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生活 圖記台北文化遊──看名人故居 探精彩建築

圖記台北文化遊──看名人故居 探精彩建築

三夜四日台北文化旅遊團,在天公和各方配合下,順利結束。積累經驗之後,藍亞旅行社預計在10月中下旬再辦一次,到時張錦滿隨行,會加以優化。

張錦滿 作者: 張錦滿
2018-08-10
樂遊聲色藝

圖片:黃志(電視導演)

標籤: 台北台灣張大千張學良文化旅遊林語堂胡適錢穆
我們參觀錢穆故居,一來領悟治學之道,也順便吸收該宅長壽靈氣。
我們參觀錢穆故居,一來領悟治學之道,也順便吸收該宅長壽靈氣。
0
SHARES
754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編按:讀者可點擊每一張景點的照片,就可連結電視導演朋友黃志的Facebook,瀏覽相關景點的更多照片,以電腦瀏覽為佳。

今年4月上旬,10個人到台北探訪名人故居,看百年歷史日式建築。團員中有電視導演朋友黃志,用小相機隨手紀錄各景點有趣畫面,並上載到Facebook去。經他同意,我將之分享在這裏,讓大家欣賞該次旅程各景點,及其文化建築有趣特色。我希望大家從這份報告,領悟近幾十年來大陸文化人在台北境況。

第一天

第一站 北投圖書館

北投圖書館的巨型木建築極具特色。

巨型木建築,工程規模龐大,設計新穎,而館內使用者亦呈現台北人閱讀風氣氣。

有趣的是,該座獲得環保獎項圖書館已成景點,歐美日遊客湧去參觀,館內使用者亦都習慣。為表尊重,我們進內走動,務必檢點。

第二站 地熱谷

北投以溫泉聞名,圖為地熱谷。
以前北投當地人跟日本人叫溫泉眼為地獄谷,現在大家開明了,不像百年前人們那樣視地熱蒸氣為妖怪。今天,遊客都不會玩煮雞蛋這種小孩子遊戲。

溫馨提示,私密奢華級溫泉酒店,皆開設在山上寕靜隱密地區,要乘私家車和的士才可到。開在接近泉眼、人來人往地方的温泉酒店,多屬平民檔次,只有一家例外。溫泉酒店一年旺季只有三、四個月,房價反映素質,必然一分錢,一分貨。

第三站 北投文物館

北投文物館是一座日式樓房。

民間木樓房,難保養,40年壽命便差不多。在北投半山,卻有完整一家百年日式樓房,兩層結構完全不用一口鐵釘,古時工藝實在厲害,今人不及。由於內部復修良好,連日本人都會來參觀。

該木房子內園有枯山水,讚。花錢復修百年木屋,只為保存文化,難發揮經濟價值,改為文物館,展覽文青手工藝品,不能生財。我們購門票進場看已失傳的建築工程技術,旨在支持文化事業。

第四站 少帥禪園

紀念張學良將軍的少帥禪園。

少帥指張學良,西安事變主角,他活捉蔣介石,逼他抗日,後來反被蔣拘捕,將之軟禁。有趣是蔣氏在中共奪權後逃亡到台灣,也把張帶到台灣,幽禁長達50多年。

其中30年,張學良與伴侶趙四小姐,關閉在北投半山一座日式樓房裏,環境清幽,空氣良好,本來有病纏身的張學良生活得舒適,比關禁他的蔣介石還長壽,到103歲才在夏威夷逝世。

今天我們探訪該名宅,嚐養生美食晚餐,希望可以沾到長壽靈氣。

第二天

第五站 水月道場

水月道場是城市裏的一面水鏡。

台灣佛教界四大天王為南部佛光山(星雲大師)、中部中台禪寺、西部花蓮慈濟(證嚴法師),和北部法鼓山(聖嚴法師)。佛光山、中台禪寺、花蓮慈濟,間中會爆新聞,報紙電視便會吵嚷。相對來說,法鼓山聖嚴法師清靜。

聖嚴初出道時,曾經在北投農禪寺跟隨師父。後來他接手主持農禪寺,找到建築師姚仁喜來負責大規模重建。聖嚴只說了「鏡中花、水中月」六個字作指引。之後,他便離世。

姚仁喜費盡心思,反複推敲「鏡中花、水中月」六個字。最後,他只保留舊廟兩項建築物,而新建九成建築則完全脫離傳統佛廟元素,引起海峽兩岸、甚至全球佛教界關注。現在連非佛教徒也來參觀該廟,完全實現當初師父推廣佛教入世的宏願。

