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宗教與藝術相遇──俊美、自我與同性戀

宗教與藝術相遇──俊美、自我與同性戀

普世價值本就衍生自西方宗教,兩者乃一體之兩面,而前者能否超越後者的影響或羈絆,在理論和現實上,看來都困難重重。從西方聖人畫像的演變中,就反映出如此面相,不過幸好還屬正面,乃普世價值的正面案例。

施林海 作者: 施林海
2022-12-25
憑欄瑣記

圖片:作者提供

標籤: ​ 灼見原創人道主義同性戀文藝復興灼見獨家耶穌聖塞巴斯提安觀音
聖塞巴斯提安與觀音像。
聖塞巴斯提安與觀音像。

承接前文:〈宗教圖像、醫療效果及同性戀象徵──從被刮去的聖人眼睛説起〉

14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是西方藝術發展的重要分水嶺,人們的世界觀開始由「以神為中心」回歸到「以人為中心」,人文精神擡頭,畫家們傾向將主觀思想注入宗教藝術中,如此也促使聖徒畫像的構圖和象徵產生變化。

其中最為典型例子就是《聖塞巴斯提安殉難圖》。在過去的800多年裏,這幅畫作的創作方式和象徵意義不斷改變,我們可從中窺探各個時期的不同意涵。

《聖塞巴斯提安殉難圖》

塞巴斯提安(Sebastiane,約於西元288年殉難)原為羅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us)的貼身侍衛軍官。但他卻信奉基督教,暗地裏去獄中幫助那些被迫害的基督徒,鼓勵他們堅持信仰,不要屈服於世俗威權。最終被羅馬皇帝處以極刑。

根據文獻記錄,塞巴斯提安殉教時,是被綁在一根柱子上,遭亂箭狂射。但他後來又奇跡復活,過了一段時間,又被殺死。虔誠、受難和復活,這三大元素令聖塞巴斯提安從14世纪開始,成為基督教中抵禦瘟疫(主要是黑死病)的主保聖徒。

在文藝復興前的畫作中,聖塞巴斯提安的形象類似基督,較為年長,留有鬍鬚,且以半裸或幾近全裸之姿被綑綁在樹上/柱子,故此他被視為「仿效基督」(Imitation of Christ)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們喜愛以俊美的樣貌描繪基督,也惠及聖塞巴斯提安像,年輕、俊美及裸身取代了過去較為年長、留有鬍鬚的樣貌。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Pollaiuolo兄弟所畫的《聖塞巴斯提安殉難圖》,是宗教教義和藝術創作的完美結合。

《聖塞巴斯提安殉難圖》

在畫中,聖塞巴斯提安被刻劃成一位裸體美少年,被綁在木樁上。6位弓箭手環繞一周,兩人一組,張弓搭箭,將其亂箭射死。該作品展現出人道主義精神,以及挑戰黑暗勢力的勇氣。如此已超越了宗教崇拜及醫療目的,是個人思想和美學觀念的寄托和創造所在。

值得留意的是,畫中的少男身形柔美,較像女性,有被動和順服之感,這與當時崇尚魁梧英勇的男子形象背道而馳。但如此方式符合教義,因為耶穌的身體就是象徵順從和忍受,毫不抵抗。雖然最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卻彰顯了復活的榮耀,代表著希望和光明。

如此形象為20世紀男同性戀運動帶來極大啟發,成為這個運動的代表象徵,具有普世意義。

自我告白和男性同性戀

到了19世紀,那些勇於脫離新古典主義教條、反叛權威的青年藝術家們,將為藝術犧牲的困苦視為另一種形式的「殉難」,也因此將之投射到聖塞巴斯提安的畫像創作上。

此時藝術家的焦點,不只是聖塞巴斯提安的俊美身軀,而是他對內心對真實信仰的勇敢告白。故此,20世紀的那些具有同性戀傾向的藝術家/文學家就勇於繼續開發聖塞巴斯提安的另一寓意──坦然告白自己的性傾向。

