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財經 專訪金發局主席李律仁:素食主義妙論綠色金融 成敗在於市場力量

專訪金發局主席李律仁:素食主義妙論綠色金融 成敗在於市場力量

近年綠色金融發展迅速,港府在推廣綠色債券方面更是不遺餘力。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資深大律師提到發展綠色金融時,以素食主義妙論綠色市場的商機是如何發展出來,從而香港可以怎樣的心態去推動綠色金融。

本社編輯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4-24
灼見專訪

採訪:羅耀強 攝影:文灼峰

標籤: 2023財經峰會ESGESG商機人才李律仁楊敏德灼見原創灼見名家ESG大獎灼見名家財經峰會灼見獨家碳信用市場綠色金融金融發展局
李律仁認為,香港是高度開放型經濟,港府角色重在宣傳政策。
李律仁認為,香港是高度開放型經濟,港府角色重在宣傳政策。

近年綠色金融發展迅速,港府在推廣綠色債券方面更是不遺餘力。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資深大律師提到發展綠色金融時,以素食主義妙論綠色市場的商機是如何發展出來,從而香港可以怎樣的心態去推動綠色金融。他說港府補貼綠色債券發行是希望起帶頭作用,最終能否建立規模要靠市場力量。

李律仁認為,香港是高度開放型經濟,無論是發展綠色金融,或者數碼金融,港府角色在於宣傳,不一定要做實事,如果真金白銀做,只是它想傳遞更紮實的信息,所以,政府補貼綠債發行計劃,最大意義是putting your money where your mouth is(以實際行動支持),但綠債市場能否成為氣候,要倚靠市場力量。

有市調機構估算,至2025年全球ESG基金規模將達到53萬億美元,增長之快成為金融機構逐利的新商機。然而,李律仁指出,千萬不要因為市場潛力大,便急不及待發展自家的ESG基金,這不是簡單的二元關係。

他指出,目前綠色基金市場的成長主要由機構投資者推動,個人投資者很少將這類基金放在其較前的選項,這情況尤以中港及亞洲市場最為明顯。在歐洲,確實有這類綠色基金的個人投資者,加上歐洲對基金有相關硬性規定,退休基金及受監管基金都要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元素。

他指出,目前綠色基金市場的成長主要由機構投資者推動,個人投資者很少將這類基金放在主要選項。

歐洲基金須有可持續發展元素  亞洲要求以披露為本

相比之下,其他地方如香港及亞洲基金一般只要求披露,沒有硬性規定這些地方註冊的基金必須有可持續發展的元素,

李律仁認為,在全球性基金發展布局而言,香港是需要有ESG基金,可以吸引海外機構投資者,他們亦希望透過這些基金參與亞洲及中國的經濟發展,部分原因是地區監管要求,部分原因則是很多退休基金也有這樣的規定,由於有這樣背景因素推動,所以這類ESG基金產品便在港應運而生,但前提是,香港發展這類產品是針對哪些客戶,而非這類產品有特別豐厚的商機。

對於港府對綠債發行計劃作出補貼,他認為香港情況有別於歐美及中國,未必能收到預期效果。他說,美國為了吸引海外再生能源項目回流本土,2022年推動巨額補貼利誘營運商,曾牽起市場熱議,對於大經濟體而言,是可以考慮以補貼利誘。同樣,歐洲及中國都推出這類直接或間接的補貼或立法要求等手段,但香港很難用這種方法,需要市場自行尋找商機,而政府可以做的是政策宣傳。

李律仁表示,香港市場習慣自行尋找商機,政府只能多做政策宣傳。

要釐清素食者口味  是要齋咕嚕肉而非無味雲耳

李律仁以素食主義為例,現在潮流興素食,那麽香港是否要發展東方特色的素食產品?對此我會讓大家停一停,想一想,認清要求素食的屬於那類人士,才能發展出適合他們的素食產品,而非一蹴到位,索性改變人們的口味,由以往咕嚕肉的口味,轉移至清淡的素食,但原來人們是想要的是有咕嚕肉味道的素食,而非食雲耳,因為離他們的口味太遙遠。

ESG已成世界大潮流,但對每個行業企業的裨益及影響各異。李律仁坦言:「對於某些公司,ESG有可能是長期成本,未必分到市場一杯羹,對另一些公司,ESG則可能是寵兒,問題在於公司若不走ESG模式,以致整個市場不一齊做的話,便有拖後腿之嫌。」他說,對於規模愈細的公司,ESG成本可能會有些吃力,所以他不敢斷言ESG真的幫到個別公司,但他也派定心丸,若公司做好ESG,有可能吸引一些以往沒留意的投資者。

