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女俠玩救宇宙》橫掃今屆奧斯卡,楊紫瓊大熱封后,關繼威成為最佳男配角,電影更奪得最佳電影獎。除了得到行內人(以及楊局長)的肯定外,這些獎項會否為電影帶來更實質(即金錢上)的回報?
理論上,電影與其他文化產品一樣,是所謂的體驗品(experience goods):與一般消費者經常接觸的產品不同,電影這體驗品是要消費者試過才知道是否喜歡。這特質令電影業有兩個特性,一是電影票房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二是電影口碑尤其重要,尤其是著名影評人的口碑更是信心保證。
電影口碑 影響票房
由行內翹楚提名和投票選出的奧斯卡獎更是保證中的保證。20年前有研究利用1978年至1987年的數據分析,發現當電影贏得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或最佳女主角時,票房會增加四成至兩倍有多不等!十多年前另一篇研究就利用稍為近期(1990至2000年)的數據分析,發現提名比得獎對票房的影響更為重要。
然而,這些數據和分析都是「陳年往事」,在這20年來電影業可說是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由IMDb等網上電影評分網站到Netflix等串流平台的興起,網民的評分和其他大數據對電影的最初選材和最終票房的影響力似乎漸漸蓋過了著名影評人和其他行內翹楚。
網民評分 愈來愈重要
到底電影數碼化對奧斯卡影響力的影響有多大?我沒有做過研究並不敢說。不過,我一位研究院時的學妹早前發表了一篇關於數碼化對出版業的研究,她發現就出版業而言,電商亞馬遜上網民的書評比傳統《紐約時報》書評的影響要高出15倍之多!
從此可見,傳統「專家」們的意見愈來愈不被市場重視。或者,大家不必再為XXX「勇奪奧斯卡」太過興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