第六站 錢穆故居

國學大師錢穆故居,充滿文化的靈氣。

錢穆在1949年10月離開大陸到香港,1963年他成立的新亞書院成為中文大學一環。1965年,他卸任新亞書院院長,應聘到馬來西亞大學任教。1967年10月,以學人身份遷居台北,翌年住進蔣介石為他興建的素書樓。他在自己家居裏,為(當時) 中華文化學院歷史系博士、碩士生授課。

蔣氏為他建屋,但卻沒有為他造地契。錢氏與夫人住得安寧愉快30年,突然有一天收信,台北市長陳水扁與一市議員齊控告他侵佔國家土地,要他遷出。錢穆96歲高齡,難受如此重擊,遷出故居後不久便撤手,顯然被氣死。

錢穆居住素書樓30年,在家裏講課,並寫出大量著作。我們今天去參觀該雅致文化人居所,一來領悟治學之道,也順便吸收該宅長壽靈氣。

第七站 張大千故居

摩耶精舍是畫家張大千的故居。

四川畫家張大千在1949年最後關頭登上小飛機,逃離共產黨管治的大陸,四處為家,巴西、美國都居住過一段時間。最後他接受四川人、國策顧問張群幫助,定居台北外雙溪,親自建屋摩耶(佛語) 精舍長住,安居樂業。雖然他只住摩耶精舍幾年便撤手,但卻能完成不少佳品。

在摩耶精舍,客廳落地玻璃窗鑲有放大鏡,他可從室內看到庭園花草樹木,而在庭園裏,有他的墳墓(梅丘),又有他的燒烤爐具。奇妙是,當年他養的長壽鶴,今天仍生存。

在摩耶精舍後方,有小型雙溪合流,像四川相近風景,大概可補償張大千懷鄉思念之情。此棟華人藝術大師名宅,不容錯過參觀。

第八站 雲門舞集劇場

雲門舞集劇場建在淡水鎮的山上。

劇場建在淡水鎮的山上,交通不便,不合常理。然而它正反映該舞團特異之處,忠實觀眾不管前往路程多麼遙遠,仍願意辛苦從老遠跑去看舞蹈表演。

雲門劇場前方,有大片公共空間,經過規劃師設計,變身為休憇公園,那裏放置朱銘幾組雕塑,更升格為文化勝景,不只是遠眺淡水河、欣賞落日、樹木茂盛的美景而已。

周末假期遊客眾多,在各個位置與角落,和星巴克咖啡座,都坐滿人舒服享受城市綠州。好一幅太平盛世文眀生活景象圖。

第九站 紅毛城

紅毛城見證了西班牙人、荷蘭人佔台的歷史。

紅毛城由幾棟西方樓房組成,最早一棟是西班牙人於1628年興建,繼而荷蘭人加築,而英國人、美國人後來也使用過、添建過。多座建築物如城堡,佔地兩個球場大,佔據山頭,守住淡水河出海口。由於蘊藏歷史故事,因此具遊覽價值。

今天紅毛城庭院,插有九枝國旗,而第一枝是大清帝國黃龍旗,見證台灣各時期不同統治者,令人感覺唏噓。

第三天

第十站 康青龍

「康青龍」三條街,是台北巷弄生活最佳代表。

永康街、青田街、龍泉街鄰近台灣大學與師範大學,在1940年代起,不少教授、文化人、學生住在該區,因此該幾條橫街巷弄所合組成的住宅區,空氣中多少有書卷味。該個舊社區,有日治時期日本教授興建的日式房屋,近年都已復修。至於新建的樓房,普遍低調,沒有破壞該區寧靜。

該舊街區巷弄縱橫交錯,商住混合,雜亂無章,卻生成豐富趣味來。文化人陳冠中先後在香港、台北、北京長住過。他曾經寫文,以1961年Jane Jacobs名著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批評美國城市改造所說的話,來解釋「商住混雜、凌亂生活的文化意義」,並認定台北是華人生活最適宜城市。

