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生活節奏急速,許多人不知不覺間習慣急於求成。近年有人提出的「慢活」主張(downshifting),拋開對物質的追求而把人生的重心放在精神生活品質。冷先鋒師傅覺得這個概念也可以用太極連繫:「太極的思維是追求平衡,可以慢打,緩和急進的性情;但它也不是一味慢,太極本身有對戰性質,如果一個人太懦弱、陰柔,做事沒有動力,學習太極能夠鼓勵他們提升自信,改善集中力,性格也變得更加大方持重。所以我們不單從太極領悟『慢活』,也可學懂『快活』。」
太極是一種運動,也是一種哲學,又是一種文化。在2020年12月,太極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崑曲、粵劇、中國書法、天后信仰等齊名。作為陳式太極嫡系傳承人的冷師傅,也覺得相當自豪。
來自江西的冷師傅,自小跟隨太極拳發源地河南陳家溝太極拳名師陳世通和世界太極拳冠軍王二平老師學習太極,在國內外大型的武術比賽中獲得30多枚金牌,20多歲時到深圳發展,再於2008年通過「優秀人才」計劃移居香港,設館授徒。當初他在香港全無人脈關係,身無一文,曾寄住别人工作的地方和劏房。在不懂粵語的情況下,到公園示範太極吸引學生以謀生計,並以樂觀心態秉持太極精神,剛柔並重下沉着應戰,幾經艱辛慢慢積累口碑和收入,學生遍布港九新界。他在迎難而上的奮鬥中打穩根基,在港立業、成家,紮根香港。除了授徒外,今天冷師傅也是香港國際武術總會主席。
萬變不離其宗
太極是中國古代對大自然的概念,太極拳就是從這個概念演化而成。傳說太極拳是元明之交由武當派祖師張三丰開創,後有史料記載是明末清初河南陳家溝陳旺廷所創。太極拳發展至今不僅是一種華人地區公認的養生運動,連許多西方國家的人都熱衷學習中國太極拳;亞運會、世界錦標賽都已把太極拳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太極運動不單是長者的玩意,它裏面蘊藏的文化也值得年輕人認識。」許多人對太極的印象,是一種慢動作運動,冷師傅強調這是誤解。「其實太極也可快打,最早期的太極是快打,我看過一些研究,指出耍5分鐘太極消耗的能量超過跑5公里的路。」而且太極拳演化成劍、棍、刀、扇等持武器的招式,例如太極劍的「弓步削劍」便來自太極拳的「野馬分鬃」,變化多元,適合不同年齡人士嘗試。
冷師傅說,太極萬變不離其宗的思想就是教人領悟「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太極拳以剛柔並濟為中心,是「意」(心態)、「氣」(呼吸)、「力」(套路)的配合,順着環境、對手的招式轉變自己的姿勢和位置作出攻守,而不是硬碰招架,好比人生在世,時常會經歷轉變,面對順逆時也要作出中肯的心態扶正自己一樣,「勝不驕,敗不餒」,不會鑽牛角尖。跟了冷先鋒師傅十年的學生楊小姐分享,當初自己脾氣急進,學習太極後,或許因為身體變柔軟,生活壓力自覺減輕,性情也變得隨和,最重要是在冷師傅的指導下,同學間的學習氛圍和諧,彼此互相扶持,自己想事物也變得開朗了。
冷師傅兒子冷飛鴻現在讀小學,學習太極運動至今已經有幾年時間。冷師傅說,兒子還在唸幼稚園時很害羞,強壯一點的同學拉着他的手打算帶他去玩,他也被嚇到哭,自從學習太極之後,為人也變得自信,而且升上小學後成為同學之間的「明星」,相處能力大為改善,更經常為同學排難解紛。冷師傅估計,或者是因為兒子無形中藉太極掌握了中庸之道,建立自信之餘也給人正直親和的特質。
太極運動有突出的特色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雖然冷師傅平日授徒的場館關閉,但他與一眾太極友好因時制宜,拍攝網上太極拳教學影片,以及出版太極套路書籍,推動大眾強身抗疫。他在出版事務上從一竅不通開始學習,遇到不懂處就向內行人請教,突破重重困難,最終找來熟悉太極的翻譯人才完成太極專書,不但圖文並茂,更中英對照,編撰共22本專書。「疫情已經持續了一段很長的時間,許多上班族要居家工作,而且體育館、運動場都關閉,人人都要自我禁足,但又希望舒展一下筋骨。練習太極拳用到的空間不大,在家中客廳也可以運動,所以現在的環境反而鼓勵大家認識太極拳。」
冷師傅內心熾熱,長遠希望把太極拳帶到中小學和幼稚園,讓少年和兒童,還有他們的家長,可以認識太極的好處和文化精神;而且,太極確有增強兒童免疫力和自律能力的實際作用。「太極運動有突出的特色,因為它與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探討人在大自然的角色,學習時能夠提升精神的層次,我希望太極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將來世界有更多人認識它的精髓,既看到他們的『形』,也感受到它裏面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