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的冬至頗有名副其實的驚喜,就如欣賞韋華第(Vivaldi)《四季協奏曲》最後的樂章,寒氣幽微之後,帶着興奮的預期,一按重播鍵,春天又來了……
不過,你能想像,如果冬天的「雪人」失約,會帶來怎樣的危機嗎?
失約,在途中 ……
冬天來了
春天還遠嗎
然後冬至
一陽生
這是天公造美
砥礪人間的鋪排
可是隆冬正在躺平
在人間砥礪的溫室裏
人類文化的熱點不在赤道,都在北半球;承擔警戒和療癒使命的宗教,也植根在這片熱惱喧騰的土地上。苦寒然後知春暖,黑夜更需要繽紛的廟街、蘭桂坊。經濟低迷,我們需要救市;人心疾患,更需要倫理的反思、檢點和救贖。中國傳統的信仰故事,除了創世的「盤古」,就是追趕太陽枯竭而化作桃花林的「夸父」。他與耶穌的故事兩相映襯,亦有玄機。
一個懸掛起來,一個倒下去──耶穌與夸父的救贖
我們看得見祂的正面
卻只看見他的背影
我們看得見祂的神情
卻看不見他的面貌
我們看得見傷害祂肉身的刑具
卻沒勇氣直視那個煎熬他的火球
我們看得見祂流着的血
卻只能想像他枯燥的汗水
我們看得見祂將要復活的身軀
卻找不到他臨終止步的身影
我們看得見祂肩負的經緯座標
卻只有陶淵明記下他的願景遺跡
有一種光環
戴着人間的荆冕
祂說
願天父赦免你們的罪賜予平安
有一種光環
挺着太陽的芒刺
他問
你們找到桃花林的活水源頭嗎
我們的希望不單在聖誕節的耶穌,更在每一個新生兒。不管是否父親母親,好好照顧孩子是每個成年人的天職。「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保赤安良,是每個當權者絕對不能驕傲自滿的任務。在滄海橫流的歲月裏,怎樣支援年輕人面對各自的成長困局度過黑夜是一門大學問。
平安夜
夸父前輩 您好
他們有耶穌
我們有了你
已經是一個救贖了
太陽正在下山
請您稍留步
給後面那些奔波的追隨者
傳一個溫馨的短訊
見字飲水
小心帶着孩子回家去
明天
記得我的背影就夠了
後記
香港學生自殺個案有上升趨勢,這不單是教育的問題,整體社會責無旁貸。
意象原型:
- 「冬天來了,春天還遠嗎?」:雪萊〈西風頌〉節錄。
- 「冬至,一陽生。」:冬天到了極點,熹微的陽氣萌生。
- 溫室效應
- 「夸父逐日」的故事
- 陶淵明〈桃花源記‧序〉
-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見《尚書‧泰誓》。
- 香港學生自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