在該區內有幾處名勝,例如青田七六、殷海光故居、梁實秋故居等,皆具代表性。日本人也會到青田七六參觀。此外,鼎泰豐、永康牛肉麵、高記、大隱小隱等多家著名食肆,也開在那裏。

近十年,台北巷弄開了很多特色小店、咖啡室、餐廳,混雜的商住社區特色,而康青龍成為台北巷弄生活最佳代表。

第十一站 松山文創園

松山文創園面積大得像公園。

原本是香煙工廠,面積相當大,甚至有一個湖,其綠樹範圍廣闊,尤如公園。很多遊客逛展覽館已看到疲累,無力四處逛,實在可惜。

在該園區,有誠品生活巨廈,酒店之外,還開設數不清的文化用品小店和書局。至於廢棄工廠和倉庫已改為展覽館和賣場,文青開辦各種手工文化用品店,要與誠品競爭,相當吃力。

來到該文創園,大家必要逛閲樂書店,由日式民居改造成,文化氣息濃厚。有時間,還要坐在屋外邊,飲咖啡,看看綠樹湖水。

第十二站 華山1914文創園

華山1914文創園,有侯孝賢主理的電影院進駐。

本是酒廠,處在鬧市,氣氛與松山文創園大有分別,巧妙在它亦有大片綠油油草地,尤如公園。最大特色是侯孝賢主理的兩家藝術電影院亦進駐那裏,而表演活動也常在該文創園區舉行。

特別一提,VVG集團旗下一家店「好樣─思維」亦開在該園的盡頭,十分低調,門口連招牌、標誌都沒有。很多人來到門口都不敢走進去,但它其實主要賣藝術書籍,裏面還有餐飲地方,整體環境氣氛,卻像魔法古屋。

第四天

第十三站 胡適故居及胡適公園

胡適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主張「全盤西化」,晚年卻喜歡「整理國故」。

胡適是中國罕見的學術明星,獲得數十家國際著名大學博士銜頭,官至駐美大使,與美國總統羅斯福多交往。中國現代史發生過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而推動者多留學日本,只有胡適留學美國。

胡適儀表端莊,衣物入時,不折不扣紳士。今天在他的故居,可看到他的衣物鞋履。

他從美國到台灣助蔣介石,擔任中央硏究院院長,在平民眼中,尤如救星。

胡適堅持正義,批評蔣介石連任總統,維護反對派學者殷海光。李敖欣賞兩位中國文化人,胡適是其一,而另一人是殷海光。

今天胡適故居大致保留原貌,又加工增設紀念館,資料豐富,並且在住處旁邊不遠處,設胡適公園、墓園,可以說他是得到官方良好待遇的中華學者。

第十四站 林語堂故居

散文大師林語堂在陽明山的故居,簡樸幽雅。

現時台北富貴人家多住在陽明山,享受新鮮空氣,美麗山林。陽明山路狹,會在周末假日限制遊人數目,暫停旅遊巴士上山。參觀林語堂故居,出發時要打聽清楚,減免麻煩。乘公共巴士反而方便,因為巴士會停在林語堂故居門口。

故居現由文青打理,收入場費,但金額可抵銷咖啡、簡餐、購物等花費。坐在露台小坐,看遠山,享受清涼,一樂也。

林語堂寫《生活的藝術》,教人享受人生,而他的知音都會想探他的住所。進館後,不妨先看錄像,回顧他一生,以及該房子興建過程。

林先生創造中文打字機,現展出一部,珍貴。

牆上掛有多張歷史照片,分別有與張大千、錢穆(在九龍宋皇台前) 合照,相當難得。林先生為中文大學編漢英字典,辛勞中在香港過世,但他卻選擇長眠於台北陽明山家?。

第十五站  朱銘美術館(A)

雕塑大師朱銘在香港也鼎鼎大名,中文大學著名雕望「仲門」即為其作品。

朱銘已經在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新加坡等地,展出過太極雕像,現在他已不熱衷開展覧,年前,香港美術館為他辦過大展覽。今天任何人想要看他的作品,要自行到金山該片風水寶地,慢慢看箇飽。

該個美術館現在像個公園,帶小朋友前往,適合,他們都會玩得開心,因為那裏小孩設施正在加強。

大家在山上露天地方走得愉快,不要忘記走進室內,因為室內展覧亦很精采,要預備時間去看。

第十五站  朱銘美術館(B)