最為著名的就是日本文學家三島由紀夫(1925-1970)。他在1949年發表長篇自傳體小説《假面的告白》,披露了自己同性戀的內心世界,後來更請攝影家為自己拍攝寫真,自己扮演為幾近全裸的聖塞巴斯提安,那些紛紛射來的羽箭,象徵着俗世對他的壓迫。

三島由紀夫扮演為幾近全裸的聖塞巴斯提安。

聖塞巴斯提安的象徵意義影響深遠,遍及許多範疇。1976年,以同性戀為主題的《塞巴斯提安》電影面世;還有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它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電影節之一,在歐洲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電影《塞巴斯提安》(1976)

1999年德國愛滋病防治協會所發行的義賣海報,就是以聖塞巴斯提安為主題。聖塞巴斯提安由中世紀的抵抗黑死病的主保聖徒,演變成防治愛滋病的象徵形象;另外,馬尼拉有聖塞巴斯蒂安大學,美國也有以他命名的自然保護區。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位於菲律賓的聖塞巴斯蒂安大學。

為何聖塞巴斯提安可以跨越時代限制,具有不斷變化的象徵呢?那是因為聖塞巴斯提安的殉難,代表了復活,也代表完美。如此充滿天國至美意象的俊美身軀,安慰了在肉體或心靈上被折磨及困擾的人們(無論是瘟疫、愛滋病還是同性戀群體等)。

推而廣之,聖塞巴斯提安的形象和寓意,能夠超越所有的負面想象和現實,無瑕地、完整地與永恆契合,給人們極大安慰,且具某種程度的普世意義。

對普世價值的思考

因為瓊安娜·盧利女士(Joanna Lumley)的旅遊節目,我留意到遠在近東土耳其的一個山洞壁畫;從那被刮去眼睛的聖徒壁畫中,我得以窺探西方宗教藝術的一個側面,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值得探討的是,中國傳統畫作中,有沒有類似的歷史和功能?與西方宗教繪畫又有哪些不同?原因何在?而中國宗教繪畫中,有沒有類似的普世意義/目的?

觀乎中國的宗教圖像(無論佛道)似乎並沒如此傾向,例如由印度傳入的觀音圖像,本來的象徵意義是宗教上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即使經過本土化後,也只是多了一個送子形象。

觀音形象並沒有如西方聖人畫像般,成為不同範疇的代表象徵,且具有不斷變化的意義。

以上只是初步構想,仍需繼續探討。但最起碼能夠説明一點,那就是一神教和無神論的世界觀,很是不同。這是我們在興致勃勃的高談普世價值之時,需要留意之處。

維基上對於「普世價值」的定義有這麽一句,「這些價值觀基本都超越了宗教、國家和民族,在地球的每個地區都被推崇」。

這句話並非事實,需重新編輯,因為普世價值本就衍生自西方宗教,兩者乃一體之兩面,而前者能否超越後者的影響或羈絆,無論從理論或現實上,都困難重重。

西方宗教聖人畫像的演變歷史就是其中一例,幸好效果還屬正面,乃普世價值思路下的成功案例。

宗教與醫療的關係 2-2

更多精采文章

  • 謝智剛教授:洞識知識型社會先機 實現科創致富 21歲創科人盧穎熙:重視團隊質素與未來謝智剛教授:洞識知識型社會先機 實現科創致富 21歲創科人盧穎熙:重視團隊質素與未來
  • 管喬中說人類「五個世界」 談中共二十大核心目標管喬中說人類「五個世界」 談中共二十大核心目標
  • 聖誕節是愛的節日,還是送禮物的節日?聖誕節是愛的節日,還是送禮物的節日?
  • 始於心,終於心:培育「利他」的重要意義始於心,終於心:培育「利他」的重要意義
  • 生活和學習的編程生活和學習的編程

  • 萬里尋親說孝道──古畫背後的故事
  • 大英博物館的中港分野──反思本地文化前景
  • 書法雜誌《書譜》的劃時代意義

施林海

香港註冊中醫師,從事中醫藥行業,師從歐陽衛權教授和李賽美教授,近年參與李賽美教授主編之《名師經方講錄》系列叢書,擔任副主編。平素醉心攝影、盆景、奇石及舊物收藏,篤信文化和藝術能夠豐富人生。 聯繫電郵:[email protected]
View all posts
標籤: ​ 灼見原創人道主義同性戀文藝復興灼見獨家耶穌聖塞巴斯提安觀音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習近平抵俄羅斯訪問 中俄領袖分別發文 盼加強關係促和平
灼見報道

