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學校裏面沒有敵人

學校裏面沒有敵人

中小學即將開課了。不管大面積罷課是否成事,罷課確實是一個拿來討論的好議題,舉一反三,可以幫助我們剖析很多問題,而擺在學校面前的是:社會上的衝突,要不要搬到學校裏面?

程介明 作者: 程介明
2019-08-30
教育評論

標籤: 中小學開課專業操守政治表態社交平台社會撕裂罷課
學校開課在即,會否出現大面積罷課,令人不無擔心。(亞新社)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display wrists tied with yellow ribbons during a rally against Beijing's election framework for Hong Kong, outside government headquarters in Hong Kong September 26, 2014. Hundreds of school children joined university students demanding greater democracy on Friday, capping a week-long campaign that has seen a large cut-out depicting Hong Kong's leader as the devil paraded through the city and calls for him to resign. The stickers on the students read: Hong Kong Students' Strike. (EyePress/Jim Chan)

學校開課在即,會否出現大面積罷課,令人不無擔心。(亞新社)
0
SHARES
1.5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還有一個星期,中小學就要開課了。大家都會關注,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如何開學?學生還未開學,教師的暑假則大都已經結束,準備開學。

罷課是一個議題。就筆者接觸的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看來大面積罷課的情形,成事機會不大。不過,不管罷課是否成事,罷課確實是一個拿來討論的好議題,舉一反三,可以幫助我們剖析很多問題。

學校不要成為政治戰場

不論是哪一方面,都承認香港社會現在存在嚴重撕裂。承認,也是一個剖析問題的好起點。既然是撕裂,也就是:一、對於一些關鍵的問題,社會存在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二、這些不同的看法,又不是非常明顯的壓倒性一面倒(當然,困在社交平台的群組裏看,任何一方都會以為自己是絕大多數;又或者把對方作為錯誤的敵方)。

學校和教師並不生活在真空,也是處於這樣的環境裏面。罷課,也必然要放到這樣的環境中來考慮。首先是教師,教師之中,對於目前香港的事態一定也存在着明顯的分歧(教師之間,似乎「撕裂」這個詞用不上;很少聽說教師會因為政見不和而在校內unfriend、吵架、不合作的;這是香港教師專業精神的表現)。假如有「罷課」這個論題,教師一定會在校內作政治辯論或爭論,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也不可能要一些教師在政治上服從另外一些教師的政見。

擺在學校面前的是:社會上的衝突,要不要搬到學校裏面?上一次,2014年「佔中」後,2015年教育2.1做了一個普查,其中一個發現:很多老師很自豪,認為社會撕裂,學校沒有撕裂,因為學生已經習慣在時事問題上討論、辯論、爭論,因此沒有因為意見不同而引起衝突,更沒有引起敵意。筆者曾經在本欄特意報道:「校長們引以為豪的;佔領運動以後,學校裏面沒有因為學生政見分歧而分裂;而且學校的『復元』,比社會的『復元』要快得多。」(2015年10月9日〈沒說的故事……〉)

學校裏面沒有敵人。一所學校裏面,教師為了共同的目標,教育學生。教師之間,即使是意見有分歧,並不妨礙他們的共同專業目標,更不會視意見者為敵人。也不會因為政見的分歧,而改變他們的教育實踐。這是一個專業基本的道德,就像醫護人員,即使在戰爭時期,己方的戰士與俘虜應該一視同仁。實際上,在一些學校已經出現不妨礙自己的專業責任, 而又能表達自己個人政治取向的創造性局面。一所學校,教師分別帶上黃、藍的領帶,但是大家相視而笑,並無尷尬,更無敵意,反而和諧得很。他們說,慶幸有這麼一塊地方,我們可以真正的「和而不同」。

真的,也聽到有教師說,學生也生活在莫衷一是的社會大環境中,應該讓學校成為他們覺得可以平和生活的「非戰區」,也有說是「保護區」(shelter)。也有更積極的說,要讓學校擺脫「仇恨」的支配,起碼在學校可以體驗「沒有仇恨」(hatred-free)的群體。

總的來說,學校不是政治戰場。即使是極端的 「攬炒」,也請放過學校。筆者最記得在哈佛教書,一位助教來自巴勒斯坦,她說:在巴勒斯坦,每天早上,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把孩子平安送進學校;因為路上很不安全,孩子進了學校就放心了,每天如是。在目前的香港,就是因為社會的動盪還沒有平靜下來,就要珍惜學校這塊園地,不要把學校捲進社會動盪的漩渦。