目前歐洲的ESG標準走在世界前列,李律仁認為:「我們可以釐訂一個稍為落後的ESG標準,只要工業模式能做到歐洲ESG合規,而不致有太多架牀疊屋的要求,這樣對我們工業或經濟發展將為有利。」他不認為香港有必要在每一個題目上爭朝夕,在選擇標準上應該有彈性,這樣更符合政治現實。

李律仁認為,香港可以釐訂一個比歐洲稍為落後的ESG標準,保留一定彈性。(Shutterstock)

亞洲標準宜與中韓越台互通  方能與歐美分庭抗禮

他認為,不能因為香港實行「一國兩制」,背靠內地,就認定香港能夠成功發展一套標準,香港屬於開放型經濟,對確立認證標準,較佳做法是依循香港行之有效的原則,就是由市場主導。他說,當自由市場走到某一階段,有實際需要且具備一定條件,便可以確立一個認證標準,而且也不一定使用單一標準,可以接受數個不同標準,或在這些標準加上一些要求。香港要發展的是一套以亞洲為本的ESG標準,至少能在中國內地、南韓、越南及台灣等地共通,那麼在世界上便有話語權,也可以與其他標準協商共容。

李律仁指出,歐盟在ESG標準上能夠走得最前,一是歐盟有落實單一標準的能力,二是區內工業體系較為成熟,三是他們願意為實踐ESG而不惜增加一些成本或放棄某些利益,但他覺得中國、香港或亞洲為ESG爭取一些話語權,而不斷提升自身對ESG的要求,未必是最佳路徑,亞洲當務之急是發展經濟,共同富裕,所以他不認為落實ESG標準,等同要爭取這方面的話語權。

要確立ESG標準,當中最能量化的是環境E部分,而碳排放的認證標準便成為關鍵,香港能否在碳認證扮演積極角色?

李律仁表示,嚴格來說碳認證不是金融議題,是工業議題。

碳認證屬工業議題  要走到製造產業源頭

李律仁表示,嚴格來說碳認證不是金融議題,是工業議題,香港有金融經驗豐富的人才,但碳認證來自需求關係,不是金融界或商界講就能成功,他最近與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談及碳認證,也借用楊女士言論來闡釋香港可以在碳認證扮演的哪些角色。

他引用楊敏德所言,她從事紡織業,要在碳認證追本索源,便要由紡織廠源頭做起,甚至要由種植棉花開始,用金融術語便是go to sources,亞洲區是全球制造業的集中地,而亞洲有一半製造業在內地,地理上香港靠近產業源頭,所以具備這個優勢,但靠近產業源頭不止香港,碳認證為何不落戶上海、深圳、天津或烏魯木齊,楊敏德提醒內地也不是唯一的產業源頭,工業方面,越南發展後勁凌厲,香港可以有另一面的接觸。

李律仁承認,目前香港ESG人才庫並不足夠,數年前本港多家會計師事務所已經發展ESG方面的知識及人才,通過市場發展及人才交流,他相信情況將可改善。

最近李律仁外訪歐洲,一家位於布魯塞爾、專營ESG產品的小型基金公司因來港設業務據點,讓他有機會與這家基金公司交流,有管理層說要一次過在港聘請20多個專業人士,但抱怨請人困難,最後決定聘請完全不熟悉ESG的人,派駐歐洲學習一年,然後調回香港任職,基金覺得自行投放資源培訓人才,仍然有利可圖賺,所以他不擔心香港不夠人才,只要ESG在港保持熱度,不同人才都會湧現,包括ESG合規、漂綠(懂得口頭上推廣ESG)的人才。

李律仁認為,只要ESG在港保持熱度,不同人材都會湧現,包括ESG合規、漂綠的人材。

建立碳信用市場  可引入虛擬科技元素

碳信用一直被視為推動商界邁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李律仁認為,香港要成功發展碳信用(carbon credit)市場,除了看香港金融市場能否連通國際及中國內地,也可以引入虛擬科技元素。

他表示,碳並非自然的產物,不具備內在的經濟價值,它的價值來自政府政策及法規,當政策對碳排放有要求,碳價值便自然而生,否則碳只是生產過程的副產品。

像歐美或中國內地等經濟體量大的地區,要發展一個碳信用市場框架並非難事,但香港經濟規模不大,需要另闢蹊徑,不能凡事靠政府政策,於是產生自願性碳信用市場,而香港交易所正嘗試朝這個非常前衛的方向發展。

李律仁指出,交易所建立碳信用市場並非僅為碳信用的金融屬性,它也嘗試引進如區塊鏈(blockchain)的新技術。他說,現在討論ESG的人,同時亦思考如何利用數碼經濟及虛擬貨幣的科技,連交易所的結算交收機制都說要顛覆,所以交易所做碳市場的實驗中,亦選擇區塊鏈的技術,研究是否需要像傳統需要有中央結算系統。