朱銘雕塑線條拙樸,卻隱含太極的輕靈。

朱銘本來在鄉下地方做普通雕匠,沒有受多少正規教育,後來卻能夠成為國際認同的藝術大家,一因他一直遇到能幫助他的貴人,二因他肯不斷學習。他收藏不少當代藝術家作品,包括Andy Warhol、香港陳福善等等,可知他時刻在提升自己。

第十五站  朱銘美術館(C)

硬直的線條表現款款深情,朱銘作品的功力非同凡響。

朱銘的石頭人像,硬直線條,卻能表達款款深切柔情,確實厲害。該美術館美景很多,黃志拍攝了三輯圖片,請大家慢慢欣賞。

旅遊結束

參觀過朱銘美術館後,便登回旅遊巴士,直奔機場,三夜四日台北文化旅遊團,在天公和各方配合下,順利結束。

在10月中下旬再辦一次

此行路線設計,遊15個景點,經過實踐,全部達成。積累經驗之後,藍亞旅行社預計在10月中下旬再辦一次,到時張錦滿隨行,會加以優化,改善重點首先要降低旅費,不住北投溫泉酒店。此外,安排晚上自由活動時間,讓大家自己進晚餐,自由探索台北各種生活強項、特色。

最後補充解釋一句,台北15個景點,人人都可自己去,為什麼要跟團呢?

理由有二:個人出入,會不易遊玩15個或更多景點;此外,參加文化旅遊團,會遇到同聲同氣新朋友,易有更多樂趣。

第二回台北文化遊覽團,出發日期會在10月15-18日、22-25日、29-01日之間挑選三夜四天,大家如可以撥冗抽空參加的話,請留言選擇適合日期。

主辦單位藍亞旅行社 勇於開拓行程

過去5-6年間,基本上每年都跟香港幾個協會,舉辦6-8 個野外觀察及攝影團,前往地方包括印度,斯里蘭卡,不丹,非洲多國如坦桑尼亞、博茨瓦納、埃塞俄比亞、鳥干達、津巴布韋、肯尼亞和馬達加斯加等地。

近期跟不同團體合作,舉辦過多個特色主題外遊團,包括:台灣觀鳥團;台灣高山地區植物及花卉觀察兼觀星團;台北三夜四日文化探索團;日本米芝蓮美食團;京都遊於藝, 文化產業觀摩&水墨寫生團;與學院合作舉辦建築、設計、博物館之旅(追蹤安藤忠雄的作品) ; 北海道觀鳥、觀鯨攝影團D100美食團 &野外生態攝影團、台東+台南地道食材入饌的美食團;日本文化導賞團;坎察加半島深度遊,火山、地熱、温泉,近距離觀察野生大黑熊等。

又與中文大學合辦生態環境考察團,闖進新加坡&馬來西亞生態保護區。旅行社網頁:www.blueasiatravel.com.hk

更多精采文章

  • 「第三空間」回憶:台北的淡樂與輕愁,staycation的好城市嗎?「第三空間」回憶:台北的淡樂與輕愁,staycation的好城市嗎?
  • 錢穆的感嘆錢穆的感嘆
  • 移居台灣還是大灣?移居台灣還是大灣?
  • 柯文哲險勝認表現遜預期 丁守中揚言提告柯文哲險勝認表現遜預期 丁守中揚言提告
  • 百年中國人才之變化百年中國人才之變化

0

張錦滿

筆耕四十多年。1973-1975年擔任《大特寫》電影雜誌編輯,其後曾在三大電視台(佳藝、麗的、無線)工作,曾擔任電影副導演。1982-1987年任香港國際電影節中文編輯,期間曾擔任市政局主辦的亞洲藝術節編輯。1988年美國 Esquire 中文版創刊,任編輯至1993年。1993-1996年任《資本雜誌》副刊編輯。1998 -1999年任《中國高爾夫》編輯。2000年任信德集團旅遊網編輯。2001年任《茶杯周刊》生活版編輯。2003年任職 PCCW 企業傳訊部門。2004年服務於現代傳播集團。現為自由寫作人,興趣廣泛,寫作範圍多元,包括文化、藝術、電影、舞台演藝、高爾夫、旅遊、生活等。
View all posts
標籤: 台北台灣張大千張學良文化旅遊林語堂胡適錢穆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歷史遺珍攝影基金會策劃出版的兩本1950年代攝影鏡頭下的香港及新加坡攝影集。(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流光迅影香港情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2
馮康醫生表示,若香港能普及接種率,加上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有效,預計到年底疫情應該有希望受控。(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醫療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即使打了疫苗,仍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0
習近平說,國際上的事應該由大家共同商量,世界前途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觀察者網圖片)
灼見報道