習近平抵俄羅斯訪問 中俄領袖分別發文 盼加強關係促和平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廢爐推進公司計劃管理室中長期計劃小組經理佐藤學解釋排放流程。
灼見報道

福島核廢水料年內排放 日官來港釋疑:經淨化對人體影響微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瑞士信貸銀行陷入財務危機。(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融合」計中的5位香港藝術家:(左起)何遠良、岑嘉慧、周圓源、李展輝和朱卓彗 (Arkad基金會圖片)
藝思人生

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

作者: 陳嵐
2023-03-18
盧煜明教授從煮即食麵,悟到在母體血漿找胎兒DNA的方法。
灼見創科

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17

影片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 陳鳳翔:矽谷銀行被接管 會否引發骨牌效應?白宮如何收拾殘局恢復市場信心?
  • 鄭家寶校長x 游偉樂老師x 翁港成校長:失明教師在教學上遇到什麼挑戰? 怎樣為學校及學生帶來正能量?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如何讓員工快樂地工作?留住精英人才的兩大法寶是什麼?
  • 梁賀琪:DSE如何發揮香港軟實力?遵理在內地有什麼發展大計?
  • 法國的教師甄選及學制有何優勢?法國中學教育如何培養出開放、無私的下一代?郭位教授與巴黎路易大帝中學校長對話
  • 曾鈺成:人大釋法對議員宣誓有什麼要求?怎樣才算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
  • 恒大ESG研究中心鄭子云教授:如何分清企業漂綠?披露好是否回報一定佳?
  • 黃錦輝教授:國際媒體為什麼只炒作不利中國的新聞?美國如何煽風點火轉移國際視線?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人工智能開啟作弊新時代?是時候改革學生評分方式人工智能開啟作弊新時代?是時候改革學生評分方式 馮穎匡
  • 教研合一,政教分離,大學排名一定進步──獨家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研合一,政教分離,大學排名一定進步──獨家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 本社編輯部
  • 笑笑 常霖法師
  • 對日本之美的反思對日本之美的反思 編輯精選
  • 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融合藝術的創新嘗試──《融合貳》展覽有感 陳嵐
  • 俄烏戰爭 炸毀北溪 炸爆矽谷俄烏戰爭 炸毀北溪 炸爆矽谷 陳鳳翔
  • 看似平凡,卻活得比誰都精采看似平凡,卻活得比誰都精采 張灼祥
  • 《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萬年景》──場域特定裝置作品 馮珍今
  • 3份頂級報告差異何以如此大3份頂級報告差異何以如此大 張建雄
  • 沿豪俠小說到香港武俠文學沿豪俠小說到香港武俠文學 楊興安
  • 香港勞工生產力長期偏低香港勞工生產力長期偏低 羅祥國
  • 亦文亦武亦商趙式慶亦文亦武亦商趙式慶 廖書蘭
  • 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 本社編輯部
  • 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 張建雄
  • 陽光明媚下的告別陽光明媚下的告別 陳月平
  • 失靈的警報 市場的豪賭失靈的警報 市場的豪賭 胡孟青
  • 特首顧問團名單出爐 李澤鉅、周勝馥上榜特首顧問團名單出爐 李澤鉅、周勝馥上榜 本社編輯部
  • 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 編輯精選
  • 女人的沉默女人的沉默 羅乃萱
  • 重新審視香港裙帶資本主義重新審視香港裙帶資本主義 袁彌昌

推薦作家

  • 袁彌昌
  • 張楨
  • 馮穎匡
  • 馮珍今
  • 胡孟青
  • 湯文亮
  • 卓王詠詩
  • 李大齊
  • 陳鳳翔
  • 張宗永
  • 曾國平
  • 陳月平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