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健康 多16人確診新冠肺炎 目前15人危殆

多16人確診新冠肺炎 目前15人危殆

周五新增16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年齡由17歲至75歲,涉及10男6女。連續2天單日少於20人感染。

本社編輯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0-04-10
灼見報道

標籤: All Night Long人工肺家居檢疫摩洛哥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鑽石公主號
16名新患者中,15人曾於潛伏期身處外地,8人為留學生(亞新社)

HONG KONG AIRPORT COVID 19 for EyePress

16名新患者中,15人曾於潛伏期身處外地,8人為留學生(亞新社)

衛生署及醫管局4月10日下午4時30分在中環海港政府大樓,就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的最新情況舉行簡報會。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管局行政經理何婉霞出席。

周五新增16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個案由第975至990宗,年齡由17歲至75歲,涉及10男6女,當中15人曾於潛伏期身處外地,8人為留學生。

本港至周五累積989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

詳盡確診者名單

住院病人情況

兩名外遊人士完成檢疫後確診

15名外遊人士中,7人去過英國,3人去過加拿大,3人去過美國。

8人為留學生中,5人來自英國,3人來自美國。

第977宗個案病人是32歲男士,3月13日至24日曾到阿姆斯特丹、巴黎及里昂,3月17日有發燒和咳嗽,但認為自己已康復,回港完成家居檢疫後,自行收集唾液樣本化驗並確診。

第978宗個案的患者是51歲男士,1月15日至3月20日到英國,一直無病徵,完成檢疫後,自行到私人化驗所化驗,之後確診。

餘下1名沒有外遊記錄(976),28歲男士,從事技工,與家人同住。衛生署表示,他的女友3月18日和20日去過尖沙咀All Night Long酒吧,她也有不適,現在亞洲博覽館等待化驗結果。

過去6天單日確診數字

4月5日:890(+28)

4月6日:914(+24)

4月7日:935(+21)

4月8日:960(+25)

4月9日:973(+13)

4月10日:989(+16)

張竹君指,未來疫情發展將視乎人群是否有保持社交距離,並指她復活節假期首天見到街上有好多人,感到擔心。如果大家因放鬆防疫而聚集,出現隱性傳播,可能會有第二波爆發。

累計308人出院

醫管局報告,過去24小時,醫管局向衛生署呈報91宗懷疑個案。截至周五中午12時,仍有708人留醫接受隔離治療。

過去24小時,有16位確診者出院。

目前308名確診病人出院,1名疑似確診病人出院。

637人穩定 9人嚴重 15人危殆 4人死亡

目前有661位確診病人在14間醫院留醫,637人情況穩定,9人嚴重(新增499號),15人危殆(第192、312、338、417、427、461、467、498、499、595、698、833、840、854、857、956號病人),4人離世。

截至周五上午9時,已使用的負壓病床共1130張,使用率約66%。負壓病房有579間,使用率約74%。

46歲確診男警長情況轉為危殆 要插喉及使用呼吸機

4月10日新增2人危殆,包括第854及956宗個案的患者。根據資料,第854宗個案的患者為46歲的確診PTU男警長,曾參與3月31日晚上旺角一帶人群管理行動。

何婉霞表示,第854患者4月9日情況穩定,4月10日情況轉差,病人多氣促,含氧量轉差,要插喉和使用呼吸機。

她又說,一般而言,病人如果65歲以上、肥胖,或本身有慢性疾病,例如肺病、嚴重糖尿、血壓高或心臟病,較大機會情況轉差,但沒有回應該名確診警員是否有慢性病。

首宗新型肺炎患者要用人工肺輔助

何婉霞表示,第595宗個案是本港疫情發生以來,首位病人使用人工肺,病人之前需要用呼吸機,但後來情況轉差,今日決定使用人工肺協助治療。

何婉霞又說,至今共有25位病人曾於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醫管局目前有20多部人工肺,會按病人情況提供適切支援,相信可以應付需求。

