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科技 專訪洪為民教授:香港創科發展有什麼優勢與機遇?

專訪洪為民教授:香港創科發展有什麼優勢與機遇?

香港是創新者開拓內地市場的橋樑,有利促進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本文旨在分享洪為民教授對香港創科發展的分析,包括優勢和機遇,如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醫療及生物科技和培養、吸納人才等。

徐鍾冰心(Cecilia Tsui) 作者: 徐鍾冰心(Cecilia Tsui)
2023-04-18
創思.慧行

標籤: 人工智能人才創新科技大灣區洪為民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生物科技精密製造業航天科技
洪為民表示,傳統工業式微是一個事實,但有些產業是具優勢的。(InnoHK圖片)
洪為民表示,傳統工業式微是一個事實,但有些產業是具優勢的。(InnoHK圖片)

最近,筆者有幸能跟洪為民教授作專訪,洪教授是斑馬星球科創加速平台創始合夥人、華人大數據學會執行主席,曾為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和第13屆全國人大代表。作為資深科技及天使投資人,對創新科技發展具精闢見解。

創新科技是環球經濟發展的動力,為配合世界和亞洲的趨勢,迎接新經濟的機遇,在2022年12月底,香港政府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註1),訂立未來5至10年創科發展目標,提出4大方向,包括:

  • 完善創科生態圈、推動香港「新型工業化」
  • 壯大創科人才庫、增強發展動能
  •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智慧香港
  • 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好連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

洪教授認為《藍圖》先從本港創科發展的優勢、機遇與挑戰,作了基本的分析,有助社會了解形勢,共同面對挑戰,並吸引年輕人投身相關行業,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再者,未來創科發展,本港可以倚仗北部都會區,政策、資金、技術上可以藉深港聯動,讓我們可以乘創科發展之風,抓穩「十四五」中「雙循環」的科技機遇,並推動新型工業化。

香港工業 從未消失

首先,洪為民教授指出香港的工業從未消失。雖然製造業只佔本港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點幾,但是,香港有很多成功的工業家,工業基礎不弱,只是大多把生產基地設在廣東省和東南亞地區。香港工業總會發布的《香港製造:香港工業啓新章》的研究報告指出(註2),2016年在內地的港資製造企業約有4.6萬家,其中45%以上位於廣東省,而且廣東的港資企業佔比在近年來逐漸增加。

根據估算,2018年港資企業在內地創造了約5000億港元的產值,相當於同期香港GDP的17.6%。所以有些人提出應該以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國民生產總值)來衡量工業的經濟貢獻。洪教授支持新型工業化,雖然香港不可能再做玩具、牛仔褲等,傳統工業式微是一個事實,但有些產業是具優勢的。

洪教授認為,生物科技是香港具優勢的產業之一。(香港科學園Facebook圖片)

香港哪些產業有發展優勢?

醫藥、醫療保健和生物醫學

洪教授認為,生物科技是香港具優勢的產業之一。香港有5所全球100強的大學(註3)和兩家醫學院,具雄厚的科研根基,也擁有一些世界級的人才,如盧煜明教授為產前檢查技術帶來突破性發展、葉玉如教授在神經系統疾病(阿爾茲海默症)方面取得關鍵進展等,他們均被視為有機會獲取諾貝爾獎的優秀科學家。

可惜,香港的制度不健全,由殖民地年代開始,我們沒有制度批核藥物,只是參考歐美國家的方法。為此,有一些人提出香港應有藥物審批制度,但同時要跟其他國家有互認機制,我們需在這方面考慮長遠的方案。

重要的是,香港形象可靠、信譽好。香港百分之一的工業,其中超過一半是食品,例如月餅、蛋卷等。雖然,香港製造的成本高,但仍堅持在本港製造,這是信心問題。藥物和食品製造必須講求信心,就算同一品牌的奶粉,在廣州和香港均設有廠房,顧客多選擇來香港購買,這很明顯是香港的優勢。

在2018年中,香港交易所修改上市規則,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業在主板集資。其實,香港於生物科技產業一直擁有獨特的優勢,現時再加上多方面的配合,將有助我們鞏固產業的基礎,進一步把本港發展成為亞太區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首次公開招股中心,把握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科技市場的機遇(註4)。

粵港澳合作發展精密工程及裝配

香港特區政府也常提及精密製造業,當中涉及儀器,中國在這方面處於弱勢。洪教授解說,香港過去的鐘錶業是不錯的,故此有一班老一輩(約50至60歲的人才) 可以和中國發揮互補作用,並分享了下述例子:

