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首宣布恢復每年中小學閱讀經常性津貼,小學每年可獲4萬,中學則獲7萬,以便學校推行閱讀活動。我們都知道閱讀的好處,所以一直以來不少學校、家長都很重視如何培養子女的閱讀習慣。每年書展之時,不少家長都會購買大量有教育意義的圖書,希望孩子從中享受閱讀的樂趣,更理想的是養成自行閱讀的習慣,自己懂得選取合適的書籍翻閱,最終達到自學這種理想學習模式。
閱讀寫作互相影響
閱讀和寫作可說是一對孿生兒,彼此互相依賴,互相影響。然而相對於閱讀,寫作如果是一個人的話,他就沒有那麼幸運,也沒有那麼多的關注。我們很少聽到投放恆常性資源到寫作當中。當然,閱讀的投資是具體的,一本本的圖書,學生拿着圖書閱讀的畫面,和一系列的閱讀活動等,這些都是可見和容易量度的。寫作則不然,學校也許會有一些寫作班或課程,但所着力的地方往往是寫作方法,至於怎樣去提升學生或子女的寫作能力呢?則很少有一個長遠的策略。
寫作是綜合語文能力的表現,為簡化解說,我會把它分成內功和招式。那樣就較容易掌握當中的特性和涉及的範疇。內功方面,其實就是寫作的涵養,什麼構成寫作的涵養呢?第一當然是「動機」和「需要」。「動機」是重要的,只要具備寫作動機,即興趣,很多事情都能夠迎刃而解。但這個說得容易做時難,稍後再簡述。「需要」則是日常生活所需,無論喜歡與否,例如申請信、投訴信等實用文。不過對古人來說,他們可以連公函也寫得極具文采,例如《出師表》的「表」,就是公文的一種,當中卻充滿了值得我們學習的寫作技巧,以及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動機自小培養
說到寫作動機,和閱讀一樣,也是要從小開始,可以是從最簡單的床邊故事開始,由開始跟孩子說故事,慢慢讓孩子猜度故事發展,在這個位置上可以不停留於故事本身,而讓孩子發揮想像,說一說,改一改,將原本的故事情節作簡單修改。如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守株待兔》,當我們說到農夫等不到野兔再到來的時候,沒可能等到農作物都枯死吧,那麼,順着故事發展,他會做什麼來提高兔子撞樹的機會,或是加速農耕速度,使他有更多時間等待兔子呢?這樣給孩子發揮想像力和創作的興趣。另外,也可以輪流編故事,例如運用孩子日常接觸的卡通人物,設定成故事人物和主題,父母可先作一個開始,孩子說了一句,家長接着說兩三句引導,讓孩子容易接續說下去。當然,在進行時最好因應孩子的興趣、生活習慣、喜好來借題發揮。
另外,有時候,孩子看到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會跟你說個不停,不斷地和你分享故事的內容和人物,這個時候,也是引起孩子寫作動機最合適的時候。例如孩子甚為喜歡的《哈利波特》,當孩子閱讀完後,故事的情節和人物肯定仍在他們的腦海中盤旋,那時可鼓勵他們創作另一個屬於自己的魔法故事,家長或老師可和他們傾談,加入身邊同學或本地元素,協助他們發展故事的脈絡,讓他們擁有自己的故事。過程中由於需要多次修訂和書寫,因此成人可以利用電腦文書或錄音,將故事記錄下來,以便日後整理。這方法較適合高年級的學生,一些偵探故事如《福爾摩斯》、成長系列的故事也是很好的引入例子。
練就寫作的內功,除了上述提到最動要的動機外,還需要觀察力的訓練、作者自身的經歷、閱讀的累積、對語言的敏感度,以及個人的性情和觸角等,這些都是內功的重要成份。而這些東西,不能像閱讀那樣,容易量度和可見。而最有趣的地方是,閱讀得多或深入的,並不代表他能成為出色的作家;相反,名作家大都是積極的閱讀者。故此,練好了內功,還要有招式配合,這才能練就成一身寫作的好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