這裏有一個問題: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是否有權利有義務作政治表態?有校長說:不應該把是否罷課作為學校的政治面貌。說到底,沒有人有權要學校作任何政治表態,也沒有人有權要教師或者校長作任何政治表態。校長、教師有自己的政治見解,但是他們沒有權利以校長或者教師的專業身份,在政治紛爭中作政治表態。也不允許他們超越專業的操守,去作政治表態。最近有教師由於作出攻擊性的政治發表,因為社會輿論的壓力而退職,可以說是一個典例。這一點,需要教育界認真思索。換一個角度:作為教育專業人員,在專業崗位上,他們沒有義務要政治表態。或者說,他們有權利在本身的專業崗位上,不作政治表態。也可以說,他們應該受到保護,不必在崗位職務有關的事情上,作政治表態。最近有校長因為沒有參與政治表態的活動,令學校受到滋擾,應該說是這位校長堅持了自己的專業立場。

不要忘記,學校還要向家長負責;家長也必然有種種分歧的意見,沒有理由要家長因此而捲進一個不必要的政治漩渦,或者引起家長爭鬥一番。打個譬喻,教師假如罷課,其結果卻不只是影響教師本身,而是影響全體學生,我們要考慮是否有權代替學生和家長作出政治性的決定;這是與一般罷工最不同的地方。不過,學校會面對社會上種種社會壓力和政治壓力,相信學校必然能夠從專業的立場來處理。罷課之餘,家長與校友也會主動要求、游說、脅迫學校參與某種政治表態,甚至政治活動。香港的學校,似乎對於這方面,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原則與經驗。

這裏有個呼籲:希望家長、校友、社區,大家全心合力,尊重學校的自主與決定,保護這塊園地。

早前的中學生集會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有不少身穿校服的中學生參加。(亞新社)學生罷課,則是不同的一類問題。香港的學校似乎也有了經驗。18歲以上的學生,他們有自己的權利。在學校來說,缺席需要向學校請假,這也是保護學校主權(integrity)的一部分。這裏不涉及缺席的動機,也就是說,不會因為缺席的動機而加以額外處罰,或者例外豁免。大家都不希望把社會上認為「違法有理」的理念,搬到學校。癱瘓學校,應該不是任何抗爭的目標。同理,18歲以下的學生,缺席需要請假,但是需要家長信。

學校不要變成政治工具

目前最需要學校和教師思索的,是教師如何與學生交談最近的政治事件。這就關乎教師的專業操守,見諸《教育人員專業操守》。1992年編寫《操守》,筆者時任教育人員操守議會主席。教育專業人員操守的重要一環,是基於教師對學生有其有形無形的權威,因此要提防教師由於這種權威而侵犯了學生的權利。最明顯的例子,是教師對自己校內的學生,作課後有償補習。

在政治方面,請讓筆者重複年前的兩段文字(2014年4月11日〈教師的政治掙扎〉):一、要學生關心政治。在今天,這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且是教育的必須。周圍的環境,充滿着政治,不能在把政治看成是瘟疫,把學生與政治隔離。但是若要如此,教師本身就需要關心政治。教師也毋懼有自己的政治立場與見解。

二、教師的責任不在於要學生接受自己的立場與見解。政見是飄忽的,這是政壇的常規。把學生綁在某種政見的戰車上,把學生的思想固定在動態發展的某個定點上,不是負責任的做法。教師對於學生有權威關係,學生大致總有服從教師、信任教師的基本傾向。教師須要時刻留意這一點,否則就會變成香港人最反對的「政治灌輸」。這是香港這種特殊的社會文化使然。上述「佔中」調查報告,教師的首要關注,是學生的安全!歸根結柢,香港的教師不是政治工具。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專業教師的身份專業教師的身份
  • 理想.浪漫……然後?理想.浪漫……然後?
  • 冤枉的大多數 亟需的冷靜期冤枉的大多數 亟需的冷靜期
  • 中大醫學院新生白袍典禮中大醫學院新生白袍典禮
  • 從「造就人才」的願景說起──淺談香港學校領導人才的操守問題從「造就人才」的願景說起──淺談香港學校領導人才的操守問題

