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療法是中國傳統醫學灸法中非火熱性灸法的一種,又名自灸、冷灸,即現今所謂「藥物發泡」或「敷貼發泡」。天灸療法淵源流長,民間應用廣泛,近現代被臨床用於內、外、婦、兒各科急慢性疾病,其中在治療過敏性鼻炎方面,臨床療效較為肯定。
天灸治療過敏性鼻炎,是在夏季最溫熱或冬季最寒冷的時間,使用一些具有溫煦陽氣、補腎益肺、健脾散寒作用,且對皮膚有刺激性的中藥細辛、白芥子等,敷貼於穴位大推、風門、肺俞、膏盲俞、膈俞,脾俞、腎俞等處,利用藥物辛溫走竄之性,使其局部皮膚自然充血、潮紅或起泡的治療方法。
該法刺激量一般可分為三種程度:很小的刺激而患者沒有任何熱辣感,刺激量適中而患者有麻辣感,刺激量過強以至貼敷部位起泡。一般認為,天灸時應選用較強的刺激量,引起鼻炎患者局部皮膚發泡,所達到的治療效果才會最好。這是因為發泡後,人體的表皮將變薄,藥物的有效成分易於吸收;而且通過含有藥液的水泡刺激穴位,可以增強刺激量,泡內液體吸收緩慢,能維持較長的刺激時間。
三伏天灸的原理,就是在夏季三伏時令,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時,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一方面能增強機體抵抗病邪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於袪除寒之病邪,從而達到治療或預防過敏性鼻炎易發生或加重的目的。
免責聲明
本文章提供的內容只作一般個人參考之用,並不可被視作為專科診斷、臨床診斷、輔助診斷或治療等之用。鑑於正確的臨床診斷與醫療方法須視乎病人的年齡、性別、體質、病史等而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建議讀者就個人、家人或朋友的身體狀況,向專業醫護人員尋求更具體方案及處理方法。
本文章在編寫過程中,已盡一切努力提供正確及真實的醫療與健康知識,唯讀者應該明白本文章無法取代專業中醫師及相關醫護人員對個別人士的臨床診斷及建議,故此香港浸會大學不會就任何人對本文章內容的應用,負上醫療或法律責任。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