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澳洲生活多年來一直從事幼兒教育相關工作,期間經一輪的思考和構想,最終於三年前下定決心,在澳洲推行芬蘭式幼兒教育,並開辦了多個幼教園所。筆者在辦學的過程中,經總結經驗後思考出三個不同的演進階段,希望能就此作出一些分享,以收拋磚引玉之效。
第一步曲:由優質教材作起點
筆者的教育機構有幸能獲得芬蘭University of Helsinki相關的教育機構授權,在澳洲獨家經營幼兒教育中心(相當於香港的幼稚園)。透過一連串的教師培訓後,我們的老師可以獲得授權,使用一套啟發性教材(Inspirational Package)。該套啟發性教材由芬蘭教育專家設計,符合0-6歲兒童心智發展,內容包括音樂活動、視覺藝術、語言及肢體表達、語文活動、數學技能、文化教育、倫理教育,社交情意發展及體能發展等十個學習範疇。
總括而言,這套優質的教材配合系統的師資琣訓,便成為了教學的起點。但是,這套啟發性教材並非一套教學程序手冊。我們的老師在培訓及教學實踐的過程皆領略到,這些啟發性教材應配合教師專業自主及學生發展需要的兩個重要因素,變成兒童為本的課程。
第二步曲:開放課室以達到更大程度的學童為本教育
當教師能自如地基於學生需要、教學專業自主運用啟發性教材施行教學後,教師們便可向不同年齡和能力的學生開放課室,實踐混齡組別教育模式(Mixed-Age Preschool Groups)。這種教育模式主要是讓不同年齡和能力的學生自由地選擇到不同的課室上課,自由地選擇喜愛的學習活動。在教師層面來看,教師亦可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習活動,充份發揮教學上的協同效應。
根據心理學家Peter Gray的研究,混齡組別教育模式對兒童發展帶來多方面的好處,包括培養兒童的主動性及領導才能,讓學生明白個人的獨特性(Establishes a sense of uniqueness),讓學生培養合作精神,建立自信心和發展創意及解難的個人特質。
第三步曲:把學校交給孩子
當師生經歷和欣賞過第一及第二步曲後,學生便成為成熟及主動的學習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學校轉型成好一所由孩子營運的學校(A school run by our children)。這種模式鼓勵孩子決定學習什麼(What to learn)?在什麼地方學習 (Where to learn)和跟誰一起學習(With whom to learn)。
在筆者的學校有一處地方叫”HEI Cafe”,這裏可以讓孩子在早餐、早點、午餐或茶點的時候聚首一堂,一起策劃課程、決定上課地點、選擇老師及同學,一起踏上快樂及自主學習之路。
結語
Magda Gerber說過童年並不是一場比拼閱讀、寫字和數數的競賽,而是一個讓孩子進行個別化學習和發展的窗戶,學習的速度一點也不重要。誠然,筆者的學校目前只是位處於第一步曲之中,並且一步步地感受第二步曲的旋律及節奏。
未來的日子裏,筆者希望能做到把學校交給孩子,在澳洲實踐更加以孩子為本的幼兒教育。如各位對筆者在澳洲的教育實踐有興趣,歡迎透過以下的Facebook專頁進一步了解筆者部分學校的幼兒教育實況:
- https://www.facebook.com/heischoolsemerald
- https://www.facebook.com/heischoolslara
- https://www.facebook.com/ilokurun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