0

程介明

香港大學榮休教授,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歷任教育學院講座教授、教育學院院長、副校長、校長資深顧問;並曾任學生宿舍舍監18年。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等客座教授;1996至2006年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任訪問教授。曾任中學教師、校長;1987年獲倫敦大學教育研究院哲學博士,專攻教育規劃與教育政策。歷年學術著作近千,另有數百在各類國際學術與政策場合的主旨報告。在香港《信報》、《上海教育》與西班牙Escuela撰寫教育評論專欄。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小學開課專業操守政治表態社交平台社會撕裂罷課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馮康醫生表示,若香港能普及接種率,加上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有效,預計到年底疫情應該有希望受控。(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醫療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即使打了疫苗,仍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0
習近平說,國際上的事應該由大家共同商量,世界前途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觀察者網圖片)
灼見報道

習近平: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 鄭永年:盼中國深度開放 可改變亞洲格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0
蒙代爾生前曾說過一些「金句」,為美國傳媒津津樂道。(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美前副總統蒙代爾高齡93逝世 曾聯署公開信〈中國不是敵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0
蔡英文(前中)4月15日在招待美國代表團晚宴上表示,她期待深化台灣和美國的夥伴關係。(蔡英文facebook)
大中華視野

日捲入中美台政治 台勢成中美爭拗磨心

作者: 盧兆興
2021-04-19
阿拉斯加會談會場。(美國國務院圖片)
今天與時光隧道

戰狼不吃這套 紅粉熱議杯麵

作者: 丁望
2021-04-16

影片

  • 葉劉淑儀:英美民主人民並非當家作主 政治制度究竟從眾還是從賢?
  •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未止 香港市民如何自求多福?
  • 黃錦輝教授:後疫情中國未來五年發展布局 香港再工業化如何善用內地資源?
  • 曾鈺成:沙嶺殯葬城爭議反映新界北發展滯後 政府寧要大規模填海而讓新界土地閒置
  • 施永青:為政治理念移民外國註定失望 人離鄉賤將無法影響中港政局
  • 鄭鈞傑校長:篤信善行 英華書院200年培育僕人領袖
  • 術數名家文相濡:五個玄機推測拜登今年有血光之災? 美國金融大動盪有分裂之象
  • 林浣心:小一入學面試需要準備嗎?父母先問自己與孩子有多少優質相處時間
  • 曾鈺成:政改以往透過「循序漸進」已成絕路 以「愛國者治港」重新出發達至雙普選
  • 劉兆佳教授:香港新管治模式撥亂反正 選委會改革令新政治人才政治人才湧現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顧小培:打疫苗「血栓的疑惑」 「捽」針口弄巧反拙顧小培:打疫苗「血栓的疑惑」 「捽」針口弄巧反拙 本社編輯部
  • 福島核廢福島核廢 陳文鴻
  • 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 本社編輯部
  • 黑與白黑與白 常霖法師
  • 戰狼不吃這套 紅粉熱議杯麵戰狼不吃這套 紅粉熱議杯麵 丁望
  • 褚簡寧「退下火線」 停主持「清心直說」 大減報章專欄褚簡寧「退下火線」 停主持「清心直說」 大減報章專欄 本社編輯部
  • 比梵高小十歲的中國畫大師比梵高小十歲的中國畫大師 益行
  • 瀟湘夜雨  千古傷心人莫大瀟湘夜雨 千古傷心人莫大 楊興安
  • 哀之還是嘲之?哀之還是嘲之? 張建雄
  • 明德格物明德格物 陳家偉
  • 天下去得的中國市場天下去得的中國市場 張建雄
  • 中國霸權?中國霸權? 陳文鴻
  • 陶傑:王夫之死陶傑:王夫之死 編輯精選
  • 吳靄儀給港人上了一堂法治課吳靄儀給港人上了一堂法治課 王永平
  • 悼花園街悼花園街 黃珍妮
  • 818黎智英等九子判刑8-18月 全球嚴厲譴責 Jimmy Lai + 8 Jailed for 8-18 months for Aug 18 Rally Prompted Global Condemnation818黎智英等九子判刑8-18月 全球嚴厲譴責 Jimmy Lai + 8 Jailed for… 楊必興 P H Yang
  • 段崇智:吸引海外華裔學者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段崇智:吸引海外華裔學者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本社編輯部
  • 公務員不獲讚賞 士氣低落原因公務員不獲讚賞 士氣低落原因 湯文亮
  • 百年樹人,由品格教育開始百年樹人,由品格教育開始 屈家妍
  • 住屋供應短缺  城規會責任最大住屋供應短缺 城規會責任最大 施永青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海星
  • 洪蘭
  • 丁惠芳
  • 李文基
  • 鄧希煒
  • 張玉峰
  • 陳景祥
  • 謝祖墀
  • 胡孟青
  • 鄭楚雄
  • 張灼祥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