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著名中國婦科泰斗羅元愷教授主張「以靜養胎」,安胎之要着重一個靜字:安胎中藥藥性宜靜不宜燥,身體宜靜不宜動,情緒宜靜不宜躁。主張以靜制動,在藥食、情志及起居三方面進行調護,以達到最佳安胎養胎之效。
以靜制動 安胎養胎之道
羅老用藥平和,以陰柔守而不走之藥,例如桑寄生、阿膠、制何首烏、枸杞子、黃精、熟地黃、紅棗、烏豆衣等安胎;不用辛溫動血活血之品,例如當歸、川芎等「走而不守」之藥。《本草正》當歸、川芎條云:當歸「氣辛而動,故欲其靜者當避之」;「芎、歸俱屬血藥,而芎之散動,尤甚於歸……散則有餘,補則不足。」故胎漏、胎動不安之證,川芎、當歸等藥,當慎之、避之。
此外,還應禁用或慎用妊娠藥禁所列諸藥。若確屬病情所需,亦應注意劑量與療程,中病即止。羅老建議,孕婦在妊娠期間,應保持情志安和,精神舒暢,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這都是安胎門的金石良言,一直指導着筆者為患者安胎護航。
可是現實中,許多在職懷孕的女性無法靜下來,慢下來,安心靜養,在職場上仍要打拼,工作依然繁忙,部分更要加班或者出差!這些情況都給醫者壓力,要小心因應她們的情況,全力護航保胎,直至胎元壯健,佗到穩妥才能鬆一口氣。
男精壯而女經調,有子之道也
Lisa由讀研時代已同筆者結下醫緣。緊張的學習及功課壓力令她經常覺得疲倦心悸,睡不好,吃不香。她帶着半信半疑的態度去服用中藥,服中藥後她的不適症狀明顯改善,令她信賴中醫。結婚懷孕後,她就告訴我這消息,當時她要深圳、香港兩邊走,頻撲操勞。當時正值春節假期,有一天她在深圳突然腹痛伴下陰出血,趕去醫院檢查已經流產,令她非常傷心。
節後她來調理,我安慰她不用太擔心,早期流產多因胎元太弱,無法繼續孕程,只要好好調理身體,做好備孕準備,就能懷上及產下健康的孩子。生育是否順利與夫婦雙方身體健康狀態關係也密不可分。中醫古籍《女科正宗》對生育的觀點:「男精壯而女經調,有子之道也」,意思是男子精子健康有活力、女子月經正常規律通順,是懷上健康胎兒的大前提。
筆者遂建議她與丈夫去檢查精子狀況是否正常,她趁丈夫來港之際,帶他來調理身體。3個月後她再次懷孕,這次她小心謹慎,不再深港兩邊走,並讓父母來港,照顧她起居飲食。懷孕後,她的尺脈滑利有力,而且右脈較明顯有力。我心裏暗想:滑利的尺脈是胎元壯健的徵兆。Lisa最終用中醫的針藥安胎到12周,做完T21檢查結果正常後,就停針藥治療。今年初順利產下一女,高興地送來喜糖報喜了。
這十多年來,病人每次發來她們平安誕下孩子的消息,看到可愛的BB照片,我總會很高興,這是安全「抵埗」的好消息,我可以放下對他們的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