ASM太平洋是一家專門製造檢測儀器的公司 ,在香港有2000多名員工,在本港只做樣機(prototype),其量產基地設在中國成都。近年,他們分拆另一家公司(佔百分之40多的股權),主要做半導體封裝材料。此外,百分之50多的股權為中國一家私募基金公司擁有,在香港科學園和深圳前海的寶安,及安徽溆州設廠,短短兩年內已經成為全球第二、第三大的供應商,是此類產品全球五大公司裏面,唯一在中國內地生產的供應商,其他4家,分別在日本、韓國和台灣。

上述例子反映粵港澳三地合作構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可以發揮大灣區不同城市的優勢,合作推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大灣區業者可以透過香港的平台「走出去」尋找技術和合作夥伴,利用香港廣泛的專業服務,以及本港在金融、資訊自由流通方面的優勢,協助大灣區產業升級發展。再者,香港擁有健全法制,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享譽全球,可充當大灣區與外國企業之間的橋樑,引進合適技術,促進區內產業向更高標準發展(註5)。

理大與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於22年7月簽訂合約, 成立先進空天推進技術聯合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學圖片)

開拓航天科技

在過去30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不斷開創先河,在多個領域的關鍵技術取得突破,躋身世界前列(註6)。洪教授列舉以下的例子:

香港將軍澳有一家名為香港航天的公司, 準備在香港生產衛星。目前已租了很大的廠房,正準備投產。有些人會問:為什麼要在香港生產?洪教授表明,衛星的配件分别有30%至40%是在中國製造,另外的20%至30%在美國製造,其餘的來自世界各地。發展航天產業是需要最好的物料,故供應商遍布各國,包括德國、奥地利、捷克等傳統工業強國,每個供應商可能只專注做一個配件。如這類貨品在中國做,需要交關稅、清關等手續,需要約兩個星期時間處理。如在香港做,既不需要關稅,又節省時間,故在本港生產的成本不一定會高於在中國生產。

近年,多所香港的大學、專上學院和中學紛紛開設航天課程,包括本科、碩士課程和短期的培訓。再者,香港理工大學與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先進空天推進技術聯合研究中心,為中國的航天科技發展作出貢獻(註7) 。一些社會人士指出,若要培養更多有志於航天事業的年輕人才,要從中學層面做起,加強推動宣傳,及營造社會氛圍,燃點起年輕人投身航天科技事業的志向。

縱觀洪為民教授的分享,在某些重要領域,如藥物、食品等,香港的工業是具優勢的。首要是我們的產品能給予顧客信心,其次,如產品的工業鏈在海外,香港作為免稅港是具有相當優勢的。

香港具人才吸引力

洪教授明言香港對於海外人才吸引力是高的,有許多海外教授樂意來香港工作。 雖然,中國深圳给予的薪酬高一些,也提供優質住房安排,但也不及本港的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優勢。

另一方面,在香港「黑暴」後,中國內地一些博士生不再來香港。唯本港的教授需要博士生協助,例如香港科技大學有一名教授便轉往深圳中文大學工作,因那裏可提供博士生做研究。

重要的是,香港在人工智能範疇的論文被引述次數是全球排第三的,僅次於中國和美國。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有很多學者在此,港大、中大和科大也有很多來自美國的人才。現在,中國學者在美國做人工智能研究不大合適,也怕涉及政治層面,這些人才陸續來香港。

香港特區政府撥出100億港元發展InnoHK項目,有28家實驗室,每家可申請數億港元,也吸引了不少人才,例如葉玉如教授研究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城大夥拍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研究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FinTech)等。這些重點項目能吸引國際人才,若要做這些頂尖的研究,科學家是非常重要的。

InnoHK項目有28家實驗室,每家可申請數億港元,吸引了不少人才。圖為香港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內科學家成員合照。(InnoHK圖片)

結語

總括而言,香港在創新科技領域是具相當優勢的。香港特區政府、大學、科研機構,和政商界應集中投資,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醫藥、醫療保健和生物醫學、精密工程及裝配和航天等領域。再者,香港面對很多機遇,首要是香港有很好的條件,包括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公平營商環境、資金自由進出、自由的貿易和投資制度、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和會計制度、人才和資訊流通等(註1)。

現在很多美國論文的數據庫已經不再向中國內地開放。暫時,本港沒有此問題,這是很關鍵的,做科研需要大量參考文獻才可達至世界级水平。香港仍然具機會之窗,充滿機遇,但我們需要改變心態和制度。

投資創新也很重要。創新需要很多資源,還要有心理準備,有些錢會血本無歸的。現屆政府改變了思維,有利創新科技領域的發展。唯洪教授強調在問責、法制、資源分配、政商界和大學合作之間應取得平衡,以照顧社會不同的持份者,以及提升效益,促進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註(按文字進入連結):

