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了香港與內地可以如何可以透過合作實現共嬴,產生協同效應後,鍾普洋進一步向我們分析香港在區域經濟中的優勢。有關香港的出路,筆者猶記得,上星期某份報章的頭版專題,將香港與鄰近地區比較,論斷香港在人才、文化產業、國際影響力等,均已被鄰近地區趕過,必須盡快尋求變革。然而,阿Po 對於「變」這回事的思考,更值得香港人好好思索。
若與周邊城市無異 香港則成可有可無
停下來呷了幾口茶,Po 然後說道:
「我有兩個信念,第一是 “Differentiate or Die!”,香港必須尋找和堅持本身獨有的優點,並將之變成自己的優勢。第二是『助中國者生,學中國者死』,意思是香港應該以己所長補大陸之所短,繼續面向世界,服務大陸,如果把香港完全改到與內地其他城市無異,香港不就會變得可有可無嗎?」
談到香港與鄰近經濟發展的關係,阿Po常會引用一個商學院流傳的幽默故事,說明尋找自身優勢的重要:「有兩個朋友到深山露營,一早起來突然有頭大灰熊出現,其中一個拔腿就跑,另一個人坐在大石上穿上運動鞋。先跑起來的人見狀問道:『你為什麼還坐在這裏?人永遠不會跑得比熊快的。』對方笑了一笑回答說:『我不用跑得比熊快,跑得比你快就可以了。』 人不需要是全世界最好的,只需要在獨特範疇內,做得比其他競爭者優勝,有一個其他人模仿不來的USP,即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獨特的賣點,就可以保持競爭力。」蔡東豪曾說,鍾普洋是個很會說故事的企業家,筆者現在大概也認同這個說法。
跑得比別人快就可以了!
鍾普洋提出,香港的價值就是一些看不見的,在服務業中不經不覺地培養出來的特質。「我在前面提過了,不少人——包括本地和國內的——眼中的香港只是錢、450萬一公斤的沉香、5、6萬一平方呎的樓價,忽略了技術、法治、網絡、人才、人格、商格、管理等等其他良好因素。」的確,香港多年來在資訊及資本自由流通的環境下,經歷多次劇烈競爭與危機,制度和人事上都融合了世界性的 best practices,並且在金融、貿易和其他商業服務上佔了先機。這些累積下來的果實,鄰近後起的地區難以在短期內追上。
「目前國際貿易、製造、金融、商業及其他方面合作的基本標準和規則是世界各國所普遍接受的,儘管美國和歐洲繼續佔主導的地位。在國際商業貿易上來講,不是China Against the West,China Against the Rest,是China Against the Best,中國所面對的不是西方,不是其他國家,而是世界各地所共同認可的 best practices。」阿 Po 補充道。
「50多年來,香港的企業『背靠中國,面向世界』,建立了強大的國際業務網絡,而跨國企業也一直以香港為亞洲業務的樞紐之一,有3、4000間跨國公司在這裏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香港所實行的是國際商業制度和規則,是世界貿易系統和秩序的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有內地學者曾指出,一帶一路挺進歐亞大陸,需要香港與內地企業進行有效整合和嫁接,提高內地對外投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協助內地企業有效防範對外投資風險,支撐體系存在的「短板」,大概就是肯定香港的獨特優勢。
香港人本身就是重要資產
談完體制上的優勢後,鍾普洋又特別提到香港人—— 在 Po 而言,一個地方最重要、最長遠的資產是人,是文化,不是生意或回報,「總括來說,香港人的優勢在於四個方面:外界的信任、夥伴的尊重、靈活變通(亦即俗語的『執生』)以及自行作判斷的批判思考能力。」他指出,香港的企業也許很少去深入研究管理權力結構之類的理論,但實際上大都實行扁平化和下放程度相當高的分權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讓前線員工在日常執行職務時,主動承擔一定的決策和領隊的功能,久而久之就成就了香港人著名的「執生」能力。中國內地講求的命令式指揮與控制(command and control),由上而下(top down)的金字塔式管理,對經營工廠可以很有效和效率,搞服務業就不靈光了。
服務講究過程中的主動和互動,對顧客的關心,發生問題時能夠隨機應變,因事制宜,如果管得太死,服務人員不能發揮,服務就會死氣沉沉。「我當年創辦 DHL 國際亞太區業務,然後一步步把業務擴展到全世界,成為『最全球化的全球公司』,可以說是『香港模式』的一個好例子吧?」
服務就是香港的出路
而正是這些原因,Po 對於香港的未來可謂相當樂觀,「問題是我們政府和各界中負責做領隊、帶隊的,必須清楚方向,了解本身團隊的長處和短處,不能盲目跟人、跟其他團走,即使他們人多勢眾,聲勢比我們浩大。說到底,政府首要之務,是為香港建立和展示一個以服務經濟為本的清晰願景。」
而服務業對於現今環球貿易的社會經濟結構而言,重要性實在是不言而喻。「舉個例,即使是簡單的一個麵包,事實上只有三成工序是與製造有關,其餘七成,例如是門市銷售、物流、營銷等等,就是嵌入服務(embedded services)了。」貨品一出工廠大門,就是服務業的世界。波音公司的主席就曾說: “It’s easy to make an aircraft, but it’s not easy to serve it around the world”,很好地為Po的說法加添一個注腳。香港人,實在毋須看輕自己。
上進由通識開始
談到香港年輕人的出路,Po非常強調教育與願景的緊密結合,「若我們仍只着重培訓人才,投入一些已漸漸沒落或已被邊緣化的行業,另一方面卻對服務業內數之不盡的機遇視而不見,那我們的青年將不免因失去前進的方向而感到灰心。」他認為香港必須重新建立對各類服務的重視,為想加入服務業的人才注入動力,同時肯定服務業對社會的貢獻。這亦是為何他到已年過七旬,依然經常到大學「講故仔」,就是為了在年輕人中間提倡 “Liberal Arts for Service Sake”,希望令市民——由教育界到學生和家長——都意識到,通識和博雅教育有助培養年輕人更廣闊的視野和眼光、多元化學習和思想的習慣、隨機應變的能力等等。這是對他們人生與事業都非常關鍵的一步。「我敢說,年輕人要在服務業中出人頭地,由這一步開始,他們未來的 upward mobility,也由這一步開始。」
鍾普洋簡介
鍾普洋 SBS, OBE, JP,為 DHL 國際亞太區創辦人之一,亦為香港服務領導與管理學院(HKI﹣SLAM)及善美人生有限公司的創辦人。 出生於澳門,擁有漁業管理理學士學位,曾於史丹褔大學修讀史丹褔行政課程,並在 63 歲時取得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碩士學位。鍾普洋為DHL亞太區域共同創立人,並以30多年時間把公司拓展至世界各地超過200個地區。2001年退休後,積極投入社會服務與慈善活動,尤其致力於藝術、文化、管理及博識教育、慈善及社會企業、宣傳香港及推廣創意等項目,並於企業研究方面始創 Five Dynamics of Entrepreneurship。2008 年,獲 Beta Gamma Sigma 頒發 The 2008 International Honoree Award,表揚他在商業及管理領導的卓越成就,以及在商業及行政教育上所作出的貢獻。更於同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院士。2011 年,獲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頒授榮譽藝術博士學位。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