深的前輩,有關曲藝上的格式……」

「他看着我長大,我大概在9歲,便開始跟他學音樂,到19歲時,依足傳統規矩,正式拜師。」談到師父,高潤鴻滔滔不絕的說起來。

由於師父的關係,他常往「心美曲藝社」玩音樂,謝曉瑩則經常跟隨母親到這裏唱歌,所以他很早已認識這位小妹妹……心美曲藝社與廖森師父合照。

在初中時,謝曉瑩有一次參加「心美曲藝社」演唱會,在日間的「敬老」場唱《折梅巧遇》……她還記得,曾有人問她幾時入行?那時,高潤鴻還冷冷地說:「入什麼行呀,讀好書才算吧!」想不到,姻緣天註定,在茫茫藝海中,兩人從相遇,相識,相知,以至結為梨園佳偶。

謝曉瑩自言,在成長的過程中,性格比較孤獨,小學時,因為喜歡粵劇,身邊的同學,沒有一個認同她。「中學時,入讀嘉諾撒聖瑪利書院,一間西化的天主教女校,同學大多喜歡西方文化,聽流行曲,我聽粵曲,他們覺得我很奇怪,甚至有點排擠我,既然沒有人和我玩,我就索性投入粵劇中。」她一點也不介意,而且花更多的時間,潛心學習粵劇。

「我一直都喜歡中國文學,到中四時,走進文學班,碰到另一班同學,她們年紀比我大一點,對我很好。」她醉心文學,既選讀中國文學,也念英國文學。

中學會考後,謝曉瑩終於央得媽媽答應,讓她去練功,在八和會館鑾輿堂學戲。第一次擔正的劇目,就是《活捉張三郎》,其後亦曾粉墨登台,演出《攔馬》、《盜仙草》等名劇。

謝曉瑩練功相文君德齡展風華

升上預科,是謝曉瑩的轉捩點。2001年,音樂老師知道她的喜好,推薦她參加校際粵曲歌唱比賽,她以《卓文君》一曲,取得公開獨唱組冠軍。從此,世界變得不一樣,開始受到學校重視,甚至成為寵兒。學校一百周年校慶,也選她到香港文化中心表演,唱粵曲《折梅巧遇》的平子喉,大大加強了她的信心。

2001年,謝曉瑩參加校際粵曲歌唱比賽,以《卓文君》一曲獲得公開獨唱組冠軍,由名伶梁漢威頒發。

隨後,她在香港大學念中文系,主修中國文學,副修中國歷史。自2004年起,她於《粵劇曲藝月刊》中撰寫「曉心瑩目筆自閑」專欄,其後亦於不同的報刊撰寫粵劇專欄。

曉瑩香港大學畢業照。

2005年畢業後,為了多接觸粵劇,她繼續深造,研究戲曲劇本文學,論文題目為《當代粵劇對傳統戲曲之承傳:從唐滌生(1917-1959)劇本看行當藝術的意義》,於2009年獲哲學碩士。

除了入讀研究院,她同時加入無綫電視,負責製作粵劇節目《合晒合尺》,並兼任節目的資料撰稿及採訪主持。約滿後,她曾投身商界,學做生意,以滿足母親的期望。不過,她始終想接近粵劇,於是簽約環星唱片,希望有機會再參與演出。

大陸拍攝之旅090:拍攝《合晒合尺》,訪問湛江小孔雀粵劇學校。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2010年,她被汪明荃看中,獲邀參演《德齡與慈禧》,演出德齡一角,並與羅家英合作,負責《德齡與慈禧》(尾場)的編寫工作。