醫管局預計個人保護裝備足夠兩個月使用

醫管局報告個人保護裝備庫存情況,外科口罩約2500萬個,N95呼吸器約210萬個,保護衣290萬件,面罩370萬個,預計足夠兩個月使用,但因歐美疫情持續,亦有部分國家目前仍然禁運相關物品,擔心供貨情況,特別是N95呼吸器。

石湖墟診所54位職員檢測新冠病毒為陰性

何婉霞表示,已為石湖墟診所54名員工做測試,全部呈陰性。

4月11日起住檢疫中心10天後 部分人戴手環回家檢疫4天

衞生防護中心4月11日(星期六)起安排部分檢疫人士,在入住檢疫中心10日後,餘下4日可以回家繼續強制檢疫,期間要戴上電子手環。

張竹君承認,檢疫中心容量只餘下兩至三成,希望新措施能騰出空間。但她強調,並非強迫所有密切接觸者回家隔離,只會選擇自住或沒有與長者及高危人士同住的檢疫人士,他們離開中心時病毒檢測亦須呈陰性。

張竹君說,科學委員會商討後,認為大部分患者潛伏期為7至10日,形容第10至14日隔離是「保險」,估計傳染機率低至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

摩洛哥回港港人會分別於內地及本港接受病毒測試

中國駐摩洛哥大使館安排27名滯留摩洛哥的香港居民,乘坐專機飛往廣州,飛機下午約2時抵達廣州白雲國際機場。

張竹君表示,這批港人在白雲機場會接受內地安排的核酸檢測,隨即就會被安排到香港亞洲博覽館,再進行深喉唾液樣本檢測。

張竹君稱,要視乎內地抑或本港的檢測較快有結果,若其中一個檢測結果呈陽性,都會將相關人士送往醫院,緊密接觸者都需要到檢疫中心隔離。

部分滯留的港人早前曾表示有高血壓及糖尿,藥物已用完。張竹君稱,會了解這批回港人士有否特別醫療需要,有需要的話,衛生署會作特別處理。

最後一名在鑽石公主號確診港人出院 今日由日本返港

保安局表示,最後一名早前乘搭「鑽石公主號」郵輪,確診新冠肺炎後在日本留醫的港人4月10日返港,到當地協助的入境處人員亦會同日回港。

局方說,76名確診港人中有3人離世,其餘患者治療後已出院,返回香港或常居地。至於其他在船上的港人,當中193人早前乘政府包機,另外144人自行乘坐其他航班回港,包括25名患者的緊密接觸者,並已在日本完成檢疫。他們回港後共有231人曾入住駿洋邨檢疫中心,其中9人最後確診。

更多精采文章

  • 本港新冠肺炎確診個案達1000宗 新增11人染病本港新冠肺炎確診個案達1000宗 新增11人染病
  • 本港超過700人確診新型肺炎 尖沙咀卡拉OK有5人染病本港超過700人確診新型肺炎 尖沙咀卡拉OK有5人染病
  • 累計914人確診 港府延長限制非港人入境累計914人確診 港府延長限制非港人入境
  • 本港新型肺炎確診增至862宗 博愛醫院93歲老翁染病本港新型肺炎確診增至862宗 博愛醫院93歲老翁染病
  • 本港845人確診新型肺炎 新增43人 34人曾外遊本港845人確診新型肺炎 新增43人 34人曾外遊

  • 海關呼籲市民馬上停用四款懷疑含菌量超標外科口罩
  • 日本泰國宣布旅客入境需隔離14天
  • 公眾游泳池、12間圖書館5月21日重開
  • 袁國勇:本港第四波疫情完結,應慎防第五波疫情爆發
  • 傳承大獎2016:家族企業傳承之道

本社編輯部

View all posts
標籤: All Night Long人工肺家居檢疫摩洛哥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鑽石公主號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金教授表示香港的經驗可供內地參考。(徐佳鳴提供圖片)
灼見報道

