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的國際評鑑在評鑑教育系統的效能方面提供了全球語境下的比較視角,因此它在世界各地的聲望與日俱增。可是,具代表性的系統評鑑必需要是低風險而不需操練,才能如實地反映國家或地區真正的教育水平,這才能讓教育當局在系統上對公眾問責,亦有助教育當局在推行各種改革後,定期檢視整體學生學習成果的變化。
Professor Jouni Valijarvi 自2000年起負責芬蘭 PISA 評估,這位芬蘭的學者在2016年3月14日於布拉格分享芬蘭經驗時再次提出:「保持 PISA 低風險非常重要」。芬蘭與香港均十分一致地確保學校及學生資料絕對保密,芬蘭的教育當局從不取用個别學校資料。由於局方非常尊重學校保密承諾,因此學校均樂意參與,這參與措施與筆者自 PISA2000+ 至 PISA2015 研究操守的堅持十分吻合,因此過往 HKPISA 研究均能保持為低風險,並能如實地反映香港真正的基礎教育水平。
國際評鑑的多元項目
目前,統籌國際評鑑的兩大知名組織主要是國際教育成就評估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EA)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IEA 開展大規模國際評鑑和比較教育研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它的目標分析群體是四年級和八年級的學生。其中一個例子是國際數學和科學趨勢研究(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這個評鑑的調查模式是以課程和班級為基礎的,收集來自老師、校長的資料,也收集數學和自然科學的目標課程(Intended curriculum)、執行課程(Implemented curriculum)和達成課程(Achieved curriculum)等方面的資訊;而另一個例子則是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這個國際評鑑收集閱讀評鑑方面的資料。此外,IEA 國際評鑑已經延伸了對「學習結果」的定義範疇──不僅是傳統的學業成就,還包括國際公民教育研究(International Civic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Study, ICCS)。
從2008年10月到2009年6月,ICCS 調查共涉及到38個國家共140,000名八年級學生、62,000位教師和5,300位校長(Ainley, et al., 2010)。ICCS 評鑑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展開:一、內容維度規定了每門科目評核範圍為與情感-行為及認知有關的公民意識和公民素養。四個內容維度包括:公民社會與系統、公民原則、公民參與及公民身分認同。二、情感-行為維度描述學生感知和操作活動等。四種情感行為分別是:價值信仰、態度、行為意向和實際行為。三、認知維度考察了思維過程,包含兩個認知過程:理解和推理。特別是這研究不僅關注公民知識,還強調公民參與,包括如下幾個方面:學生的自我信念、參與討論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的熱情、參加校內外公民活動、未來參與政治的期望等等。而 PISA2018 亦在商討是否加入環球素養(Global competence)的評估,相信 ICCS 的經驗甚具參考價值。
OECD 也開展了很多基礎教育以外的國際教育評鑑項目,除了香港已參與的 PISA 外,更有香港仍未發展的 PIAAC(Programme for the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Competencies)及 AHELO(Assess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Learning Outcomes)等。OECD 的調查模式一般不是以課程為基礎的,而是基於功能性素養(Functional Literacy),強調知識的應用應着重於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這些評鑑項目的抽樣對象、評鑑方法和評鑑目的都不同。就抽樣受訪者而言,對象為15歲至64歲人士。香港青少年政策發展正正需要這個人生階段的國際評鑑項目,這也正是現時香港青少年發展欠缺實証研究理據的重大缺失。
PISA2015全面實現電腦評核
在這個資訊和數碼時代,教育過程必然會愈來愈依賴於資訊和通訊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OECD 和 IEA 都意識到評鑑過程必須照顧到這個趨勢,因此也開發建基於 ICT 的評鑑程式。如 OECD 的 PISA 在2003年就開始對數學進行電子化評鑑,2006年開啟了自然科學的電子化評鑑,2009年延伸到閱讀,2012年更推廣至數學及解難,並於2015年全面實現電腦化評核。
PISA2015 的主要考核範疇是科學科,OECD 為這屆 PISA 擬定了不少新的電腦化評估(CBA)題目,其中有些涉及互動(interactive)的情況,而學生回答這些題目時需利用模擬(simulation)來進行科學探究。這些題目通常涉及操控一些變項,以及了解這些變項對探究重點內容的影響。這些涉及互動的新題目對這個數碼世代的學生來說更有趣味,更重要的是它可用來評核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這是在今天的 HKDSE 極少觸及的評核內容。
香港、中國四省及全球70多個國家參與 PISA2015 以電子化評鑑的閱讀、數學及科學成績,將於本年的12月6日公布。
(封面圖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