《德齡與慈禧》是個契機,讓她找回自己的夢想,也撮合了她與高潤鴻的一段姻緣。

德齡與慈禧劇照

在這次合作之前,兩人見面機會不多,因為高潤鴻的工作愈來愈忙,所以沒到「心美曲藝社」玩音樂,而她亦忙於讀書、做節目。

經歷了許多人生的變遷,久別重逢後,「他開始追求我,一年後,他求婚,我們在2012年7月結婚……」謝曉瑩笑着說,「羅家英、汪明荃夫婦,可說是我們的『媒人』」。

雖然初出道已是正印花旦,還參與劇本創作,謝曉瑩一再強調,要成為全職戲曲演員,實在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氣。

曉瑩與老前輩羅品超合影。

在這段掙扎的時間,有很多事情需要考慮,高潤鴻是粵劇音樂領導,在晚上工作,她要考慮婚後,與丈夫共處的時間,如果大家的起居作息時間節奏相近,那當然比較好。另一方面,她知道自己很愛戲曲,但也感到很忐忑,擔心自己是否會成功,在花旦行中佔一席位。

2012年初,高潤鴻一番話,讓她下定決心。他說,「我入行多年,未見過條件如此好的人,妳是聲、色、藝最為齊備的一位,在唱、做、念、打,各方面都好平均,只要肯磨練,就有機會成功。如果你覺得沒試過,是個遺憾,妳就試吧,既然那麼喜歡,便盡力去做好,試過,不行就算了,為甚麼一定要計較成功與否?」就這樣,謝曉瑩決定入行。

曉瑩與前輩陳笑風(中)合影。

「當時,我一件戲服仍未添置,先要拿一筆資金出來置裝,粵劇服裝很昂貴,我買的時候已是萬多元一套,動輒要投資幾十萬至一百萬,真是談何容易!」

2012年,謝曉瑩於新劇《北斗七星》中擔任編劇,以及飾演燈仙赤綿一角,與多位老倌合演;同年參與油麻地戲院夥伴計劃,成為香港八和會館粵劇新秀系列的演員,標誌着她正式進入戲行。

高潤鴻、謝曉瑩夫婦合著的《鳳求凰》近日出版。

下篇:唱奏同心傳粵韻 編演雙修《鳳求凰》

更多精采文章

  • 唱奏同心傳粵韻  編演雙修《鳳求凰》唱奏同心傳粵韻 編演雙修《鳳求凰》
  • 粵劇《蝴蝶夫人》70年粵劇《蝴蝶夫人》70年
  • 港穗雙城圖片展覽開幕   林鄭月娥:港府資助交流 促民心相通港穗雙城圖片展覽開幕 林鄭月娥:港府資助交流 促民心相通
  • 真材實料展奇葩真材實料展奇葩
  • 羅家英、汪明荃:教師在身邊羅家英、汪明荃:教師在身邊

  • 唱奏同心傳粵韻 編演雙修《鳳求凰》
  • 許子東重讀《阿Q正傳》:奴隸還是奴才?
  • 粵劇盛世能否再現?阮兆輝:建立粵劇學院培養全方位人才
  • 《在黑夜點燈》──李凱瑚:「我想做警嫂!」
  • 如何創作獨一無二的小說世界?

馮珍今

出生、成長於香港。自小是個「書癡」,及長卻成了「影癡」。早歲畢業於中大新亞書院中文系,其後獲中大教育碩士。從事教育工作多年,遊學巴黎一年。現為自由寫作人,兼及寫作教學。近年喜遊走四方,亦愛讀書、寫作……著有散文集《見雪在巴黎》、《我的學生二三事》、《不一樣的學生》、《字裏風景》、《字旅人間》,童書《奇幻泡泡與石頭貓》、《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遊記《走進中亞三國——尋找絲路的故事》,人物專訪《字旅相逢》、《字旅再相逢》及《字旅樂相逢》;另編有《中學生文學精讀.劉以鬯》、《指空敲石看飛雲——小思散文集》等書。
View all posts
標籤: 八和會館唐滌生汪明荃羅家英謝曉瑩高潤鴻鳳求凰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他感到非常幸運,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已得到多位經濟學大師的青睞和指導。(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尋找快樂尋找快樂 譚寶碩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