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第一次大統一時代是秦代。這是戰國時代各國爭雄最後的結果。從外表看來國家民族進入最輝煌時代,武功鼎盛,人民亦應最幸福。
大統一時代
但這個時候政治必然專制。當政者的隨從助手,制定規則去替天下人解決一切問題,個人無須過分努力刻苦,物質生活大致安逸滿足。然而人心疲倦,精神散渙空虛,已失去勵進精神,好講權利而忽視付出。天下大致安定而內亂難免。國力重點轉移向疆土以外擴張勢力,東征西討,連邊鄙夷狄小國亦要其慕化歸順。國勢發出最強光芒。
由於國民尚武刻苦精神鬆退,亦失去豐富文化生活,追求物質的享樂。青年人的萎糜風氣普遍,沒有人願意犯險當兵,徵兵制不能維持,只有開始募兵,最後沒有人願意執干戈國。募兵也困難,只有強徵囚犯奴隸當兵,或召募遠方落後民族當兵。軍隊質素下降,種下腐敗種子。
此時學術思想文藝都急劇退步,趨於單調。知識分子或流於偏激與政府衝突。文人會受到迫害而喪失創見,精力只能用於解釋過去的學術思想,真正的哲學消滅。
衰末時代
大統一後期帝國趨於破裂,政治日益專制腐敗,發展至社會瀰漫極端的個人主義,自私自利變成社會的原動力。道德被鄙視,以個人利益最重要,精神生活空虛而消極,宗教及邪說則流行。人生在世似乎除了縱情享樂便失去意義,人民再沒有為明天而努力的心態,或者乾脆等待末日的來臨。衰末時代或長或短,內患先起,外侮一至便崩潰而為外來蠻族消滅。
中國文化發展也脫離不了這個定律,但奇怪之處竟然發生兩周。第一次是商周的封建時代至秦的統一及東漢五胡亂華。第二次起自南北朝隋唐至清末西洋文化東漸。
中國能在第一次周期末頹敗中再生,有學者認為因佛教文化適時傳入而致。當然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筆者認為南北朝山東等地漢族高姓門閥仍然保持中國固有道德文化的傳統有極重要的關係。但其中真正原因,現在尚未有公論。至於文化形態第二周亡於清末而第三周再起於清末,有論者認為當漢學考據殘破尸居餘氣,適逢新科學從西方傳入,帶起文化形態發展再一次新生。但筆者認為中國文化二周走完之時,因中國步入世界舞台而賦予中國文化新生命是主要原因,情況如第一周期後佛教思想東來相似。真相究竟如何,有待學者探討。
(圖片: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