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楊博士花了8年半工讀,學會了公司整體運作方式,以及行業的經營經驗和模式,為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開始。
灼見專訪

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6-01
楊孫西博士是香港珠海學院「智珠驪探」系列活動開場嘉賓。
灼見專訪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31
梁家傑表示,公民黨劃上句點,是因為「沒有人肯接任主席、沒有人肯接任執委」,亦無從籌款,因此很難繼續。(梁家傑Facebook)
灼見報道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8
左起: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以及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教授。(主辦方提供)
灼見報道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3

影片

  • 黃錦輝教授:美債違約暴露兩黨政治出了什麼問題?中國如何協助美國處理危機?
  • 黃錦輝教授:美國朝野為什麼也爭論ChatGPT?如何讓學生正確認識AI新工具?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敘利亞歷經天災、內戰如何重建? 美國制裁下的文明古國新面貌
  • 黃錦輝教授:G7計劃把北約亞洲化會否得逞?王毅與沙利文會晤能夠改善中美關係?
  • 數碼港CEO任景信:綠色科技如何成為資本新寵、年輕人鍾情的事業?企業怎樣發掘碳數據商機?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阿富汗、敘利亞為什麼是輸出難民最多的國家?揭開塔利班政權神秘面紗
  •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如何智鬥軍閥排長?怎樣三招擊敗日本憲兵教頭?有沒有做過國民黨特務?
  • 太古集團唐偉邦:屋頂耕種,也是可持續發展?今日廢棄之物,是明日可用資源?
  • 曾繁光醫生:社交焦慮症是怎樣形成的? 用什麼方法克服與治療?
  • G20綠色金融推手馬駿博士:推動雙碳要年花16萬億元,錢從何來?歐盟徵碳稅,劫貧濟富?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佛誕感言佛誕感言 常霖法師
  • 除四害除四害 陳家偉
  • 孩子,加油啊!孩子,加油啊! 陳家偉
  • 與金冬雁教授對談: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與金冬雁教授對談: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 編輯精選
  • 「蛙化」也好,「蛇化」也罷:王子為什麼會變成青蛙了?「蛙化」也好,「蛇化」也罷:王子為什麼會變成青蛙了? 潘文慧
  • 一個不會發燒的病人──評港事三則一個不會發燒的病人──評港事三則 張宗永
  •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本社編輯部
  • 水墨心境 時空賦能:馮永基七拾藝術展水墨心境 時空賦能:馮永基七拾藝術展 益行
  • 一個民族兩種青年人態度 未來發展前景或會成兩樣一個民族兩種青年人態度 未來發展前景或會成兩樣 阮紀宏
  • 5月兩個峰會各有心思5月兩個峰會各有心思 張建雄
  • 從傳奇看唐代男女之放浪從傳奇看唐代男女之放浪 楊興安
  • 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本社編輯部
  • 書店風景書店風景 張灼祥
  • 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 本社編輯部
  • 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立  委任王于漸劉兆佳鄭永年等56人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立  委任王于漸劉兆佳鄭永年等56人 本社編輯部
  • 馬來東鐵 影響新加坡馬來東鐵 影響新加坡 蔣匡文
  • 2元乘車優惠是另類「維穩費」2元乘車優惠是另類「維穩費」 陳景祥
  • 訪港三大問題和答案訪港三大問題和答案 張建雄
  • 陶傑:《奧本海默》此時此地的弦外之音陶傑:《奧本海默》此時此地的弦外之音 編輯精選
  • 歐洲議會論壇談新冠病毒歐洲議會論壇談新冠病毒 彭泓基

推薦作家

  • 楊興安
  • 周延
  • 莊太量
  • 益行
  • 潘銘基
  • 沈言
  • 鄭明仁
  • 陳景祥
  • 郭一鳴
  • 蘇文傑
  • 潘文慧
  • 温愛詩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