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很少有高樓大廈,這與它經濟成就不成正比,是中國城市中的異數。但正因如此,此地保留了大面積的古城面貌,在此游覽就別有一番風味,尤其是在華燈初上,夜幕降臨之際。
根據最新統計,泉州古城共有173條街巷,其中包括了西街、裴巷、金魚巷等36條一類歷史街巷。這些縱橫交錯的老街巷,就像從歷史延伸至今的脈絡,頗為完好地保留泉州古城的格局風貌,也見證了刺桐城的繁忙與富庶。
這次我就住在泉州古城内最為繁榮的西街的一條小巷中,毗鄰着千年古刹開元寺。沿着小巷往外走,不過一分鐘就來到熙熙攘攘的西街,處處升騰着繁榮的人間烟火。但只要回到居所,則相當寧靜,反差相當大。
泉州古巷漫步
那幾天的泉州天氣頗為寒冷,但天色晴朗,明月高照,我們晚上漫步在那些歷史小巷,路邊時而出現一些古舊大厝、名人宅邸及宗祠家廟,還有曾經使用過的清代驛站。歷史與現實,在這裡勾兌出別具閩南風味的活色生香。
這類小巷最為特別的,就是那五光十色的彩燈,色彩濃烈卻不俗氣,照射在那紅色大厝建築上,在夜色下別是光彩動人。游人們在此穿梭觀賞,歡笑聲此起彼伏,處處洋溢着溫馨氣氛,令我想起了「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泉州古巷的另一特色就是充滿生活氣息及文化氛圍。前者是依然住有本地居民,後者是遍布各類文創店鋪或特色食店。每一間都設計得獨具特色,別具心思,這與内地許多城市所刻意規劃的仿古城巷就有着明顯分別,例如杭州的清河坊。
那晚我們經過一間文創店鋪,從窗花中瞥見裏面頗為熱鬧,踏入後才得知這是泉州木偶劇院的工作坊。店内早已聚集了不少家長和孩子,我們也得此良機,觀看了一場解説到位的木偶歷史介紹,以及兩場傳統木偶戲表演。木偶藝術家全情投入,手上的鍾馗木偶,猶如注入生命似的,活靈活現,相當精彩。
泉州旅游當局在城市規劃上真是下了一番功夫,尤其是泉州的小巷規劃,真是令人贊賞。有關當局也相當重視旅游環保,例如游客可以乘坐穿梭不停的電動小白車游覽泉州古城,所費不過兩元,招手既到,且相當舒適愜意。如此既疏導了交通,也進一步改善了古城内的空氣品質。
這是泉州旅游相當美好的一面。
紅磚文化下的古蹟和民風
相比起青磚文化,紅磚文化確實有所不同。首先是泉州之歷史古蹟的整體氣氛並不濃厚,就拿名氣最大的開元寺來説,除了東西兩座建於明朝的石塔屹然挺立,古意盎然外,其他建築都感覺偏新,寺院布局也過於工整,缺乏那種厚重的歷史感。如果和杭州的靈隱寺或永福寺相比,氛圍更是相當不同。
至於城内那座歷史悠久的阿拉伯建築清净寺,倒也真是如人民網所説的「古韻猶存,斷壁殘垣」,最為可觀的只有那座藍色拱頂的大門。至於本地著名的文廟及關帝廟,無論在規模或細節上,都與台南的文廟,或者台北的龍山寺難以相比。
另外泉州市容雖然相當好,小巷裏也是整齊乾净,但卻時而有上年紀的本地人飛劍吐痰,且視若泰然,這一點我在江浙一帶就比較少見。
除此之外,當地僧人的面貌也值得留意。那天由於開元寺内的游客衆多,我們就來到附近的承天寺。該寺是泉州三大寺院之一,頗為幽靜,民國時期弘一法師曾在此處修行,寺内還有他的一座紀念館。
但頗為煞風景的是某些僧人的舉止面貌,着實令人失望。第一是大多低頭看手機;第二是時而吐痰在地,頗有馬祖道一的風範;第三則更為荒謬,好幾個僧人圍着一輛停於寺内的豪車旁,高談闊論此車的價錢性能,臉上洋溢着艷羡之情。
出家人本該有僧侶的面貌和氣度,我在寺内駐足旁觀,發現好些經過的僧人都是擔天望地,目光游離,有的手上還拿着狀似名貴的佛珠,邊走邊跟其他僧人説笑。另一位更是有趣,在群雌圍繞之下,洋洋自得地講述弘一法師的生平,其中間雜着女信衆那此起彼伏的歡喜贊嘆。我去過的寺院並不少,但如此狀態的出家人面貌,我倒是頭一次見,算是開了眼界。
往泉州前我曾與前輩黃兄相聚閑談。他多年前曾訪泉州,逗留過一段時間,感覺此地歷史文化氛圍不濃,而且本地人似乎並不清楚泉州的歷史源流。這次泉州一行,我也頗有同感,究竟這與紅磚文化有否關係,日後倒值得繼續探究。
總的來説,泉州是一個值得旅游的城市,既可感受到濃厚的閩南文化,也可欣賞蓬勃的文創空間,更可嘗到閩南特色小食。至於那波瀾壯闊,舉足輕重的中外海上交通史,有心者還是要多做功課多讀書,先從文字中摸索和感受其中的脈搏及精神。
泉州之行 2-2
延伸閱讀:〈千年古城泉州行──紅磚文化看閩南〉泉州之行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