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名言中的大學之道
依照中國傳統,中國教育重「做人」,亦即重倫理、道德與價值教育,這些正是中國教育的核心。
《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朱熹說:「大學者,大人之學也。」所謂「大人」,是指「貴族」或「品德高尚的人」,相對的是「小人」,是指「平民」或「品德卑下的人」,由此可知《大學》原旨是講一個「大人」應該如何完成自己。
「大人之學的路向,在於使自己的德性自覺明朗,在於使他人能夠革新進步,在於以成就自己及成就他人的圓滿價值為歸宿」(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勞思光先生的語譯版)。
朱熹以「明明德」(開拓自己德性的自覺)、「親民」(教化他人)、「止於至善」(對永恆理想的追尋)為三綱領,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八條目。八條目主旨在說明事功是以「自身德性之完成」為基礎,這亦正是實現三綱領的八個步驟。於是,由這裡便生出以「理想人格為理想政治決定條件」的思想,可見《大學》強調的是「理想人格」和「重德精神」。
香港各所大學的大學之道
在探求「大學之道」上,讓我們先細看本港的各大學之歷史和使命,好讓人從追本溯源、回顧成長之中,覺悟此時「自己的立足點/定位」,以及反思「未來應走的路向」!
香港大學成立於1912年殖民地時期,是本港歷史最悠久的第一所高等教育學府,已躋身國際優等學府之首列。港大發展與時俱進,堅持以人才為本,校訓是「明德格物」。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於1963年,是世界第一流研究型綜合大學之一。中大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大學使命,教育方針為「德智並重」,故採「博文約禮」為校訓。
香港科技大學成立於1991年,是以研究為本的世界級學府,秉承其環球視野和銳意創新的大學使命,以力求卓越為核心價值,糅合中西教育的精粹,倡導「事在人為和企業家精神」。
1984年香港城市理工學院創校,後於1994年升格為香港城市大學,校訓「敬業樂群」,以「致力培育和拓展學生才能,創造實用知識,推動社會和經濟進步」為大學使命。
1937年香港官立高級工業學院成立,後於1994年正名為香港理工大學,是一所在專業教育、應用研究及夥伴協作方面表現卓越的大學。校訓是「開物成務,勵學利民」。
香港浸會學院是由香港浸信會聯會於1956年創辦的私立高等學府,至1994年獲得正名,成為香港浸會大學。使命是秉承基督教高等教育的理念,力臻至善,推行全人教育。
1967年嶺南書院在香港創辦,後於1999年正名為嶺南大學,是世界級博雅教育學府,以「作育英才,服務社會」為校訓,讓學生學習安身立命、修身養性的學問。
1994年教育學院整併五間師範學院而成立,後於2016正名為香港教育大學,是香港唯一以師範教育為本的大學。教大秉承「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的理念,帶領教育創新發展。
1989年香港政府成立香港公開進修學院,後於1997年正式升格為香港公開大學,其使命是以開放及靈活學習為主要模式,為所有人提供高等教育機會。校訓是「公誠毅樸,開明進取」。
1971年香港樹仁書院成立,2006年正名為香港樹仁大學。校訓是「敦仁博物」,旨在培養仁者的精神,培育仁德兼備的君子;為學要博大濬深,要為將來治學打好基礎。
回顧現今香港的大學現場
最近半個月,香港的大學生醜聞不斷,他們那些極之冷血涼薄、卑鄙下流、粗暴殘忍、無禮不敬的種種暴力文字、粗劣語言和放肆惡行,或見於教育大學和城市大學等大學民主牆上,或聽見於中文大學文化廣場上的「港獨」宣傳物品,或在以粗言穢語來辱罵對方為「支那人」的發洩聲中,又或在公眾討論區或社交媒體所發布出來的文字和對話間,以及數封由多間大學生學生會聯署的信函或教大學生會的回應信函之中,加上突襲學生事務處,圍堵中大副校長吳基培等狂妄行動中,盡見香港的大學生領袖生命之破落衰殘。
展望香港的未來大學教育:培養領袖之風
當代國學大師霍韜晦教授在《成長的鍛練》中〈時代的使命,生命的開通〉一文,指出生命的五種品性:獸性、理性、仁性、空性和神性。現就當中三個觀點「獸性、理性、仁性」來加以申述和應用。
(一)獸性。霍教授在文中指出「人要向人的動物性告別」,雖然生命自獸性為原始起點,有其野蠻、暴戾、血腥、殘酷,然而,人因讀書而變化氣質,所以後有孟子所說的「人禽之辨」,人之異於禽獸者,在其有仁義禮智。「仁」即無私的、普遍的惻隱不忍之心;「義」是以公平正直之心待人接物;「禮」見於自己謙讓與對他人之尊重;「智」見於明辨是與非。故此,我對領袖生的告誡是:勿讓罪惡、獸性猖獗蔓延!
(二)理性。文中提及人懂得思考、比較、計算、選擇,甚至創造。人類用科學理性發展出科學方法,使我們得到許多客觀的知識,屬「知性取向」。大家都會同意人要彼此尊重,不應打壓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但言論自由理應在自律、理性、客觀和平和的環境中進行,是要以知識和道理先行。例如,言論自由不能破壞國家穩定統一,這跟「鼓吹港獨」絕不相同。故此,我對領袖生的勸勉是:勿讓無知、衝動勝過理性!
(三)仁性。霍教授在文中引《論語》中「克己復禮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句,倡議「生命成長、做人做事全靠這個仁性;社會和諧,各自正位也是靠這個仁性」。故此,我願誠心跟領袖生分享:要以仁待人,以仁心、仁道、仁慈為念,因「仁」才是領袖之風,王者之道!
賢能者,有理性,有仁性,才稱得上大學生領袖
誰願當領袖的,尤其是想成為一個真正有擔當的大學生領袖,那就更要認真地學習了!除了閱讀本科書和學術文獻外,也應多閱讀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熟讀歷史、文化、哲學與政治,多讀文學、經濟、藝術和科技!人,若心性變好了,氣質變美了,智慧變高了,他的眼光、選擇和領導能力才能變得優秀,才能贏得敬佩和令人心悅誠服!
參考文章:
何漢權〈香港民主教育東歪西倒〉(《信報》,2017年9月16日)
霍韜晦《成長的鍛練》〈時代的使命,生命的開通〉(法住,2013)
勞思光《大學中庸譯註新編》(香港中文大學,2000)
金耀基《大學之理念》(牛津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