2022年灼見名家傳媒首度舉辦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架構(ESG)企業大獎頒獎典禮,2023年邁向第二屆,本社希望通過專業評審制度,甄選出具公信力的企業ESG大獎得主。活動現正接受報名:https://www.master-insight.com/?p=332861

更多精采文章

  • 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政府推廣綠色金融最緊要做什麼?ESG投資如何認清市場所在?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政府推廣綠色金融最緊要做什麼?ESG投資如何認清市場所在?
  • 2023財經峰會|李律仁:香港不單要做橋樑,也要做好sourcing角色2023財經峰會|李律仁:香港不單要做橋樑,也要做好sourcing角色
  • G20綠色金融推手馬駿博士:推動雙碳要年花16萬億元,錢從何來?歐盟徵碳稅,劫貧濟富?G20綠色金融推手馬駿博士:推動雙碳要年花16萬億元,錢從何來?歐盟徵碳稅,劫貧濟富?
  • 投資者關係協會主席陳綺華:公司如何將ESG融入長遠發展策略中?投資ESG就是投資公司的未來?投資者關係協會主席陳綺華:公司如何將ESG融入長遠發展策略中?投資ESG就是投資公司的未來?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如何讓員工快樂地工作?留住精英人才的兩大法寶是什麼?溢達掌舵人楊敏德:如何讓員工快樂地工作?留住精英人才的兩大法寶是什麼?

  • 「不公平」的公平獎賞
  • 學校快速抗原測試應否取消?蔡若蓮:保護同學健康安全為先
  • 習近平:亞太地區不能回到冷戰時期對立割裂狀態

本社編輯部

View all posts
標籤: 2023財經峰會ESGESG商機人才李律仁楊敏德灼見原創灼見名家ESG大獎灼見名家財經峰會灼見獨家碳信用市場綠色金融金融發展局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團結香港基金創會主席董建華(左)出任榮譽主席,陳智思(右)出任基金會主席,新任命即時生效。(團結基金圖片;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陳智思任團結香港基金主席 董建華改任榮譽主席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8
林毅夫教授指出,中國的快速發展帶來世界經濟格局、政治格局的變化。(城大提供圖片)
名家演講錄

林毅夫教授:中國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 可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8
行政長官李家超(中)、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右)和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徐威(左)在論壇上合照。
灼見經濟

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3開幕 李家超:本港有條件在大灣區金融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9-28
陳茂波表示,本地樓市整體穩定,是否「撤辣」須務實檢視。(政府新聞處視頻截圖)
灼見報道

陳茂波:現時樓市與引入「辣招」時不同 政府密切注視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8
股評人David Webb認為,不應為高風險的投機活動提供合法性。(David Webb 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David Webb籲港府 勿透過證監會監管加密貨幣交易 指徒為投機活動提供合法性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7

影片

  • 張五常教授:AI無法取代人腦? 我與科斯與佛利民為何惺惺相惜?學好中文有什麼竅門?
  • 黃錦輝教授:共和黨為何反對美國陷入俄烏戰爭太深?中國逐漸偏離歐美 不依靠西方經濟?
  • 陳鳳翔:美國向中國提出「四不一無意」是真情還是假意?為什麼中俄愈走愈近,中美愈走愈遠?
  • 陳文鴻教授: 中俄朝等陣營如何反抗西方霸權?印度怎樣與美國聯手東拒中國?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張五常教授:對迷茫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學好中文為何一定要背誦經典詩文?有哪些推薦?
  • 香港中學生如何親炙詩人風采?川鄂詩詞之旅 以詩會友感受文人足跡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賞月賞月 常霖法師
  •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本社編輯部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夜經濟之外 還有大把世界夜經濟之外 還有大把世界 陳景祥
  • 學習:一個過程學習:一個過程 程介明
  • 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 施永青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編輯精選
  • 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 本社編輯部
  • 不良習慣 ──甘筍番茄炆牛腩不良習慣 ──甘筍番茄炆牛腩 李文基
  • 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 張建雄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譚寶碩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小記者與大教授──訪問張五常教授後記小記者與大教授──訪問張五常教授後記 本社編輯部
  • 全民皆兵全民皆兵 孫明揚
  • 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 編輯精選
  • 香港政府的反擊香港政府的反擊 湯文亮
  • 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 梁振威
  • 我們在期許些什麼?我們在期許些什麼? 潘銘基
  • 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潘銘基
  • 陳嵐
  • 梁天卓
  • 蔣匡文
  • 陳景祥
  • 沈言
  • 程介明
  • 崔少明
  • 李立中
  • 陳文鴻
  • 吳文軒
  • 吳家豪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