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特意請一年級數學老師讓我教數學一周,單元內容是立體及平面圖形。
這個單元沒有算術元素,只要能分辦立體或平面圖形的種類,而小一的分類就只有柱體、錐體及球體,一般會認為很容易教。但是我在想,教學要加入體驗學習、小組合作、討論分享的元素,我期望學生能多參與、多表達,容許學生答錯問題,希望學生能積極投入。
為此,我特別寫了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並且邀請全校老師來觀課,促進教學交流。
天生遊戲高手 答案不似預期
孩子愛聽故事,一開始,我分享一個近日我家小貓死去的生活小片段,學生都投入聆聽,並且和我一起為死去的小貓祝福!以為會有一個好開始。
然而理想歸理想,上課沒有多久便遭遇困難。我把學生分成四組,每組三人,每組選一個學生做組長。我每組枱面上,預先放置兩個不同的立體圖形,每組的立體圖形都不同,期望學生能摸上手,親自探索立體圖形的特徵,在小組中互動討論,然後能發表意見。
不過,孩子確實被枱上的立體圖形吸引着,當問及立體圖形的特徵時,同學的答案也出乎意料之外,例如一個方形盒子,會打開說裏面有「東西」;木制的球體會說是不透明、透明的膠箱說是透明的;一組把一個圓柱形的杯子,把它放到耳邊說有海浪聲,另一個三角錐體則沒有聲音;最後一組把一個正立方體說成是發射器,隨即示範給我看。
學生真的很開心枱上有立體圖形,他們也會認真探索,但不是我期望圖形的特徵,而是不同的玩法,我發現孩子的關注點和大人的期望,有一定的距離。孩子啊!你們真是天生的遊戲高手,創意十足。雖然他們樂意分享,但是也不停玩立體圖形,把我的教學計劃打亂,影響教學進度,結果第一天,教不了多少,還要忙於應付同學各種各樣的干擾行為。
另類學習知識 不會失去興趣
不過,這一天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安頓好課堂秩序後,我把不同的立體圖形拿出來,請他們分辨是不是立體圖。然後把畫出來的,投放在投影機上,請同學大聲朗讀圖形名稱。學生大都能認得圖形,並且能齊聲朗讀。之後,我在各組派發柱體、錐體和球體的字卡,請各組看到投影的立體圖形後,高舉是什麼立體圖形,目的是想學生能配對圖形及相對的字詞。
另外,我派發每組一個平面圖形,請同學討論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分別。同學很快便能說出立體圖形有厚度,而平面圖形沒有。
總結下來,學生能分辨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差別,初步能分辨柱體、錐體和球球,但未能用較學術的語言說出來。學生也愛玩,也很有創意,教具一旦拿到手上,都會想玩,所以教具不能預先放在枱上,用時才派發,不用時要立即收回,否則學生會專注於教具的玩法上。
這一天是草草收場,但不要緊,學生沒有因為我而失去學習的興趣,我可以失敗的,學生也好,老師也好,成長型思維是容許犯錯的,只要從失敗中累積經驗,便能有所成長。
孩子愛玩,這是天性,不能因此走回頭路,只是我思路不周,對小孩子的認知不足,痛定思痛,我便決定修改原有教學計劃,加入一些需要跑動的遊戲,希望能挽回失地。
耐性和氣溝通 與學生達成共識
第二天,我帶學生到操場玩數學遊戲,第一個遊戲是要大家懂得分辦立體圖形的主要特徵,大家都投入。但到第二個遊戲,遊戲規則也沒有講完,不斷有同學說悶,不玩了,便逕自離開,更意想不到的,怕悶是會傳染的,結果愈走愈多人,全班十多人,走剩二人。這一刻真是尷尬到不得了,以為好玩非常的遊戲,同學竟然不領情,差不多全部走人。
好幾位觀課的老師在看,而且是我高調邀請來的,這令我心裏冒汗,感到尷尬、不安!我一直對課堂管理滿有信心的,現在搞成這樣,我可以怎麼辦?用強權,鎮壓學生:「不玩不許放小息!」非暴力溝通學了這麼多年,絶不允許自己這樣做。心裏雖然有點慌,但轉念一想,這正是練習的時機,棍子先收起,和孩子好好溝通。
話唔玩的學生都跑到樓梯上,那裏仍能看見操場,我抬頭問學生:「你們是不是很熱?」因為三月天,氣溫還真的熱。
有學生回答:「唔係!」
我核實同學的答案,但又有學生回答:「係!」
答案前後不同,即是不是因為熱了。於是我轉問:「想休息嗎?」
未有人回答,便兩個女生跑到我面前,說要去廁所。
未等我回答,同學便準備四散,我隨即揮手,請大家先留下來談一談。
我請大家先下來,回到操場,但同學不想,但也沒有離開,相信是願意討論。就這樣,他們站在樓梯上,我站在樓下,一上一下地對談。
期間,想玩的兩位同學堅持留下來,依然坐在原來的地方。
最終,達成共識,還能和餘下的學生玩原定的遊戲,事情總算解決了,真是一額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