  1. 《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
  2. 《香港製造:香港工業啓新章》
  3. 吸引頂尖人才  凝聚創科力量
  4. 發展生物科技  打造國際品牌
  5. 推進大灣區現代製造業升級發展
  6. 「國家在香港選拔載荷專家」簡布會
  7. 理大與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合作成立「先進空天推進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為中國的航天科技發展作出貢獻

延伸閱讀:〈專訪洪為民教授:香港創新科技發展面臨什麼挑戰?〉

更多精采文章

  • 專訪洪為民教授:香港創新科技發展面臨什麼挑戰?專訪洪為民教授:香港創新科技發展面臨什麼挑戰?
  • 梁頴宇:投資生物科技為人類生命謀福祉梁頴宇:投資生物科技為人類生命謀福祉
  • 港府斥百億建InnoHK 林鄭月娥:研究轉化實用 孕育科研人才港府斥百億建InnoHK 林鄭月娥:研究轉化實用 孕育科研人才
  • 再談小學的科學科再談小學的科學科
  • 推展創科發展推展創科發展

  • 數據生態見微知著
  • 回南天牆壁出水的原理
  • 後神舟十三號的航天藍本

徐鍾冰心(Cecilia Tsui)

徐博士曾在跨國公司和高等教育界工作,現為香港創新論壇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博雅管理學院(前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顧問(管理教育及研究)、英國特許管理學會─香港分會創會主席。2019至2020年,她與美國知名學者合作發展《創新創業和科技向善》碩士課程。徐博士探討中國上海、深圳和香港智慧城市之發展。早年,徐博士曾帶領專家和導師發展《香港商業》、管理學、通識及語文課程,領導研究團隊比較亞洲區公開大學之管理模式,研究歐美和香港的高等教育素質保證機制及其成效和影響,參與(UNESCO-IIE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規劃所培訓,探訪(OECD-IMHE)經濟合作與發展组織高等教育管理中心,協助美林證券和新鴻基財務合併項目等。徐鍾冰心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高等教育素質政策博士),英國劍橋大學(跨學科建築設計碩士)、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香港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徐博士致力為博雅管理、醫療保健、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生活之創新創業等領域作貢獻。
View all posts
標籤: 人工智能人才創新科技大灣區洪為民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生物科技精密製造業航天科技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股評人David Webb認為,不應為高風險的投機活動提供合法性。(David Webb 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David Webb籲港府 勿透過證監會監管加密貨幣交易 指徒為投機活動提供合法性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7
民建聯執委會議選出陳克勤任主席。(陳克勤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民建聯改選領導層 陳克勤任主席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5
在張五常眼中,現實世界才是經濟學的實驗室,而且經濟學具有公理性(axiomatic),其最終目的是能夠解釋和預測。(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5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中)、中大副校長陳德章教授(左五)、中大副校長陳偉儀教授(右四)、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總裁古靜敏女士(右五),以及一眾校友傳承基金執行委員會委員一起主持中大創業日2023開幕典禮。(中大提供)
灼見創科

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4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影片

  • 陳鳳翔:美國向中國提出「四不一無意」是真情還是假意?為什麼中俄愈走愈近,中美愈走愈遠?
  • 陳文鴻教授: 中俄朝等陣營如何反抗西方霸權?印度怎樣與美國聯手東拒中國?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張五常教授:對迷茫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學好中文為何一定要背誦經典詩文?有哪些推薦?
  • 香港中學生如何親炙詩人風采?川鄂詩詞之旅 以詩會友感受文人足跡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賞月賞月 常霖法師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本社編輯部
  • 學習:一個過程學習:一個過程 程介明
  • 夜經濟之外 還有大把世界夜經濟之外 還有大把世界 陳景祥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編輯精選
  • 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 本社編輯部
  • 不良習慣 ──甘筍番茄炆牛腩不良習慣 ──甘筍番茄炆牛腩 李文基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大衛營峰會是盛事還是魔咒 張建雄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譚寶碩
  • 小記者與大教授──訪問張五常教授後記小記者與大教授──訪問張五常教授後記 本社編輯部
  • 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中美角力進入新格局 施永青
  • 全民皆兵全民皆兵 孫明揚
  • 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潘銘基
  • 陳嵐
  • 梁天卓
  • 蔣匡文
  • 陳景祥
  • 沈言
  • 程介明
  • 崔少明
  • 李立中
  • 陳文鴻
  • 吳文軒
  • 吳家豪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