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很特別的午餐會,入得門來,長餐桌兩端坐着兩位同學。靠牆的一位是中文大學經濟系四年級同學樊子晴,入口的是一年級的Yvonne溫一然。幾位教授,包括系主任宋錚、史冊、莫啟聰、文化界朋友,對坐在長桌兩邊。想起韓劇畫面,VIP多坐長桌一端,說話時,大家都可以側過頭來,看着他/她說話了。
介紹經濟學
宋錚教授提及消費券,怎樣推動香港的經濟。大家自由發言,各抒己見。兩位同學確是VIP,身負重任,日後要向中學同學介紹經濟這一學科呢。
午餐過後,子晴提議把Yvonne和我加入群組,談論與經濟學有關課題。當然是好,有關經濟學理論,我是一知半解。
荷里活電影《有你終生美麗》說的是諾貝爾經濟學得主John Nash生平事跡,卻沒有詮釋Game Theory(博弈論)的要義。John Nash是數學家,但他的理論卻可用到經濟學上。
子晴說她在中學時,有一次在圖書館看到「一本叫《蘋果橘子經濟學》的書,發現經濟學是關於人、關於自己。我對世界經常有疑問,又很想找答案,看來選讀經濟,是選對了」。
Yvonne說:「經濟是人類社會組成的基石,了解它,我們就能了解社會運作原理的絕大部分。」
請兩位同學舉個生活例子,與經濟學有關的。
Yvonne說:「大家有沒有留意到許多超市會將水果、堅果、蔬菜等健康食品,擺放在離超市門口更近的地方,讓顧客一眼看到,方便購買,這在經濟學裏叫『輕推理論』(Nudge Theory)。」
子晴指出現在咖啡專門店推出的咖啡不再有「小杯」(以前有的),只有中、大、特大。我們多會選大杯(其實是以前的中杯),錢卻是多付了。「這是我們選購飲品時,用的是比較參照(Reference Dependence)。」消費者做選擇時,其實不完全理性的。
交流天地寬
現今的大學生,多有出外交流機會,說是「增廣見聞」,並無誇大。子晴說在英國大學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互動頻率極高,讓她很快與他們「打成一片」:「促進了課餘跟老師和同學的交流。」在Sheffield,考試與個人習作、專題、小論文各佔一半。
「於我而言,這樣的學習是比較有效的。通過融匯學術文章,貫通課堂知識,不但知識比較紮實,更容許我有空間探究後續的延伸,創造屬於自己的知識。」
子晴打算畢業後,留在大學做研究工作。她不是留在象牙塔內,不理外面世界,她早已知道「放眼世界」的好處。
Yvonne說:「我在中文大學先讀一年半,然後回北京清華讀一年半,又再來中大讀半年,返清華,又是半年。」很特別的Dual Undergrad Degree Program。不知道算不算是創擧。
Yvonne於暑假期間,去了一趟清華大學,並在校園拍照留念。日後京港兩邊走,她覺得這樣學習,很有意思。
到中大才半年,Yvonne加入「雙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計劃」,共有40位京港兩地大學生「參與多元藝術及文化體驗」。「通過在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的學習活動及培訓,給予京港學生一種與眾不同的文化薰陶。」
Yvonne希望計劃可以為她「開拓一個新的視角去觀察世界」,她說:「當我們可以運用知識為我們身邊帶來好的改變時,知識才能算真正的有價值。」說得好,有此識見,殊不簡單。
子晴談到學習模式,入到大學後,起了微妙變化,從spoon-feed到主動尋找答案,大學老師的鼓勵,不可或缺。
Yvonne「相信元宇宙和藝術的結合將會打破常規,成為新興的趨勢與潮流」,她認為:「香港的特殊,才能使多元文化的碰撞在這裏展現得如此絢爛多彩。」
校園內外
沒有問兩位中文大學同學Yvonne和子晴,與經濟系教授一起用午餐,有沒有壓力,就當天所見,應該沒有的。她們表現得體,對談起來從容不逼,而且不說應酬話,是「有嗰句講嗰句」。
其後子晴開了個三人群組,大家暢所欲言。把我們的對話都寫下來,足夠我寫一星期了。兩人又把有關照片傳來,Yvonne在清華校園、中大「天人合一」打卡留念。又有Bi-city Youth Cultural Leadership Programme(雙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計劃)大合照、在祟基學院未圓湖旁獅子亭與同學合照。
子晴的照片包括一年級學系系莊合照、迎新營於仲門前的照片,教友為她去英國Sheffield讀書,在歡送會上拍照留念,在Sheffield校園、宿舍的生活照。
要是兩人把校園以外的照片傳來,子晴會有繪畫、跑步、閱讀、上網、吹笛,Yvonne則有跳舞、寫書法、彈古箏、彈鋼琴。
還是這張合照重要,午餐後,子晴、Yvonne兩人,乖乖的站在三位教授史冊、宋錚、莫啟聰中間。兩位同學現身說法,向我們(日後向中學生)講出讀經濟的好處。
兩位同學在午餐時,既敢發聲,又用心聆聽。事後在群組還給我做了個撮要:經濟科很多時候被誤解成商科,怎樣去糾正中學生的想法。中學經濟科,課程有沒有改革的空間。香港經濟角色的調整,怎樣找到共同話語,促進中西交流合作。金融科技,區塊鏈技術,研究新方向,與研究題目。
幾位教授席上談及政府於2021年推出的消費券,有630萬人成功申請、使用。是「有史以來通過電子支付平台發放的數額最大,覆蓋最廣的消費券計劃」,值得深入探討。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綜合轉載,題為編輯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