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外匯儲備,香港人久不久就會在新聞聽到相關數字,尤其有親切感:在聯繫匯率制度之下,港元由美元百分百支撐,但由於香港政府實在太有錢,外匯儲備高達近5000億美元,是香港流通貨幣的6倍以上,可說是超級安全的水平。
外匯儲備多分散各國
就算在匯率非固定的地方,為了在非常時期穩定匯率,其央行都持有一定的外匯儲備,歐美有,經過亞洲金融危機的國家就更積極儲蓄,致力確保必要時有充足「彈藥」對抗衝擊。
提到外匯儲備,我們又有一個錯誤印象:在央行大樓的最底層,有個保衛森嚴的倉庫,人人荷槍實彈,穿過幾道幾呎厚的門,內裏有堆積如山的外幣鈔票,加上閃閃發亮的金銀,隨時會被搬運去化解國家危機,又隨時會有神偷從天而降據為己有。
實情是以這個形式存放的儲備只佔小部分,一來保安成本太高,二來塵封是犧牲了回報,三來要動用儲備太費時失事。央行外匯儲備主要都是流動性高、有回報的國債,存放在世界各地的金融機構。
俄國早已計算制裁風險
上次提到俄羅斯吸取了2014年制裁的教訓,多年來積極儲藏彈藥,入侵烏克蘭前持有逾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只是在G7和歐盟聯手之下,約一半的儲備已被凍結不能動用,剩下的主要是黃金和人民幣資產。儲備捉襟見肘,盧布因此低處未算低,據說一星期以來又下瀉了幾成。
當然,俄羅斯早已料到制裁會有此一着,其央行近年已積極減少在美國等地持有資產。例如在2010年俄羅斯有四成資產在美國,到了2016年減至兩成,現在則只有百分之六左右。
事後孔明的問題,是俄羅斯既然早知道軍事行動下儲備有制裁風險,為何不一早將所有儲備變成黃金或人民幣資產?
事後孔明,往往忽略了事前的成本效益計算。實物黃金交易成本固然高,人民幣也不是國際上廣泛被接受的貨幣,為了跟「西方列強」貿易做生意,為了在各種國際收支平衡的衝擊下(如油價波動)保持盧布穩定,其央行總要有一定金額的外匯儲備留在歐美地區,承受政治風險是不得已之舉。
也就是說,俄羅斯現時外匯儲備的投資組合,其地理分布已是局限之下最理想的結果。無時無刻全力防範制裁,成本太高昂,就像你每一分鐘也為病毒擔驚受怕,什麼也不敢做躲在家中一角,人未病早已精神崩潰一樣。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