習近平: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 鄭永年:盼中國深度開放 可改變亞洲格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0
蒙代爾生前曾說過一些「金句」,為美國傳媒津津樂道。(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美前副總統蒙代爾高齡93逝世 曾聯署公開信〈中國不是敵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0
蔡英文(前中)4月15日在招待美國代表團晚宴上表示,她期待深化台灣和美國的夥伴關係。(蔡英文facebook)
大中華視野

日捲入中美台政治 台勢成中美爭拗磨心

作者: 盧兆興
2021-04-19

影片

  • 雷鼎鳴:中國敢於挑戰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團結世界多國迎接中美新冷戰
  • 黃錦輝教授:香港加快推動數碼人民幣作為RCEP交易貨幣 善用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服務大灣區
  • 袁彌昌:21世紀民主與專制效用之爭 新冷戰下從現實主義看中美關係新發展
  • 施永青:回歸後北京與西方進行香港爭奪戰 逼中央改變對港政策 反對派付出慘重代價
  • 張炳良教授:泛民政黨不參選有什麼出路?香港政局遽變需要新思維
  • 鄭赤琰教授:中美關係交惡 李顯龍不偏幫 新加坡非共不反共 爭取中國支持
  • 張建雄:潮看《三國》 三大智者、三大聰明人、三大被低貶人物
  • 葉劉淑儀:英美民主人民並非當家作主 政治制度究竟從眾還是從賢?
  •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未止 香港市民如何自求多福?
  • 黃錦輝教授:後疫情中國未來五年發展布局 香港再工業化如何善用內地資源?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顧小培:打疫苗「血栓的疑惑」 「捽」針口弄巧反拙顧小培:打疫苗「血栓的疑惑」 「捽」針口弄巧反拙 本社編輯部
  • 福島核廢福島核廢 陳文鴻
  • 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 本社編輯部
  • 黑與白黑與白 常霖法師
  • 戰狼不吃這套 紅粉熱議杯麵戰狼不吃這套 紅粉熱議杯麵 丁望
  • 褚簡寧「退下火線」 停主持「清心直說」 大減報章專欄褚簡寧「退下火線」 停主持「清心直說」 大減報章專欄 本社編輯部
  • 比梵高小十歲的中國畫大師比梵高小十歲的中國畫大師 益行
  • 瀟湘夜雨  千古傷心人莫大瀟湘夜雨 千古傷心人莫大 楊興安
  • 哀之還是嘲之?哀之還是嘲之? 張建雄
  • 明德格物明德格物 陳家偉
  • 天下去得的中國市場天下去得的中國市場 張建雄
  • 中國霸權?中國霸權? 陳文鴻
  • 吳靄儀給港人上了一堂法治課吳靄儀給港人上了一堂法治課 王永平
  • 陶傑:王夫之死陶傑:王夫之死 編輯精選
  • 悼花園街悼花園街 黃珍妮
  • 818黎智英等九子判刑8-18月 全球嚴厲譴責 Jimmy Lai + 8 Jailed for 8-18 months for Aug 18 Rally Prompted Global Condemnation818黎智英等九子判刑8-18月 全球嚴厲譴責 Jimmy Lai + 8 Jailed for… 楊必興 P H Yang
  • 段崇智:吸引海外華裔學者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段崇智:吸引海外華裔學者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本社編輯部
  • 公務員不獲讚賞 士氣低落原因公務員不獲讚賞 士氣低落原因 湯文亮
  • 百年樹人,由品格教育開始百年樹人,由品格教育開始 屈家妍
  • 住屋供應短缺  城規會責任最大住屋供應短缺 城規會責任最大 施永青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海星
  • 洪蘭
  • 丁惠芳
  • 李文基
  • 鄧希煒
  • 張玉峰
  • 陳景祥
  • 謝祖墀
  • 胡孟青
  • 鄭楚雄
  • 張灼祥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