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年輕的一輩提起端午節,除了有一天假期和賽龍舟之外,不曉得有多少人知道,我們小時候得到的資訊,是紀念春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的呢?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臣,可惜不被重用,楚懷王還聽信饞言把他流放,結果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痛之下,在5月5日投汨羅江自盡。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哪些是真實的歷史,哪些只是傳說?除了當事人之外,我們實在無從稽考。不過純粹就表面上看來,屈原自己不受皇帝重用,國家被擊敗就跑去自殺,這個用自殺以明志的行為是絕對不值得提倡的。不過歷代皇帝都會紀念屈原,因為要樹立他忠君愛國的典範,好讓臣民學習。
當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滅了國,但他臥薪嚐膽多年,終於擊敗吳國,奪回自己的江山;再看楚漢之爭,項羽和劉邦在秦朝滅亡之後,開始為爭奪統治權力而進行多年的戰爭,結果垓下之戰項羽大敗,於烏江邊自刎。從這兩段歷史來看,其實人生並沒有徹底失敗這一回事,除非自己放棄而已。
我們看到的歷史,都是由歷代史官撰寫,當然要迎合當時統治者的意向而可能有偏差,加上古時通訊不發達,所有資料都是七拼八湊而來,想百分之百地呈現真相也不可能。
世事的變化都是無常的,用佛法的角度來看歷史,能看出許多人性的優劣面,汲取教訓或者經驗之後,遇上問題也能換個角度來做思考,也許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